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及其女儿柳青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渥。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和其女儿刘畅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十几年前,或许我们还认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家境不好,要尽早学会独立、自强、吃苦,扛起一个家的重任。
而现在,看看有多少家庭明明手头不充裕,却非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就为了争一口气:别人有的你也要有。不让孩子干活,只给他能给的最好的。渐渐地,这群失去理智的父母正式开始把自己的孩子往“富二代”的路上推。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我曾经在一家民宿住过几次,有个打扫卫生、整理床单的18岁男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晨跑的习惯,每天早起都能看见他坐在沙发一隅阅读,嘴里念念有词的是英语。打扫完房间后,步行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学习各项运动,就是为了去英国留学后,可以和同学们玩到一块。
在我眼中,他就是典型的穷人家的孩子,为了留学而早早出来兼职工作,发愤图强。但是,我们都错了。
他的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高管,妈妈是一名资深律师,却十分舍得让孩子吃苦。我曾经有机会问过他爸爸,他说:吃苦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你看,富人家的孩子认为吃苦就是吃饭睡觉一样的平常事,而我们却还在为怎样才能让孩子少吃苦想尽办法。其实,吃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别把它大题小做,反而能轻松许多。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会让身边的人对他有很大意见。人际交往上彻底失败。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都长成了巨婴,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奋斗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根据穆来纳森的稀缺性理论,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
缺钱使我不敢选择正泽学校,缺钱使得很多家长变得焦虑,把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寄托在孩子的学习上。
这些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点的好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会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所以有钱人在奋斗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细节的培养,比如说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他都要去学会,让自己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应对成功路上的坎坎坷坷。穷人家的富二代现象确实普遍,这点深有感触,很多同学,朋友,家境一般,但是一走上社会,立马感觉家境殷实,开宝马,抽天叶,一身名牌,出入会所,给人很有钱的感觉。
但这就是他的目的,让你以为他很有钱,实际呢?每个月信用卡都还不起,啃老算好的了,还说明资金链能转起来。最怕是坑老的,家里拆迁,开开心心3套房,卖一套买车装修结婚,一套住,一套租,小日子可以过过,非要卖2套,买豪车,潇洒几年,一套房子卖了就那些钱,会花光的,花光之后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就只能东借西借,朋友,亲戚,银行,抵押,高利贷,最后搞得一塌糊涂。
富人尚且知道勤俭吃苦,穷人却骄奢淫逸,那么以后请别怨天尤人说什么阶层固化,怪别人机遇贵人相助,所有命运给与的一切,都是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