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康市的恒口镇是陕西省十大古镇之一,被誉为“三秦第一大镇”。《明史》有载:“陕北有榆林堡,安康有恒口堡。”
对于这个千年古镇的历史,身为安康人的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千年古镇——恒口古镇的悠久历史。
源于秦汉
恒口古镇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恒口一带耕织繁衍生息。
恒口镇龙骨水车老照片
在新街、永丰和庆丰三村之间留有永丰秦汉的遗址。从考古出土的秦汉石质“半两”钱范、铜镜、印玺、西晋青瓷洗、天鸡壶等文物得出佐证,恒口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经济、文化就有了很大发展。
建于北宋
北宋年间,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始建"衡口"(恒口的前身),经济得到大力发展。
恒口镇老照片
《安康县志》第13篇中记载:"恒口在宋代已成大镇,商品交流市场形成较早。"北宋年间,西北战事颇多,而陕南山区则较为安定,从而使恒口的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
兴于明清
明朝时期,恒口镇已成为了当时颇具名气的名镇。有《明史》:"陕北有榆林堡,安康有衡口堡"佐证。可惜今日古镇里的城堡只留下仅二、三十米的残败城垣,被当成了住家户的山墙。
1928年恒口镇古街一角
清康熙二十二年恒口由兴安州管辖。清嘉庆三年(1798)臬司温承惠率安康知县赵廷麟捐千金,士民助役构筑恒口城堡,墙高一丈五尺,建有东西南北四门,周长六百四十丈。自嘉庆以来,公廨、仓廒、会馆、商铺、书院、茶楼、酒肆、佛道寺院、作坊、栈房等行业布满老街上下,七十二行一应俱全。
美丽恒河
据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湖、广、闽、赣和黄河流域的晋、豫等地均有大量移民迁入,特别是湖北麻城和孝感的移民居多,占全镇人口的三分之一。
恒口之心
恒口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拥有一条迄今我国北方保存较完整,且具有明显长江流域文化特色的古街道,长达两公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
现在的恒口远景
古街现存明清历史风貌的民居建筑700余户,且户户相连,古街内留存老井5口,至今水源不断。古街上醒目的马头墙昂首峭立,极富特色的多重式屋檐和多重式天井四合院布局,融汇了汉水文化与南北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特色,可谓独树一帜。
恒口夜景
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的恒口古镇已经成为了文化旅游名镇,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了成渝、关天、武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