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弟媳刚怀孕,离婚晦气不好留你”女人想起前夫的忠告痛哭不已

2021-06-21   黑皮和方脸

原标题:“你弟媳刚怀孕,离婚晦气不好留你”女人想起前夫的忠告痛哭不已

有弟女,但凡一听到这个名词,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心中一紧,然后下意识的排斥,甚至是生理性厌恶。

不管有“有弟女”这个词儿的词性到底是什么,但似乎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把这个词儿直接归类为的贬义词,并且对于有弟女这个群体,抱有相当大的敌意。

我也不是不能明白理由,毕竟看多了那些“扶弟魔”的光辉事迹,不喜是正常的,不想要与之接触也是情理之中。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没有一个群体天生就应该被鄙视的,有时候,当你一听到一个群体就嗤之以鼻,往往就是偏见。不管那个群体如何的臭名昭著,理性对待,你都该明白,一个群体总是有好有坏,你看到的仅仅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以偏概全从来都不是客观事实。

就比如说,开个“地图炮”吧,我们总是能看到网络上有些人会diss某一个地方的人,比如偷井盖什么的,要彩礼高什么的,但是你能说,那个的所有人都会偷井盖?你能说那个地方就没有一个三观正的女方家庭?

当然不是呢,只不过是,你只是看到了一部分恶人,再听到一些别人的偏见,下意识的就把所有人都归到了一类,可这并不是事实,仅仅只是以自己的喜恶对事物下定义的习惯。

凤凰男也是如此,凤凰男同样也有积极上进,有自尊心,且懂得感恩回报的,这样的人在凤凰男这个群体中并不算少数,但大多数人呢,一想到凤凰男,就会想到《双面胶》里的丈夫,总是会以极端的例子去判断这个群体,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只是因为我们平日里其实并不关心那些群体,只是道听途说,听到的那些必然都是最恶劣的,有弟女也同样是如此。

我并非在为这些群体开脱,只不过,或许我们真的应该认真去考虑一下,人分好坏,并不是某个群体都是恶人,而是恶无处不在,分布在每个角落,只不过他恰好出现在那里让你看到,不是那个群体的错,而是有些人的心,本来就是坏的。

当然,这些群体既然被拎出来,自然表明他们必然存在这某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用这些解释和借口就能敷衍过去,当做不存在的,有弟女其实也并非传言中的那么妖魔化,但有些时候,她们的思考方式、思维模式,的确异于常人,但在她的思想里,却是有逻辑的,即便我们不懂,或许也应该试着理解。

当然,理解不代表认同,只是了解,才能帮助我们更了解这个群体,更客观地认识这个群体,当你身边存在这样的人,且是你想要关心的人时,才能提供适时且合适的帮助。

陶雯的弟弟,又过来借钱了,这一次的理由说是因为弟妹怀孕了,想要交个月子中心的钱,弟弟没钱去让弟媳住月子中心,弟媳就在家里闹,于是只好过来找到陶雯。

陶雯本来不想给的,可是看着弟弟可怜巴巴的模样,最后还是掏出了两万块钱交给弟弟。

“姐,这次又麻烦你了,我就知道姐姐对我最好了!”

送走了弟弟以后,回到家里,陶雯便看见丈夫坐在卧室里,阴沉着脸,她本来想要当做什么都没有看到,像往常一样干脆就什么都不说过去了,可这一次,丈夫没有再沉默。

“我把工资卡给你保管,怎么花都按你的心意,可有你这么花的吗?每一次你弟弟过来要钱,你都要给他,你能记得自己给了他多少了吗?!还住什么月子中心,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儿,这叫什么事儿!我问你,你自己生孩子的时候住过月子中心吗?你舍得花这钱吗?怎么到了你弟弟这儿,什么你都舍得!”

陶雯被丈夫一通连珠炮似的质问,给问住了,丈夫说的对,可是她心中却越听越烦躁,本是理亏却突然火气,向丈夫怼道:“他是我弟弟我有什么办法?他那点能力根本养不活一家人,我弟媳又不是个省油的灯,我要是再不帮他,他的家早散了,我不能不管!”

“你弟弟没本事这是你的责任吗?你是打算管他管到老管到死吗?他是没手没脚吗!这么大的人了,一家人都养不起还不上进就应该让他自生自灭!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再管他,家就要散了!你有考虑过我和孩子半点吗!”

“他是我亲弟!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你要是不想跟我过了,那就离婚,反正我有我弟弟,我管他,他就会管我,我有难了,他就是我以后唯一能仰仗的人,是给自己留的后路!”

陶雯口不择言乱说了一通以后,丈夫突然间沉默了,过了好半天,丈夫才开口道:

“既然这样,那就离婚吧,房子是我的,孩子我管,你去投奔你弟弟吧,反正你也没把这个家当成是你的家。但是我给你一个忠告,你以为你养的是条听话的好狗,也许是只白眼狼。”

听到丈夫这么说弟弟,陶雯气不打一处来,也许是赌气,陶雯干脆利落地说了一个好,隔天就把离婚证给领了,她自尊心强,一分钱也不要就直接去了弟弟家。

她原本想着,弟媳过段时间要生,弟弟家也有空房间住,她过去可以照应弟媳,过一阵子她在想办法联系老乡,去外地打工去。

然而当她表明来意以后,刚开始弟弟还挺欢迎的,可是没过多久便来找陶雯打商量。

“姐,你弟媳她刚怀孕不久,你离婚,她妈觉得晦气,我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实在不好留你,你还有别的去处吗?不然先找个朋友家待?”

从弟弟家走出来的时候,陶雯整个人都很恍惚,出了门,她便痛哭不已,想到前夫的忠告,心中五味杂陈。

然而正当不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的时候,丈夫却突然出现在了她的面前,也不说其他,只说了一句“回家吧”。

后来丈夫告诉她,离婚本来就不是本意,只是既然她如此执迷不悟,就干脆让她亲眼看一看真相。

陶雯是不幸的,她一心想要扶弟弟,她和许多有弟女一样,因为父母灌输的教育,对弟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认为自己不能不管,再者,她也同样觉得,帮弟弟就是在帮自己,手足亲情在她的眼中至关重要,她认为这是她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的最后的退路,就算是最后没有人管她,付出过无数心血的弟弟也一定会感激她回报她。

然而,她还是错了,她的付出最终不仅没有收回任何的回报,弟弟甚至连感激都没有,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直接将她拒之门外,让陶雯终于明白了这些年的付出终究是错付了,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愚蠢。

但陶雯也是幸福的,她有一个好丈夫,虽然对她这些年对娘家对弟弟的补贴有所不满,但终究还是爱她,且理解她的,在她执迷不悟的时候,他也没有真的放弃过她,反而以退为进,知道劝不动她,索性就不劝反而纵容她,最终让她看到了现实后悔顿悟回了头。

说实在的,能做到这样的男人,真的不多,大多数的人,在知道女人有弟弟的时候,就已经心生警惕,甚至不会愿意与之结婚,婚后若是知道了妻子有扶弟魔的倾向,可能早就逃了,而他,却是一直陪伴在妻子的身边,想尽任何办法明白他的苦心。

不是所有人都有运气遇到这样的好丈夫,若是执意执迷不悟,最终就只能走向人生毁灭。

陶雯和很多有弟女一样,她的思维模式很特别,但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个女人只是太善良,太心软。

从小在父母的指使下照顾弟弟,她早已认为弟弟是她的责任,是她这一辈子都要负责的对象,哪怕弟弟其实并不比她小几岁,哪怕她也需要去为自己做打算,哪怕她知道弟弟有可能会成为她这辈子的拖累。

这些她其实都明白,只不过,她已经习惯了,责任感已经从很小的时候便在她的心中扎了根,所以她才能说出不能不管的话。这等于就是在说,我知道不应该管,但是我不可以不管,为什么不可以,其实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不过脑子里有个声音一直都会提醒她,命令她,如果她不管,内心就会受到谴责,良心不安。

然而事实上,这些不过都是她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压力,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道德标准和定义。

说白了,是心理上的枷锁难以打开,这才让她们在面对劝诫的时候,明明知道别人说的都是对的,都是为她好的,但却还是油盐不进。

或许,就应该干脆让她们直接看一看现实,直观把事实摆在她们的眼前,让她们自己想通。

有些责任和义务本来就不在她们的身上,有些枷锁从就是用来打破的,只有打破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才能得到心灵上的自由。

说的再多也未必有用,但我仍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没必要背负起别人的人生,你也没有这个能力,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尚且困难,更何况是加上另外的人。

哪怕这个人对你而言非常重要,但若是已经让你的人生产生了负担,那么就请自私一点,没有人有资格怪你,能怪你的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