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房太丑,他居然改成毛坯住进去

2020-05-26     好好住

原标题:精装房太丑,他居然改成毛坯住进去

今天要介绍的屋主,是住在苏州的@iamoomoo。他对于毛坯房有着迷之热爱,十多年来租的房大半是毛坯。去年他搬入一个精装房,沿袭一直以来的偏好,他让这个千篇一律的精装房又一次变成了“毛坯房”。在他的好好住主页上,最常看到的评论可能是“一股清流”四个字。

他家的“毛坯”,并非是说“未装修”的粗糙,反倒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细腻。没有过多刻意的或是标签化的装饰,使用多年的家具、一盏盏灯、陪伴许久的绿植、孩子的画等等,都是家里的风格组成。以下,不妨一起来看看他家。

房屋信息

户型3 室

使用面积122㎡

房屋位置江苏 苏州

装修花费3.8万元

01

对于喜欢的元素

就在家用到彻底

@iamoomoo 的偏好在家里表达得尤为明显,譬如绿色,譬如灯具,譬如植物,再譬如豆腐布。

无论是新家还是旧家,带有灰度的青葱绿色都是最常出现的一个配色,从点到线再到面。他家里的客厅主要分成三个区块,工作台区、沙发区以及靠着一面墙的开放收纳展示区。这三个区块没有明显的空间区分,由植物、灯与老物件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来,绿意笼罩着这一切。

植物的枝茎与台灯及壁灯的“手臂”,在整个空间中肆意地攀爬,很难说出这些直线在空间里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但这之间,却有着一种随意却笃定的活力。

大范围的“面”是绿色的,细枝末节的“点”与“线”亦如此。沙发区,几盆植物或是直接立在桌子一侧,或是通过老木凳架高,绿叶郁郁葱葱,同时,灯罩或挂灯线也以更局部的方式让绿更为彻底。

再说豆腐布,他对豆腐布可谓一见钟情, @iamoomoo 这么描述自己第一次遇到豆腐布的经历——“某次去面料市场找帆布做包,铺子里看到了豆腐布。针织疏密如纱,质地绵软色如棉花,价格 3-5 块钱一米,通常用来过滤豆腐卤水。出于喜欢买了许多,后来尝试用作纱帘,挂上去的当晚,屋里全是棉花的香味。”

豆腐布市井而廉价,却有着不造作的白色与轻盈的质感,用作门帘、窗帘、甚至代替柜门,都不乏质感。在他家的玄关处,一面豆腐帘从入口延伸至客厅,既替代鞋柜的柜门,也遮掩了次卧室的门。

衣帽间里,豆腐布同样承担起“柜门”的作用。靠墙是宜家艾格特的衣物收纳系统,两帘豆腐布即充当衣柜门。

在餐厅吧台处,也同样满眼尽是豆腐布。有趣的是,@iamoomoo 甚至将豆腐布也倒铺在天花板下,空中的空气感与曲线同样很让人惊喜。

02

“真要自己动手后就发现,

其实 DIY 也不太难嘛”

无论是装修中,还是装修后的日常生活,@iamoomoo 都是克制的。他家里物品不少,但却没有太多消费主义的印记。用了十多年的椅子、捡来的架子、父辈们留下来的器物等等,这些东西看似随意却颇有章法地摆在家里的每个角落,共同支起了这个家里古朴却隽永的气息。

客厅的一角,如@iamoomoo 所说,“画框太多了,大部分还堆在角落。这些画里多是孩子的成长照片、他幼时的画、父辈留下的老画框、泛黄霉了的画报等等,好不好看不重要,但一件都不能少。

他并不仅止于收集老物,在他的家里,这些颇有年岁或是在外人看来不值一提的物件,自有一番本领来焕发新的生命力。譬如,疫情期间,他在客厅这面收纳墙前拾掇出了这么一个临时工作台。

工作区另一侧摆了一盏台灯,这盏台灯是通过一个旧花瓶改造而来。当年,父亲留下许多瓶瓶罐罐,这是其中一只,原本只是用来插花,但趁着手边有着多余的布罩,他干脆自己改造出一盏台灯。

客厅的大书桌也是他自己动手做起来的。因为找不到价格款式都中意的长桌,干脆自己动手,买木板、买白胶、买电刨切割机等等,采用卯榫结构,一张符合心意的桌子就出现了。

在家找到了一块真皮和一个木架,动动手,家里就多出一张皮椅子。

有“大制作”DIY,自然也有轻巧的版本。比如,旧家里的这个床头柜,就是他用两个堆叠的 MUJI 收纳箱再加上一块木板就完成了。

多余的铜丝,快手就能捏成一个轻简的咖啡滤杯。

根据自己的心意、预算、拥有的材料,来创造或改造出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物件,这些融入了心思的“家居好物”,也能让家成为最独一无二的家。

03

家里没门,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家里没有设计房门或柜门,是@iamoomoo 一直以来都坚持着的一个习惯。一年前搬入这个精装房时,他优先进行的一个调整就是,拆除原有书房的以及卫生间的门和门套。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门的使用频率很低,直接敞开或是以帘子替代,都能满足日常的需求。

搬来新家后,上一个房子拆下的窗帘都一一用在了家里的边边角角,譬如洗衣区外的这层遮掩,拉帘使用起来比传统的柜门更为便捷

阳台另一侧是储物间,平时使用不多,拉上绿窗帘再加上一个木墩,阳台又多出了一个“茶室”的功能。

主卧卫生间里,也有着同样的两道绿帘子。一道作为卫生间的门,另一道作为洗手台下柜的柜门,元素统一,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看完 @iamoomoo 家,不免发现,家的风格似乎真的永远无法一蹴而就。他家的温度与肌理,很少来自刚搬家时的购物或消费,而是来自陪伴多年的物品与自己制作的家具。可能对他而言,房子更多是一个承载记忆和生活的空间,无论搬几次家,搬到哪里,有自己与家人以及这些老物与植物,这种“毛坯”的细腻都会永存于他的周围。

最后,

家的质感得慢慢“熬”出来,

但他家也并非没有现成的技法可以“偷师”

更多他家的模样

扫一扫去好好住 APP 里看看吧

编辑 | 晃抠你

版权声明

好好住编辑部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这个家的

就点个“在看”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e31U3IBnkjnB-0zX6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