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一出,《银河》成“渣”,同样讲父爱,看看人家怎么讲的

2019-07-26   史塔克Sir

7月26号,《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在各大电影院上映,上映一个半小时,票房就已经超过了一亿!在青黄不接,愁云惨淡的暑期档,以当天票房高于《银河补习班》7倍的压倒性优势成为了暑期的一匹黑马。

目前,豆瓣评分8.8分,猫眼,淘票票评分都在9.5分以上,可谓是口碑双高的作品。

七月初,邓超的《银河补习班》上映之前的大规模点映,蚕食掉了《扫毒2》和《狮子王》的黄金场次。然而,用力过猛怎奈剧本粗糙,终究无法掩饰自身剧本不成熟的硬伤,逻辑混乱,节奏突兀,将一场“父爱”讲成了“混沌”。

而如今,口碑和票房成绩更为出色的《哪吒》则成为了更有力的王牌。你会点映,我也会!而且我的口碑比你要好。

主创们所做的绝不是一次简单的翻新和改编,而是引领观众在更深的精神层面上,一起回味朴素的国粹神话,让古老的深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中国电影当以好的剧本为主

其实说到国产动漫电影,我国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部的高频率,以《大圣归来》为主,历时四年,这部电影以10亿的票房称霸了国漫影坛。

随后,15年的《大圣归来》,16年的《大雨海棠》,17年的《大护法》,18年的《风语咒》,19年的《白蛇缘起》…

在这些惊喜中,我们给予高评分多少掺杂着我们对于国漫的偏爱,不忍和宽容。

国产动画虽然起步很早,然而成长却慢,受制于表达空间,经历过短暂的辉煌,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断层。

在2015年到2019年这几年,中国的动画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要承担的责任比大圣归来要更加重,空间也更为辽阔。

在当今的华语动画,技术已经得到了验证,不再是衡量动画的标准了,这就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和发展减少了最大的阻碍,而衡量动画的标准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是故事,和电影一样,缺少专业成熟的剧本。

也就是说,只要故事好,剧本好,则很有可能会成为爆款。

而作为《大圣归来》的继承者,《哪吒之魔童降世》从故事情节到制作手笔,都是不可错过的暑期好电影。

二,颠覆常规,却足够新颖

在我们小的时候,喜欢神话故事,在中国这样一个仁义礼智信为主的国度,神话故事不仅是弘扬我国经典国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反映国人精神风貌的娱乐形式。

《精卫填海》《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都是我国耳熟能详的作品。而《大圣归来》的成功,为我国动画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做了一个典型的艺术还原。

从小开始,小哪吒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拥有三头六臂的不灭之身,身戴混天绫,脚踩风火轮,对于他的故事琐碎而不完整,很少有单独的作品,而多存在于《西游记》《封神榜》这样的大型神话小说之中,可供挖掘的看艺术来源和灵感是异常丰富的。

哪吒是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然而他没有追随父系家庭的姓名,最后和家庭进一步的决裂,走向成熟,成为英雄。

《哪吒》还将作为国内IMAX首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而这次的IMAX 3D版在视觉上更为清晰震撼。

改编和创新可以带给电影行业新的血液和生命。然而,如果改编不当,那么就会面临着颠覆性的口碑风险。改编的严谨有创意则独树一帜;改编的不好,则口碑坍塌,毫无回天之力,如章金莱老师说的那句话了“改编不是胡编,细说不是瞎说”。

而在《哪吒》电影中,哪吒一反常态成为了一个小恶魔,颠覆了观众的认知,然而却不出戏。这也得益于编剧和导演专业精湛的水准。

如果没有入木三分的故事剧情作为支撑,那么再怎么演绎也逃不出“烂片”的范围,然而,《哪吒》这次的惊艳,却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编剧对于人性把握的功底了。说到这里不得不为编剧和导演饺子点一个赞了。

三,创作组的野心和不甘心

在这部电影中,埋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梗,比如顽童连环设计的独木桥、眼镜蛇、童子尿坑的童年时期的无敌恶作剧。在影片中,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自我意识和想象力爆棚的世界观。

这么多年,我们吹爆的良心动漫巨作,和国外相比,还是具有肉眼可见的差距。

而《哪吒》这一部电影,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我国国漫工业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创作团队积攒已久的野心和不认输的拼搏精神,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在慢慢缩小。

而故事中的三个彩蛋给观众多了一份期待,制片人的“野心”也彰显出来,这一部《哪吒》仅仅是封神宇宙系列的一部作品,也许在以后的几年内,我们也许还可以看到《姜子牙》,可以看到《杨戬》《雷震子》等,这正是中国动画的不服输精神。

如同剧中反复强调的“人是为自己而活的,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命运不公,那我们就和他斗到底!”

四,普世价值的演绎:亲情,友情,成长

哪吒灵魂,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龙族,妖魔,命运,不妥协,凤凰涅槃,这些只属于中国式的招牌词汇和符号,在此处完美的绽放。

浓墨重彩的文化碎片,不是被随意的堆砌,而是恰到好处的利用。

对于影片的情感传递,方方面面都是戏,围绕着亲情,友情和成长展开。

也正是这众多的普世情感和价值,通过成人审美和儿童认知之间的磨合和互动,用搞笑的剧情为大家搭建了一座相互磨合和互补的桥梁。

也许,故事的隐喻充满了无奈,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和苦难情怀;

但是,我们能够在李靖和夫人身上,看到他们对哪吒殷勤而沉重的关怀;

也可以在哪吒身上,看到看对于命运不公的反抗精神和不甘于平庸的渴望,这样的美学风格,似乎只属于中国。

虽然它也有瑕疵,比如笑点尴尬,风格跳跃,但是我们更愿意跳过这些瑕疵,去窥探它更为动人和美丽的一面,品味动画的稀缺之处和敢于冒险拼搏的坦诚。

是的,若命运不公,我们就和它斗到底。这份独特和难得的精神,始终是属于我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和永不放弃的东西。

在我国动画工业体系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有一部动画迎难而上,在华丽外衣和人文内核上实现双向跃进的动漫,正在以自己最好的方式来展现国漫的不甘心。

不认命,那就是哪吒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