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三部进口大片上映,分别是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迪士尼真人童话《沉睡魔咒2》以及日漫《航海王:狂热行动》,从目前的票房统计来看,《双子杀手》以6200万的成绩暂时居于单日票房第一。
说到这几天的话题热点,《双子杀手》在国外的口碑并不佳,因为剧情老套的原因被北美很多的观众吐槽。
目前,IMDb上的评分仅为5.7分,烂番茄的新鲜度为29%,可谓是创了历史冷点。
在北美地区上映一周来仅收了2801万美元,和投资1.38亿美元的成本相比,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结果,连外媒都评论,这部电影可能要亏损6000多万美元,能否依靠中国票房止损,还要看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口碑了。
本来以为受到北美地区的票房影响,国内地区可能要逆袭很难了,没想到首日就收了6261万人民币,在国内的豆瓣评分为7.1分,猫眼8.1分,淘票票8.1分。
不管是在口碑还是票房成绩上,都远远超过了该片在北美的表现,可见,李安导演在国内的人气和口碑还是得到认可的。
这个情况倒让笔者想起了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这部电影同样也是李安导演的作品,由美国的索尼电影发行,李安执导,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克里斯·塔克、加内特·赫德兰联合主演,讲述了战争带给人的痛楚和反思。
该片首次采用了李安导演理想中的“120帧”格式,然而,在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够达到“120帧”格式的条件下,这一部投资2.7亿人民币的大片在北美仅收了173万美金,在国内却大受欢迎,狂收了1.65亿的票房,为电影挽回了损失。
在《双子杀手》上映前夕,李安导演也曾经感叹“国内观众对电影这回事还是很热心的”,也正是因为内地观众的热心和支持,这部电影看起来还有逆袭的可能。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120高帧率3D、4K画面”。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我可以给大家详细解释下。
帧率主要是解决镜头流畅性和连贯性的问题,高帧率能够带给人更为细致入微的呈现,比如人的面部表情,情绪表达等。
然而,高帧率的拍摄方式在现场是有限制的,因为现场的监视器没有120高帧率、4K画面。
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去依靠导演和演员的想象来发挥配合,到了后期制作的时候,才能够在屏幕上看到呈现出来的效果。
3年前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李安导演就想要尝试这样一种先进的拍摄方式,然而,囿于当时的条件,李安只能要求演员们不化妆,因为化妆了就容易出现判断的失误。
到了上映之日,全球也只有5家电影院可以播放这种模式。
三年过去了,华夏开发了一套可以播放“120高帧率3D、4K画面”的系统,因为技术的先进,这套系统的售价高达550多万,大部分电影院还是用不起。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50多家电影院可以播放这种格式的电影,大部分人看到的仍然是3D和60帧的版本,有的影院甚至是24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看不到“120高帧率3D、4K画面”的原因。
“不拍电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除了做菜我唯一擅长的事。”
——李安
李安是全球知名的导演,曾经有8个奥斯卡的大奖加持,如今已经65岁,年过花甲的他对于电影的探索和追求还是一如当年那个热血奔腾的年轻人。
他的《卧虎藏龙》《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成为一个个无出其右的出海大作,在北美这个全球最大的“票仓”赚足了票房。
这次的《双子杀手》,在1997年就已经有构思和创意了,可以说是20年的期待吧。
他对于这部电影也是寄托了很大希望的,这部电影由派拉蒙,天舞影业,复星集团25%,阿里巴巴联合出品,其中,派拉蒙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5%,可以说是最大的出品方。
这部电影斥资了1.38亿美元(9.7亿人民币),可是一部高成本的大作。
剧中,威尔·史密斯一人分饰两角,被和他一样训练有素的年轻特工追杀,而这位年轻特工,经过DNA的检测对比,和他完全吻合,是根据他的基因克隆出来的,然而,这样的克隆何止一个......
这样的克隆故事情节,在十几年来的很多科幻大银幕上都有所呈现,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也是很多观众觉得“剧情老套”的最重要原因。
再加上这一部电影不管是技术还是导演演员团队,都是世界顶级的,所以观众对此必然充满了期待,对于老导演李安来说,他在北美市场几乎从来都不失手,所以,观众难免带着较为挑剔和更高的要求来看待。
如果抛开这些既定的标签来看待的话,《双子杀手》作为一部好莱坞大作,这样略显“平庸”的故事拍出来,李安想要让它更富有生命力,还是加入了更多的想象和人文情怀的。
比如东方式的父子关系,比如自我的和解和救赎,较为符合李安一贯坚持和呈现出来的“中庸平衡”之道,让整个电影更为立体和生动。
他说:
“我在中国市场一直有种兴奋又熟悉的感觉。中国的文化还是我的基本,虽然拍西方片,但文化底子很难藏住,面对观众,近乡情(更)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