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金清盘那些事儿!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公募行业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产品超过100只(A/B/C份额分开计)。而2018年,清盘基金的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只。
许多小伙伴估计疑惑:什么情况会触发清盘?看着2019年还算不错的A股,为何基金清盘突然多了起来?假设投资的基金清盘了,我该怎么办?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基金清盘?
基金清盘是指基金资产全部变现,将所得资金分给持有人,也就是购买基金的你。
那么,达到什么条件会触发基金清盘呢?
一般情况,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就会触发基金清盘的条件。
为何会清盘?
近几年,公募基金结构性改革全速推进,在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委外监管趋严、业绩表现差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公募基金遭遇清盘的现象愈发普遍。
如果要深究基金清盘加速的原因,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政策推动。一是,在新的监管要求下,过多的迷你基金会直接影响基金公司新基金的审批速度;二是,对委外业务的加强监管导致委外资金赎回,直接导致了这些机构定制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为避免空耗人力物力,只好清盘
此外,在资管新规下,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等产品受到各种政策约束,使得这些基金后期运作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这些基金的“生命周期”。
除了政策变化,影响基金清盘的因素还包括市场环境和基金表现。比如2018年,宏观经济下行叠加A股大幅度下跌,拖累了基金的净值表现,而一些长期业绩不理想的基金更是投资者赎回的主要标的。
基金清盘的3种情况
1、封闭式基金到期。封闭式基金一般都有一个存续期,到期后如果不延长存续期,就会进行清盘。但此时的清盘,并不意味着基金出现投资亏损,反倒有可能是赚了钱。由于封闭式基金到期需要清盘时,本金和投资收益都会返还给投资者,所以只要基金没有出现投资亏损,清盘就不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不过,现存的封闭式基金已经不多了,大概占所有公募基金的12%左右,所以这种类型的基金清盘并不常见。
2、开放式基金达到清盘条件。开放式基金没有固定期限,所以不存在到期清盘之说。但开放式基金也有两个清盘条件,一个是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一个是连续20个工作日持有基金的人数不足200人。
首先,对于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这点,有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遭遇基金持有人的大量赎回,二个就是投资出现亏损。两个原因中更多可能还是第二个原因,因为如果一只基金能为投资者持续赚钱,相信不至于会遭到大量赎回,除非是一直在亏钱。如果是因为投资亏损而导致的清盘,对投资者来说肯定会有不小损失。不过投资的钱也不是都拿不回来,除非是该基金亏的一分钱都不剩了,只要基金净值不为零,多多少少还是能拿回来一点。
其次,对于股东户数的不足,其实也跟净值不足5000万差不多,因为正常情况下一只赚钱的基金,不会连200个投资者都吸引不过来,只有一直亏钱的基金才会被投资者彻底抛弃。
3、新基金募集规模不达标。无论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在首次公开募集时都有一个最低规模,一般为5000万。如果没达到规模,就意味着基金发行失败,需要进行清盘。不过,这种情况的清盘,作为基金发起方的基金公司,不仅需要把投资者的本金悉数返还,而且还需要支付在募集期内的资金利息。所以清盘对投资者来说不会有什么损失。
总的来看,能让投资者产生较大损失的,主要是基金因投资亏损导致净值不足5000万的清盘。投资者如果想要规避基金清盘风险,只要不去买那些净值较低或持有人较少的基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