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是最大的公益。目前,登记在册的4610家公益基金会中,逾7成与教育有关。助学是慈善家首选的公益项目,支教是大学生志愿者最喜欢的志愿形式,中国现代公益起于以建学校为主的“希望工程”,如今,众多执行型基金会正规模复制多媒体课堂。
民间的公益资本在试图加速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是,绝大多数项目本质上依旧是培养标准化人才,而非个性化人才;依旧是为学生积累更多知识,而非培育其创造力素养;依旧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框架下做增量,而非为备受诟病的教育体制做变革性的突破。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一味地灌输知识不足以让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足,在一二线城市,许多并不十分富裕的家庭愿意为“体制外”的教育项目花钱,让孩子参与各式“兴趣班”,竭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并动手将创意落地的能力。
当前,中国正在驶进一个依靠创意驱动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正在被重构,每家每户的生活方式正因移动互联网而改变,在这个时代,墨守成规者的社会戏份会逐步减少,脑洞大开的“创变者”(ChangeMaker)会越来越多地登上舞台。
创造、创新从未如此重要。以至于国家领导人也喊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口号。
“创客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这个源自美国STEAM教育理念的新事物在近年于北京、上海、深圳几个超一线城市悄然走红。他们建造了许多高科技的、有趣的实验室,让普通孩子在里面制造自己的小机器人,和其他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其教育强调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5门学科进行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非夸大“创客教育”的社会功能,这只是社会创新的万千形式之一。但是,这种指向创造力培养的新型教育理念正吸引着各路资源。于政府,这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潜在抓手;于企业,这是一 个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于社会组织,这是一个能植入公益理念的绝好平台。
变革教育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创客教育”也许能打开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