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去世 ,不是爱情令人害怕,是伪装成爱情的“精神虐杀”

2020-04-13   99万阅读

这几天,一则北大女生去世的消息上了热搜。



她最后的照片宛如睡着,实际上,她已经被宣布“脑死亡”半年多了。


包丽,一个被以“爱情”之名的精神控制,毁掉的北大女生。这次,真的走了。


她遭遇过的触目惊心,很可能随着她的死亡,一起被埋进深渊。


造成她这一切的人,是她的“男友”牟林瀚。估计这样结局,正中他下怀。


恶魔会得逞吗。



如果你不知道包丽经历过什么,先看下面这五个让人齿冷的事实:


1 以恋爱开始,以自杀结束。


2018年,包丽认识牟林瀚时,是北大校学生会文艺部干事,认识她的学长评价:“无论长相还是穿着都极温柔。无论多忙多累总是微笑着,让人如沐春风。”


到2019年,她在宾馆内一个人决定去死,微博里只留了一句话,凄凉至极:我命由天不由我。


2 内心对美好的定义,从“自己的将来”,变成男生眼中的“处女最美”。


“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


认识牟林瀚之后不久,牟林瀚给她洗脑:“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东西”。


之后,她无数次被逼着交代跟前男友的细节,因为“不是处女”,被牟林瀚羞辱、贬低、惩罚。



3 从平等恋爱,变成“主人与狗”


包丽微信里牟林瀚的备注名,被改为“主人”。此后再没更改。


两人之后的聊天中,她的角色经常是一条狗。而牟林翰后来有一次聊天时,让包丽在身上文“我是牟林翰的狗”。



4 被迫用怀孕流产、做绝育手术,向男方证明自己


包丽按牟林瀚的要求“自扇耳光”,这还不够,牟林瀚要包丽为她怀孕再流产,钱他出,以此证明包丽离开他后不会再找其他男人。


包丽微弱反对,认为这对那个小生命不公平。牟林瀚改口,要包丽去做绝育手术。把切下来的输卵管交给他,作为证明。



5 “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


包丽自杀当天,发送了这条短信给牟林瀚。并且将自己的自杀,视为向他“谢罪”。


而离开包丽就要死要活的牟林瀚,对赶来现场的北大老师说,没事了,在睡觉。


在医院与包丽妈妈碰面,他大骂:“你的女儿不自爱!” 包丽昏迷一个半月,牟林瀚没有来看望过一次他口中“最爱的女孩。”


事情刚被爆出时,令人难以置信。有人说这女孩是不是傻了?她精神也不太好吧?


一个有理想有主见有能力的名校女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被人控制、没有自我的?!


南方周末在2019年12月就出了一篇特稿,称包丽和她的男友牟林瀚是“令人不寒而栗的爱情。” 通过包丽与牟林瀚大量的聊天记录,试图还原包丽经历了什么。


通过还原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不寒而栗的爱情,而是精神控制,甚至精神虐杀。


包丽受过高等教育,家境不窘迫,原生家庭不糟糕。


牟林瀚颜值在线,风华正茂,又是学生会干部,前途无量。


正因为这段爱情开始时无比美好而正常,包丽身上找不到一星半点能被指摘的漏洞,才更可怕。


包丽可能是你我任何一个人,一旦遭遇伪装成“爱情”的精神控制,几乎无人幸免。



包丽的悲剧引起热议后,很多人纷纷把矛头指向PUA。


百度百科对PUA的定义是:


全称(Pick-up Artist)。源于美国,字面上看,是搭讪艺术家。


但实际上,PUA是一种通过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包装自己,诱使异性与之交往,通过对异性诱骗洗脑,欺骗异性感情,达到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的目的。


随着不断变异和演化,完全变成了通过情感操控、精神控制,达到骗色、骗钱甚至诱导自杀的套路。


这是网络上疯传的几条PUA套路:



看起来很可笑吧?但很有效。


将它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男学员,随意将女孩子玩弄股掌之上,甚至能操纵她们的生死:



pua界有个著名的五步陷阱法:


牟林瀚对包丽的所作所为,比PUA更可怕。他不仅仅靠贬低、打压,获取恋爱中的主动权,更像是通过精神控制,摧毁一个人。


从牟林瀚怎么对待包丽,就能看清楚,他是怎么披着恋爱关系的皮,行着精神控制的实,一步步让包丽走进万劫不复的陷阱。


他外表光鲜,成绩优秀,一经接触就让包丽陷入情网,包丽对朋友说,“一切简直太合适了”。


然而没过多久,包丽的价值观就被牟林瀚一点点颠覆。


他通过长期的精神暴力,包括羞辱、漫骂和诋毁,让包丽自己也认为,不是处女的她,犯了天大的错,必须求得对方的原谅。


很快,不用牟林瀚暗示,包丽已经把自己洗脑成了“毫无价值”的女孩。



接着他们建立了主人与狗的“契约”,这并不是所谓猎奇的爱情,而是赤裸裸的精神控制,要求对方不能反驳,要像条狗一样认错:



接着就是无休止的情感虐待。他“命令”包丽拍自己的裸照,按自己意愿惩罚她。



包丽无数次试图分手,被牟林瀚无数微信和电话狂轰滥炸,以裸照威胁。


牟林瀚甚至宣称,包丽就是想让自己去死。还吃了安眠药自己去就医。心软的包丽一次次屈服。分不掉,爱不了,绝望之下,包丽选择了死。



包丽的妈妈看到女儿手机里的无数条聊天记录,心都碎了。


“我很想跑过去把他(牟林翰)捅死。”包丽母亲这样形容她看到聊天记录时的愤怒。


她还给包丽攒钱准备让她出国读书,她后悔没有跟女儿多聊聊,她憎恨自己没能及早发现。但是一切都晚了。


我们还要失去多少个包丽,才能意识到中国的女孩子,在独立人格、情感教育这块是缺失的?


救救“包丽”。


1. 情感教育


从念书“不许早恋”,到“毕业就结婚”。无论男生女生,在情感教育这块几乎都是空白的。


爱情起初是禁止的,后来是必然的,但什么是爱,没有人教过。


情感教育的缺失,不仅让孩子不会爱,更有可能导致其误入歧途而不自知。于是当PUA披着爱情的皮来到女孩子身边,没人感到危险已至。


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对正常的情感十分陌生,碰到嘴上说着甜言蜜语、实际上却擅长操控情感的高手,误以为这就是爱情,于是一头扎进去,万劫不复。


爱情跟其他所有情感一样,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体验。


避讳和羞耻只会让孩子走上歧路,不如大大方方地跟孩子讨论情感,参与她们的情感成长,更好地给出指导意见,而不是一味压制。


2.情感独立


20世纪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把爱情分为两种: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


如果说成熟的爱是创造和给予,那么不成熟的爱则是毁灭与接受。


如同包丽与牟林瀚在恋爱中表现的那样,他必使用精神暴力将她摧毁,从而让她沦为傀儡,她必通过全盘接受,来获取这份“安全感”,但毫无尊严。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所具有的安全需求是整个有机体追求安全的机制,我们也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情感独立,来自于从小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通过公平的态度、积极的鼓励,永远张开的怀抱,让孩子充满安定的感觉,让他敢于表现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交生活。


3 建立自信


所谓自信,就是有坚定内心,和自我价值认同感的人。


陈丹青曾感慨过,说他第一次出国时,在街道上感觉特别新奇,后来意识到,人人都长着一张没有受过欺负的脸。


没有受过欺负的脸什么样?应该是成长路上,收到的鼓励与肯定,远远大于打击与否定。


遗憾的是,我们更习惯打击教育。


PUA的套路,在缺乏自信的人身上最见效。


毕竟它的精髓,就是持续的打压、贬低和诋毁对方,让对方除了自己,没人可以依靠。


如果足够自信,女孩能在第一时间对试图打压她的人给予还击。PUA见了也会绕道走。


包丽本来可以拥有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但被恶魔毁了。


无论男孩女孩,我们无法坐视他们被PUA摧毁而不管。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首要是培养完整而独立的人格。


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


在这个险象丛生的世界,你唯一的使命,就是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