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亭巷到成贤街,三代人的记忆在这里打了照面

2019-05-06     乐活南京

碑亭巷和成贤街是南京的两条街道,街面不宽,交通拥挤,屋舍参差林立,再普通不过。

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不到两千米,却将古都历史、校园文化与市井街巷联结在一起。


时间在这打了个褶,从此三代人的青春里留下烙印。

01



碑亭巷南起中山东路,北至珠江路,接成贤街向鸡鸣寺延伸。

关于碑亭巷名的来历,曾有多种说法。

有说《钟南淮北区域志》称:“清豫亲王初下江南,秋毫无犯,城人立碑于巷,以颂功德,用亭覆之”,故名碑亭,沿用至今。

又有说碑亭巷一带曾是清代江宁织造府西界,在此地发现过一块刻有“红楼一角”四字的石碑,故而得名。不少红学家认为《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场景布局,就是以当年这里江宁织造府为原型的。

真相无从可考,但街口的江宁织造府注定了他与历史断不开的联系。

而另一边的成贤街,与碑亭巷纠结百年的来历不同,有着和读书人割不开的千丝万缕的缘分。

千米长的成贤街有着怀旧质感的灰色砖墙、名人故居和东大、老南图。

明朝时,四牌楼设有最高学府国子监,通往国子监的道路,就叫“成贤街”。

如今在成贤街的入口依然能看见一座大理石牌楼,写有“国子学”三个大字。

从“国子学”门楼往里走,不远的地方可以找到杨廷宝故居。

复向前行,即使曾经的国子监已不在,仍有百年名校东大来接替。

一面是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一面是红楼梦中人,由此而生。

历史与文学的双重加持,使得这条长巷被赋予了高于生活之外的含义。

02

从碑亭巷到成贤街的千余米,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曾经闻名的勤丰卷烟厂坐落于巷内,烟厂对面是老南京最爱的冠生园。

巷口有曲园酒家,东安鸡和豆瓣鱼是当年的名菜。

酒家的对面是光华照相馆,黑色水磨石地面的大堂,老摄影师技术高超。

巷南有温泉浴室,洗澡经常要排队。小时候在中山东路体育馆打完篮球,就三五成群地去温泉浴室洗澡。

巷口现今珍珠饭店的位置,先后是煤基店、水果店、书店、理发店。

巷尾处有钟表店,文具店,药房,还一家很大的茶叶店,橱柜上放满了大锡罐,每路过常闻得茶香,尤其是茉莉花茶、玳玳花的香气,沁人心肺...

父辈的回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而在这里出生成长的下一代则又代入了新的记忆

碑亭巷51号,九中所在地。相传还曾是曹雪芹先生家的后花园。

九中的孩子在这里读了几年,就在碑亭巷中穿行了几年。

登科拉面,贡茶,龙门飞爪...那些年顺着校门一起把整条巷子吃遍,再走去成贤街的老南图补课。

高三每天早上在中山东路的85度C买杯咖啡、可能还会遇到南外的同学。

成贤街,养胖了一整个东南大学。

咖喱谷、印清餐厅、七家湾锅贴、姐妹饭店,总能在东大人的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

下了课一个宿舍晃晃悠悠走到沙塘园卞记米线,点一碗重麻重辣的水煮肉片,绝对是东大人的专属记忆。

说到吃,曼度广场也不能不提。白天的曼度除了电影院,基本空无一人,而21点之后,就是宇宙中心。

闪烁的霓虹灯,走在广场周围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酒味。

这里几乎汇集了南京老有名气的几个酒吧。MIX、百度、极地77…有的名字也许现在听到还会老脸一红。

碑亭巷到成贤街,串起了属于三代人的独家记忆。将“当年”与“现今”交织。

这里的人来了又走,唯有这条街一直不变。

白天,学生们安安分分地上课。晚上,年轻的荷尔蒙开始游荡。

往前,是满街槐花的文气风流,向后,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盖也盖不住市井烟火。

03



南京从来不缺繁华,却少有如此极具混搭风格的小巷。

时光更迭,将人们的生活逐渐延伸在红楼梦外。

在历史跟现代的纠缠之后,这里依然迸发着让人动心的活力与生机。


街尾的曹家铺粑粑坊在抖音上火了,成了每天都要排长队的网红店。方方正正的糯米蛋糕,烘烤得金黄喷香,淡淡的奶味引得人不停咽口水。


转角的居民楼里杂乱无章地挂晾着诸如内衣、裤衩、袜子等碎小衣物,就像一部旧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那般乱糟糟。


碑亭巷和长江路“接壤”的一堵长墙上,百米历史画徐徐展开,把曾经发生在附近的生活展现在今人面前。


只是这里的居民好像也不太在意,拿出手机拍张照,过去就过去吧。


曾经拥有也好、失去也罢,仿佛和寻常人没什么关系。比起关心那些,反而规模不小的苏果社区店,更让人有兴趣。


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无需怀念也会留存于记忆,而当下的生活,正在安稳而悠闲的继续。


从前中山东路东侧的巷口,有一家好像叫梅园的小吃店,只卖馄饨。浓浓骨头汤,馄饨上很多的皱褶,馅心非常好吃;

从前那家汤圆店,卖四喜汤圆也有赤豆元宵,其它的品种记不得了,这两个品种最好吃,也就一毛多钱;

从前在苏果门口炸臭豆腐的两个老太,一个搬到了大纱帽巷,另一个不知道去哪里了...


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南京人,早就自带诗意的生活方式。

管它什么烦恼变迁,都让它烟消云散,这里始终是那个世外桃源。

让人甘愿闲居于此,偷一些时光,想一想心事。


时间在走,属于碑亭巷和成贤街的故事也在更迭。它属于最初的记忆拥有者,也属于在这里消磨了时光的青年人。


从碑亭巷到成贤街的夜晚和早晨

在这里生活的人,总会在街巷里走走,留下自己的记忆

这些碎片拼凑起来

就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


内容来源:南京吃喝玩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OJ9CGwBmyVoG_1ZPx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