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舱休舱,背后的江苏力量

2020-03-12     乐活南京

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大吉!


从2月3日宣布建设,到送走最后一批治愈患者,历经37天的战疫,一共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1.2万余人。


这段被称为世界医疗史上创举的背后,也有江苏援武汉医疗队贡献的一份力量!



1、方舱起源


1月25日,武汉市要求从1月26日零时起,发热病人中确诊和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医院必须“应收尽收”。


武汉的医疗系统早已经“鸭梨山大”,2月1日,全市空余床位仅剩下百余张,可当日确诊的患者人数却有800多人。


方舱医院,因此而生。



2月3日,武汉市宣布开建方舱医院,截至2月22日,武汉方舱医院的启用数量达到16家,可使用床位超过13000张,79支外地医疗队进入方舱医院支援治疗。


2月9日,江苏送来了339名医疗队员,入驻武汉方舱医院,展开了近30天的艰苦战“疫”。


2、江苏速度!


2月9日,江苏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


这一行300多人的医护人员,大多数人从未接触过传染病诊治工作,只有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杨永峰,是队里唯一经历过多次重大传染病救治的专家。


在进入方舱病房之前,杨永峰承担了传染病诊治防护的培训任务。

在准备方舱医院所需的物资同时,300名队员,分10批进行了空舱模拟,对出入方舱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演习。


2月12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主任医师陈旭锋,率领团队参与建成武汉市第一批也是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凭借之前的经验,“江苏队”立即推进架构建设、物资梳理、功能运作等建舱流程,迅速将武汉体育中心“改建”成符合国家收治标准的方舱医院。


当晚7点,二舱收治第一批病人,全过程不到24小时。


2月15日,563张床位满负荷平稳运行,江苏逆行天团用3天时间拼出“江苏速度”。


3、江苏温度!


江苏队的医护人员,在奋力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在方舱医院的治疗中留下了宝贵的“江苏模式”的经验。


在治疗管理上,江苏队采用了社区化的“江苏方案”,将每个区域设置专职医生及护士长统一管理,医护管理、志愿服务和患者治疗三者相互配合。

成立“病人党小组”开展各类活动,建群聊天,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唱歌,跳广场舞。


种种“江苏式”的温暖,不仅仅是在和病毒抗争,拯救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也在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重燃生活的希望。


图:江苏省中医院


这场举世瞩目的抗疫战斗中,“江苏队”的方舱医院给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江苏队一共收治确诊病例570人,其中转院134人,治愈出院436人。


实现了患者零回头、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为了加快患者出院速率,“江苏队”的方舱医院内还优化了出院患者筛查标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出院检测流程。

  

图:江苏省中医院

37天生死抢速,终于在春暖花开之际,迎来了方舱故事的句点。


我们的医护人员,也终于可以下班休息了。


我们希望,这里不仅仅是方舱的句点,也是最后的终点!


江苏队在这里留下的力量和温暖,也将永远被铭记!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内容来源:南京头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9ZPznABjYh_GJGV0u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