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一)

2019-10-19     洛宁城事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

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整理

序言

据1991年《洛宁县志》记载:1987年户口册统计,洛宁县全县贾氏人口6296人,贾氏在洛宁县姓氏排名第十三名。

据2005年《洛宁县志》记载:洛宁县全县贾氏人口7698人,贾氏在洛宁县姓氏排名第十二名。

洛宁县贾氏家族主要有五大宗派:1.赵村镇东王村贾氏家族;2.赵村镇东山底贾氏家族;3.故县镇窑瓦村贾氏家族;4.城郊乡温庄村贾氏家族;5.河底镇范店村贾氏家族。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根据洛宁贾氏家族的主要宗派,分章介绍。该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介绍贾氏来源、迁徙、分布、郡望及堂号;第二章,赵村镇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第三章,赵村镇东山底村贾氏家族文化;第四章,故县镇窑瓦村贾氏家族文化;第五章,城郊乡温庄村贾氏家族文化;第六章,河底镇范店村贾氏家族文化。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整理完善《洛宁段氏文化》专刊时,涉及到谷圭村贾氏,故而萌生顺便将《洛宁贾氏文化》一并整理出来,这项工作现在已经告竣。在征集资料期间,先后得到谷圭村贾显军、贾永生、贾爱民;东王村贾铁振、东山底贾书光、贾书敏;窑瓦村贾振禄积极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捐赠故县窑瓦村《贾氏族谱》,范店村贾平安等许多贾氏家族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会内人员张红歌积极提供范店村支书贾平安的电话,老会长张泽民为我提供东王村贾景堂简历,马红军跑前跑后了解河西村贾氏基本情况等,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以及多种原因,可能会有一些遗漏。这个专题只是我个人对“洛宁贾氏家族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难免会顾此失彼,存在不足之处,还有待洛宁姓氏研究各位同仁进行补充和完善。

非常感谢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一直对洛宁姓氏研究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真诚感谢那些奋战在姓氏研究工作战线的同志们,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默默无私的奉献。洛宁姓氏研究工作是一件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的基本思路和主导思想是,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洛宁县档案史志局马松民局长的正确领导下,研究会内顾问、骨干群策献力,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有一大批姓氏研究骨干、理事、会员和民间各家族热心家谱研究者勤奋敬业,通过大家长期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洛宁姓氏研究工作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高潮,最终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将《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主要内容列举于后:

一、贾氏来源、迁徙、分布、郡望及堂号

二、赵村镇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

三、赵村镇东山底村贾氏家族文化

四、故县镇窑瓦村贾氏家族文化

五、城郊乡温庄村贾氏家族文化

六、河底镇范店村贾氏家族文化

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整理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贾铁振 贾永生审阅

(一)东王村贾氏家族概况

(二)东王村概况

东王村村名由来及沿革概况

(三)东王村文化古迹

东王村的古寨

“老寨” “西寨”, “兴龙寨” “卧龙寨”。

东王村各大家族祠堂及碑记

东王村的庙宇

3.东王村历史文献

【东王村村志】

【东王村各家族家谱】

(四)东王村贾氏家族支派

1.东王村贾氏家族支派

东王村贾氏支派概况

东王村“贾、冯”两家族世代不通婚

2.谷圭村贾氏支派

谷圭村贾氏支派概况

谷圭村贾氏祖茔

谷圭“贾、尚两姓”世代不通婚

3.东宋镇上宋行政村贾窑村贾氏支派概况

(五)【贾氏家谱】

(六)【贾氏祠堂】

(七)贾氏人物志

(八)东王村贾氏家族堂号

(九)贾氏家族楹联

(十)关于贾氏始祖迁居洛宁的历史记载

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

(一)东王村贾氏家族概况

东王村贾氏家族祖籍山西省洪洞县岭南里岭南村,即今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岭南村。

山西省洪洞县岭南里岭南村

明朝永乐十四年(1416年)二世祖贾仲义(乳名讳孝)、贾仲泰(乳名讳道)兄弟二人与本村表兄弟李应花、李应菓一同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河南省河南府永宁县洛河南岸陈宋里东王庄(今东王村)落户。当时所有迁民都是凭政府颁发的执照定向迁居府县,当他们迁居新的居住地后,原则是可以自由选地定居,贾李两兄弟,到东王村后,见这里土地广阔,地质肥沃,紧靠洛河,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贾仲义、李应花留居东王村。贾仲义为东王村贾氏家族始迁祖。

之后不久贾仲泰,李应菓又到别处另找安居之地。他们出发后向西,折而向南,沿大丰峪河(直谷水)溯流而上,当他们二人来到东山底后,看到这里地处大丰峪西岸,山清水秀,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于是选定在这里安家,贾仲泰、李应菓二人定居东山底立祖,贾仲泰为东山底贾氏家族始迁祖。李应菓后裔迁居卢氏县(今栾川县)三川镇芦轴沟(今陆轴沟)村定居。

东王村贾氏家族始迁祖贾仲义(乳名讳孝),东山底贾氏家族始迁祖贾仲泰(乳名讳道),他们兄弟二人的父亲为贾秀,配吴氏,被立为贾氏始祖。贾秀夫妇在祖籍山西省洪洞已病故,葬在故里祖茔。贾仲义来河南时,他把父母的牌位从原籍背来埋在西原张营村北立祖,即今东王村贾氏始祖贾秀之墓,在张营村北一里处。贾秀墓只埋了个贾秀夫妇牌位,东山底的始祖墓也是埋了个贾秀夫妇牌位。贾仲义、贾仲泰兄弟把父亲贾秀立为一世,自己排为二世。东王村、东山底两村贾氏家族依次排世,两村贾氏以世论辈。

东王村贾氏二世祖贾仲义有三子,分为三门,长子应侃为东门祖、次子应灵为南门祖,三子应佳为西门祖。东门后裔支系分衍光阳村;南门支系后裔分衍谷圭村;西门支系后裔分衍贾窑村、光阳村。东王村贾氏家族迄今传21世,后裔3000余人。主要分布于东王村、谷圭村、中益村、光阳村、东关、马店乡上窑村、东宋乡贾窑村、小界乡田凹村、故县镇岭南村、长水乡三龙庙村等村。

2019年10月12日东王村贾氏家族洪洞寻根

(二)东王村概况

东王村村名由来及沿革概况

东王村位于洛宁县西南六公里处,赵村镇东北四公里处。

关于“东王村”村名由来。相传在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时,刘秀逃到陈宋村时折而往南,沿雷公庙坡上了赵村塬,当刘秀爬上赵村塬,在赵村塬头观察王莽大军的追赶方向时,他望东边看了看,发现有一个村庄,问身边随行人员:“东边这个村庄是什么村?”,随行人员也不清楚,随机应变,遂以其方位称之为“东望村”,即今之“东王村”;不一会,刘秀又望了望西边,看那边也有一个村庄,又问:“西边这个村庄是什么村?”身边随行人员于是称之为“西望村”,即今之“西王村”。“东望村”“西望村”皆以其方位得名,村名后世相沿两千年。

“东望村”“西望村”,后以同音字演变为“东王村”,“西王村”。再之后,演变为“东王庄”,“西王庄”。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村名为“东王庄”,为河南府永宁县陈宋里所辖。据贾氏、李氏两家族家谱和祠堂碑记记载,“贾氏、李氏两家兄弟于明初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往河南,落户河南府永宁县东王庄。”

据洛阳地区1978年10月《洛阳地区文物管理》记载:“1629年以前村名为“东王庄”。”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县官府派官差到东王庄催粮,当时县衙师爷把村名“东王庄”字写成了“东王村”字,之后官府要粮派差行文村名总写成“东王村”,从此“东王庄”演变为“东王村”。

清乾隆年间称“东王里村”,离城十二里,属南路陈宋里第三保。(见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四里保志)

民国初年称“东王村”,属南区陈宋里,在陈宋西3里。(见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一里区)

东王村卫星地图

至今犹称“东王村”。1961年2月15日东王村分为东上村、东下村两个大队。现在仍为东上村、东下村两个行政村。据《东王村村志》记载:“东王村以贾氏祠堂为界,以西为上沟,以东为下地。”贾氏祠堂位置在东王村东沟口下。现在以东王村学校为界,以东为下地,以西为上沟,比较准确。

东王村居住着贾、夏、李、张、韦、贺、马、杜、杨、孙、雷、宋、段、王、高、梁、陈等17个姓氏。

1985年,东王村总人口2130人,其中东上村1284人,东下村846人。在东王村贾氏家族人口占69.43%,东上村贾氏1013人,东下村贾氏人口466人。东王村贾氏家族人口1479人。

2018年东王村总人口3400余人,东上村2100余人,东下村1300余人。在东王村贾氏家族人口占65%,东上村贾氏1540余人,东下村贾氏667人。东王村贾氏家族人口2200人。

(三)东王村文化古迹

1.东王村的古寨

东王村有四座古寨。分别为:东王村上村有两座,“老寨”和“西寨”,东王村下村有两座,“兴龙寨”和“卧龙寨”。

.“东王村上村老寨”:位于东王村上村西沟崖头。据康熙年间《东王村村志》记载:古老相传修建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0米,面积约9亩。老寨北侧为高崖。今西寨墙、南寨墙厚2米,高10米,老寨西寨墙、南寨墙保存基本完好。老寨只有一个寨门为东门。

东王村上村老寨西寨墙

.“东王村上村西寨”:位于东王村上村老寨西侧。相传修于清同治年间。西寨墙东西长126米,南北宽95米,面积约18亩。西寨北侧为高崖,北寨墙厚2米,高6米,今西寨西寨墙、南寨墙厚2米,高7米,西寨北寨墙、西寨墙、南寨墙保存基本完好。西寨只有一个寨门为南门。

东王村上村西寨南寨墙

东王村东上村西寨内

东王村东上村西寨南寨门

.“兴龙寨”:在东王村下村东头,即“东寨”,称“东寨留”。“东寨”面积比下村西寨小,又称为“小寨留”。民国十二年(1923年)东王村下村村民为了防“刀客”打劫,修建了小寨,称为“兴龙寨”。“兴龙寨”南北长58米,东西宽54米,面积约13.48亩。东寨四周寨墙底宽3米,高9米,顶宽1米。东寨大致为椭圆形,只有一个寨门为东门,寨门朝东,寨门宽3米,没有寨门楼。东寨西面、南面、北面正中各有一个墩台,专门用于防御。墩台平面呈正方形,宽4米,厚1.50米,高9米。寨内有东西大街一条。

.“卧龙寨”:在东王村下村西头,即“东下村西寨”,面积较大,称为“西寨留”。相传修筑于清同治初年,为防御捻军、太平军所修筑。“卧龙寨”大致为椭圆形,东西长为187米,南北宽为175米,占地面积为41.17亩。西寨四周寨墙底宽6米,高9米,顶宽2.5米。西寨只有一个寨门为东门,寨门朝东。寨门为木门两扇,门厚3寸,寨门正面钉有大铁钉四排,寨门上方有石刻匾额:“卧龙寨”。寨门有门楼,门楼上边有房一间,为守寨人员放哨打更所用。寨内有两条街,分别为南街和北街。北街中段往北有一小巷,为“夏家胡同”。

“卧龙寨”南寨墙西段

2.东王村各大家族祠堂及碑记:

贾氏祠堂3个。《贾氏家族祠堂碑记》有残碑。

李氏祠堂。

《李氏家族祠堂碑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冬李氏家族始建李氏家庙,三间上殿、三间卷棚、戏楼三间、大门一座,砖木结构。建庙时,取材于云孟山(今西山底川西岭)。解放后土改时(1950年),李氏家庙分给3户农民居住。分别于1960年,1963年,1971年将李氏家庙拆除。

夏氏祠堂。

《夏氏祠堂碑记》:乾隆三十年(1765年)夏氏家族始建夏氏家庙,三间上殿,大门一座,土木结构。解放后土改时,夏氏祠堂分给群众居住。

3.东王村的庙宇:

东王村的庙宇有关帝庙、菩萨庙、火神庙、奶奶庙、山神爷庙、牛王爷庙、大王爷庙、龙王爷庙、寺院等。

“卧龙寨”寨内西南隅建有夏氏祠堂,东北隅建有贾氏祠堂。“卧龙寨”寨外东北处分别建有戏楼和菩萨庙。东下村宜故公路北侧建有火神庙一座,至今犹在,保存完好。“卧龙寨”南马家沟西三十米有奶奶庙沟,沟东岭上有“奶奶庙”一座。此庙年代久远,建筑风格和火神庙完全相同,前为卷棚,后为正殿,年久失修。“奶奶庙”后迁移下村马家沟口西,今不存。

4.东王村历史文献

【村志】: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东王村村志》;

民国三年修(1914年)《东王村村志》;

1985年贾振华所修《东王村村志》。

【各姓氏家谱】:

清代《贾氏家谱》;

清代《李氏家谱》;

清代《夏氏家谱》。

(四)东王村贾氏支派

1.东王村贾氏支派概况

东王村贾氏支派概况

东王村贾氏始祖贾秀,二世祖贾仲义,贾仲义有三子分为三门,长子应侃为东门祖、次子应灵为南门祖,三子应佳为西门祖。东门后裔支系分衍光阳村;南门支系后裔分衍谷圭村;西门支系后裔分衍贾窑村、光阳村。东王村贾氏家族后裔主要分布于东王村、谷圭村、中益村、陈吴庙村、光阳村、东关、马店乡上窑村、东宋镇贾窑村、小界乡田凹村、故县镇岭南村、长水乡三龙庙村等,迄今传至21世,3000余人,其中居住东王村后裔2200余人。

东王村“贾、冯”两家族世代不通婚

世代相传,在明朝时,冯某年老无后,家庭比较富裕,为了传宗接代,并与外甥贾某商量,由贾某继承舅父家产,为舅父养老送终,为冯氏家族传继香火。又言,贾某姓氏不变,贾某后人姓冯。从此贾某后裔均姓冯,继承冯家香火。贾冯本为一家,为此贾氏、冯氏两家族立下规矩,世代不许通婚。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依然如故。

2.谷圭村贾氏支派

谷圭村贾氏家族概况

谷圭塬以其塬形状如“谷圭”而得名。谷圭村以其位于谷圭塬腹地而得名。谷圭村贾氏支派出自东王村贾氏家族南门祖贾应灵之次子贾方奇。

东王村贾氏传至明代中期,南门祖(三世)贾应灵有二子,士奇、方奇,长子士奇留居东王村;次子贾方奇为第四世祖,迁居王召里金门川上王召村。第四世祖贾方奇、第五世贾瑾两代均居上王召村。传至第六世贾节迁居谷圭里谷圭村立祖,为谷圭村贾氏始祖。第六世贾节生一子,为第七世贾焕,生三子,次子出继他姓尚门。长子聪明、三子聪亮,分为南、北两门,分布于谷圭、陈吴庙村等村,今传至20世,300余人。谷圭贾氏清朝光绪年间在谷圭村下村贾家胡同北侧建有贾氏家庙一所,解放后被拆毁。

谷圭贾氏家族排行字,自第八世开始起用:(8—37世)

聪德时克庚,风万金芝智,少博贤圣恩,承世长鸿志,

韬轩远昌泽,玺忠勋庚诚。

贾氏祖茔:

王召村贾氏祖茔:第四世祖贾方奇、第五世贾瑾两代均葬上王召村西坡。

谷圭村贾氏祖茔:贾氏祖茔在谷圭村西南杨壕口北小路西,面积2亩余,自七世祖贾节迁居谷圭村,后葬此立茔。7—11世均葬此。贾氏祖茔贾节墓前原有墓碑及碑楼,祖茔中还有4通碑和碑楼。1958年碑俱被毁。

谷圭“贾、尚两姓”世代不通婚

谷圭“贾、尚两姓”世代不通婚。有“贾、尚”两姓不分之说。相传明朝末年,贾、尚两家为姻亲,尚门乏嗣,第七世贾焕生三子,次子出继尚门,传继尚门香火,后裔均姓尚,贾尚两姓,世代往来,亲如一家,互不通婚,数百年相沿成习,至今依旧。

3.东宋镇上宋行政村贾窑村贾氏支派

贾窑村在洛宁县城北24公里处,在上宋村西2公里处。贾窑村以贾氏家族迁此定居,所居之处为窑洞而得名。

贾窑村贾氏,清初时期,西门十一世贾三耀由东王村迁居于县北大宋川大宋里贾窑村立族,今传至21世,400余人。

(五)【贾氏家谱】

1.东王村《贾氏家谱》:

东王村《贾氏家谱》:清朝修有家谱,失传无考。

东下村《贾氏族谱》(西门):2018年12月,贾建英、贾斗修,印刷本,共印107册。主要内容:序言、家族世系和文化遗址。文化遗址介绍了东下村的两个古寨和村庄境内的沟名和古庙。本谱所收录的世系为下村贾氏西门历代世系。下村居住的贾氏后裔均为西门,在上村居住有少部分西门后裔。

东下村《贾氏族谱》(西门)

东下村《贾氏族谱》(西门)

东上村《贾氏东门家谱》:1998年3月,贾华民修,手抄本一册。主要内容:序言和家族世系。主要收录有东上村东门家族世系、南门世系和部分西门世系。该谱还未全部完成,而公已逝。贾氏东门后裔居住均在上村。贾氏南门后裔居住均在东上村。

1998年东王村《贾氏东门家谱》序言

东上村《贾氏东门家谱》

东王村贾氏神祗

2.谷圭村《贾氏家谱》:

谷圭村《贾氏家谱》: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邑庠生谷圭贾氏后裔九世贾万全修谱。毛笔抄本一册,保存完好。该谱主要内容有:序言、字派、世系图,家规十六条。

谷圭村《贾氏家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谷圭贾氏后裔十世贾金镜续修家谱,毛笔抄本一册,保存完好。

谷圭村《贾氏家谱》:2018年正月谷圭贾氏后裔十二世孙贾爱民、贾永生续修家谱。该谱收录光绪谱全部内容。主要内容有:序言、族规序、字派、分门介绍、世系图,族规十六条,新增人物志,介绍现代人物。

清光绪二十六年谷圭村《贾氏家谱》

民国二十三年谷圭村《贾氏家谱》

民国二十三年谷圭村《贾氏家谱》

民国二十三年谷圭村《贾氏家谱》族规十六条

2018年谷圭村《贾氏家谱》

2018年谷圭村《贾氏家谱》

2018年谷圭村《贾氏家谱》

谷圭村贾氏家族1—6世世系图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L075m0BMH2_cNUg5J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