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雷兄 — 现居上海的西北人,正在改变自我,爱上读书,学习写出好文的路上
稿件来源:秋叶写作特训营
助教:林琳
编辑:燕子
前几天听到一个职场广播节目,来电的读者以吐槽居多。有的说周围同事一个个都升迁,自己却还原地踏步;有的说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没有被大家认可;还有的说工作缺乏支持,孤立无援。
我自己工作也有一些年头,上述的情况看多了,也就见惯不怪。
很多职场人士的痛点,总结起来就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放大自己的工作成果,脱颖而出。
看过很多人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我认为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掌握三大思维习惯。
提纲思维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构建一个框架,把碎片知识分类归纳,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
我有个同行兼老乡小强,我们都是做FOF基金研究的,有一次他向我请教该如何突破专业瓶颈。
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现在国内FOF基金规模占比是多少?如何通过净值归因的方式筛选优秀基金?讲一下你对战术配置的理解。
他支支吾吾,只回答上来一个问题,还不够准确。拥有五年从业经验的他,这个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我把自己做过的一幅脑图提纲给他看 (标红部分是问他的三个问题),看完后,小强恍然大悟,终于知道为什么我比他更专业了。
虽然小强平常工作挺努力,但这些努力没有聚焦,今天看看行业资讯,明天看看研究报告,漫无目的。
具有提纲思维的人不一样,目标特别明确。他们因为有知识体系而显得更专业,解决问题时能够提纲挈领,单位时间产出很高。
什么是专家?专家就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人。
提纲思维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兼具了深度和广度的特征。就像一棵大树,随着分支的不断延伸,一个人对特定领域的认识不断积累,逐步完成从成长到成熟的阶段,并最终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提纲形式也非常符合人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人的大脑对分类后的结构化信息记忆效率更高,而那些没有经过整理归类的散乱信息,则很容易被大脑遗忘。
更重要的是,提纲思维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人形成内在驱动的良性循环。你每天很苦逼地工作,却看不到什么成果。具有提纲思维的人,却在每天成果的激励下,不断争取实现下一个小目标,解决提纲中的下一个难点,最终达成大目标。
假以时日,那个你身边的他,和你同样读着资讯、看着报告的他,却早已取得了数倍于你的成果,变成了难以望其项背的他。
复利思维是指寻找或者创造各种场景,将工作成果以各种形式在这些场景中进行应用的思维。它可以从两个维度放大我们的工作成果。
第一个维度,让一份成果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影响力。
知识付费界大V秋叶大叔曾这样分享:“当我写了一篇好文,我会将精彩观点提炼发朋友圈和微博,然后把好文做成PPT进行线上分享,再用PPT做讲座和直播,讲座和直播过程中录屏做成赠品,送给报我课程的学员。”
一份成果,被用在六个场合中,放大六倍!
我有一个做金融产品营销的朋友。他以前不懂什么是复利思维,做事情都是单线程的。每天学新产品,然后讲给客户听。人挺踏实努力,但成果一般。
我把秋叶大叔的故事分享给他,他深受启发,回去立刻展开了应用。
他将新学的产品写成文章,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和知乎上。之后将文章的内容做成PPT,对客户进行线下讲解。又主动请缨,将同样的内容在同事中进行内部交流分享。甚至抽出业余时间,参加行业的社群分享。
这样1个月下来,他的工作大有起色。未来他打算做培训,筹备出书,前期准备的案例、文章、PPT就是他的素材,只要进行整合就可以。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应用复利思维,关键是有意识地去寻找渠道、平台、应用场景,把工作成果纳入其中进行放大。
第二个维度,让一份成果的经验得到重复利用。
比如,商务人士常常在出差时担心遗漏物品,需要反复清点,下图是我做的一张可以重复使用的出差物品清单。
不要因为简单就以为没有意义。我们的大脑在功用上是有分别的,它善于分析、不善于记忆。大脑被大量记忆性信息占据,,会大大影响它在分析方面的工作效率。工作中越是简单重复的,越应该使用复利思维,减少在此类事情上消耗的时间。将大脑释放出来去做附加值更高的分析工作,这就是在放大你的工作成果。
借力思维是指借助他人的优势和资源,有速度有质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一个朋友,在世界500强工作。他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组织架构,把所有和他有利益关系的人都标注出来,并且定期找机会与他们见面吃饭。
有些人认为自己内向,不愿在人际关系上投入精力。这样的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外部资源的力量。时间长了,由于缺乏外部支持,事业很容易陷入停滞。
最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做好本职工作,让领导信任你。与外部相关人员建立联系,不要等到用人的时候才去求人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借力思维不是利用他人,正相反,借力思维的核心是:成为一个被他人需要的人。
那位在500强的朋友也并非简单刷脸。他凭着出色的业绩在公司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这是他立足的根本。否则即使天天请人家吃饭,别人也没空搭理他。
相反,有些人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误以为这样就有了人脉。但到需要用人的时候,才发现不过积累了一堆名片而已。
我们需要转变思维,从谁能帮自己转变成我能带给别人什么帮助?首先让自己强大起来,让别人需要自己,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关系,争取各方面协助,一同把事情搞定。
在这个合作关系中,无论是与领导还是同事,彼此互助互利,各得所需,这样建立起来的才是有质量的人脉资源,让你的工作成果得到放大。
叶圣陶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想要事半功倍,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纲思维让我们掌握更专业的知识体系,复利思维让我们的工作成果更具影响力,而借力思维能让我们走出自我局限,打开新局面。
重复这个过程,形成势能,付出同样的时间精力,工作成果已经比当初放大了n倍。我们才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秋叶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