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这部位后,女子险丧命!好多人还不知道

鱼肉蛋白高,热量低,富含“脑黄金”,是人类摄入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周应吃280—525克鱼肉。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也特别棒。然而,如此完美的鱼,最近却惹了个大新闻!

01

吃鱼后,女子肝肾衰竭险丧命

前不久,家住东莞的张阿姨,感觉自己的视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听说鱼胆对眼睛好,能够清热明目,治关节痛。

于是,她便从市场买了一条4斤重的鱼回来,把整个鱼胆吞了下去。

谁知道,吃完后眼睛不仅没有变明亮,反而进医院了!吃完鱼胆2小时后,张阿姨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家人见状,立马带其就医。

到了医院后检查发现,其肝肾功能指标都出现了异常,并呈现快速恶化的状态。



(网络视频截图)

医生诊断其为中毒症状,但张阿姨一直不愿意透露自己吃了什么。

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她失去了排泄功能,不停呕吐腹泻,喝水都会吐……在医生的再三追问下,张阿姨才终于说出了实情。

得知病因后,医院立即对其进行了对症治疗,才成功将张阿姨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说起来,因为听信鱼胆能“清热、凉血、明目”,从而吃鱼胆而中毒的人不在少数。然而,鱼胆可不像苦瓜一样人畜无害,它是有剧毒的!

02

鱼胆,比砒霜还毒

其实,我们平时吃的大多数淡水鱼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如青鱼、草鱼、鳙鱼、鲳鱼、包头鱼、鲫鱼等。

鱼胆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氢氰酸、胆盐和组胺等)具有细胞毒性,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以肝、肾为“重灾区”



氢氰酸,通常只需2.5克,就能让一个成人中毒甚至死亡。而且鱼越大,吞服的胆汁越多,中毒越严重。

一般来说,一条1-2公斤的鱼,胆汁就够2.5克了。

而且这些毒性物质特别耐高温、还不怕酒精泡。因此,无论是生吞、熟食还是冲酒喝,都能造成中毒。轻则会恶心、呕吐、拉肚子,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肝损害、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千万别盲目听信偏方,“以身试胆”!

除了鱼胆以外,还有以下这些饮食禁忌也别轻易尝试!

03

这些饮食禁忌,也要注意!



1

发霉的食物不能吃

我们看到的“发霉”,是霉菌菌丝完全发展成型的部分,而附近那些还没“长毛”的地方,其实也已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霉菌存在

此外,霉菌产生的毒素会在食物里扩散——扩散的范围跟食物的质地、含水量、霉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所以发霉的食物,没有发霉的地方可能已经被霉菌和毒素污染了,无法用眼睛辨别。最安全可靠的选择就是——把它扔掉!

2

肾功能不全者禁吃杨桃

杨桃中有一种毒性成分叫杨桃毒素(caramboxin),它的分子结构像神经递质,可产生神经毒性,严重可致死。

正常人肾脏的代谢功能良好,可以把这种水溶性的物质排入尿中,所以没问题。

患有某些肾病的人无法将这种毒素及时排出,就会导致中毒,易出现呃逆、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甚至癫痫和昏迷等症状。

所以,杨桃虽美味,但肾不好的人还是别吃了。



3

一岁内孩子忌蜂蜜

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芽孢,会对宝宝造成致命威胁。

1岁以下的宝宝,肠道菌群还不成熟,肉毒梭菌芽孢在婴幼儿肠道中繁殖并产生肉毒毒素的风险较大,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神经痉挛或麻痹等中毒症状。

而且肉毒杆菌芽孢耐热性较好,加热也很难将其破坏

蜂蜜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糖,对于 1 岁内的宝宝来说,辅食中不用添加任何调味品,蜂蜜也一样。

4

孕期不吃生的肉蛋水产

没有经过高温煮熟,各种生的鱼肉蛋奶等产品会增加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以及寄生虫的感染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问题。

所以准妈妈和家人,一定要确保食物彻底煮熟。



5

糖尿病患者忌空腹饮酒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较差,空腹饮酒容易造成低血糖,有致命危险。

空腹饮酒,酒精会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出大量胰岛素,使血糖下降。酒精进入肝脏后,会抑制糖原异生,还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会导致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出汗,甚至昏迷。若救治不及时,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而死亡。

6

服用头孢类药物禁饮酒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会和酒精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部潮红、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特别是年纪大的,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对酒精过敏的人,症状可能会更猛烈。

需要注意的不仅有酒,所有含有酒精的饮料、药物、食物、外用酊剂,都要小心。例如用酒精擦浴、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等。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