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中写下德阳信心

2020-03-20   德阳新闻联播

猝不及防地——

2020庚子年,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序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在神州大地肆虐。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遭到严重威胁。

狭路相逢,勇者胜!从特大地震灾难中站起来的德阳人民,再一次坚定从容地投入战斗,把科学防疫作“长矛”,把依法防控作“盾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这一战,我们只能赢,而且必须赢!

(一)

一场特殊的大考,检验凝聚力、向心力;一段战“疫”的艰辛历程,展现坚韧不拔的精神。危难关头,只要众志成城,就能激发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洪荒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曾经,我们历经特大地震灾难,艰苦跋涉的征程、气壮山河的奋进,印证着我们坚不可摧的信念。不屈的力量深植于我们的肌体,激励着我们在挑战与逆境中淬火成长。

而今,我们用同样的信念,同样的力量,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如果说这场战“疫”是一个考场,那么能否沉着应考就直接关系着最终成败。

德阳,以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行动作答——

为生命而战,刻不容缓!

市委书记靳磊、市长何礼亲自挂帅,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迅速高效运转、统筹指挥,为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打赢这场战斗注入了“强心剂”,吃下了“定心丸”。

闻令而动,德阳各路战“疫”大军迅速吹响了集结号。

“95”后护士杨俊取消婚礼返回岗位,把婚纱换成白大褂;16名骨干组成市疾控中心疫情应急检验组,24小时待命,

当好疫情防控的“排雷兵”;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火线组建,踊跃“参战”;战非典的老将余锡斌主动请战到隔离病区工作,重返“前线”;71岁的老党员刘先德扛着党旗冲锋在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众多坚守防疫卡点的基层干部,以及那些在战“疫”中逆行的平民英雄……

非常之时的非常之“疫”,激发了我们的英雄情结、时代担当和家国情怀,德阳人用点点滴滴的平凡义举,汇聚起抗击“毒魔”的磅礴力量,用危难时刻的守望相助,诠释着对家园故土最深沉的爱。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在这场战“疫”中,从党政部门到社会各界,从医疗机构到交通物流,从生产企业到乡村社区,从居家观察者到返岗上班者,没有旁观者,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没有一场战役是能够轻松取胜的,但只要坚定意志、顽强斗争,就能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行。

“假如,我一定要奔赴战场,我一定要面带微笑……”隔离病区内,“80”后医生王亮以诗寄情,同时也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加油鼓劲。

隔离病房内,新冠肺炎患者竖起手指,用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表达与医护人员一起抵御疾病、战胜疫情的信心。

这是德阳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生动而有力的印证。

(二)

当“我在居家隔离,9天后再见”的温

馨提示牌立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一户人家门前,当东汽馨苑小区仅用3天就摸清了4000多户、1.3万余人的信息,我们看到了战“疫”中的德阳力度、德阳温度。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病毒,前所未见;形势,空前严峻。

非常之战,须有雷霆之势;以非常之役,迎战非常之“疫”。

位于广汉的四川友邦企业有限公司紧急召回70余名工人,开足马力生产口罩和防护服,工人工作时长是平时的两倍,产能也提高到平时的1.5倍以上;隔离病房内,身穿厚厚防护服的护士范潇月和谢英格连续工作10个小时,浑身被汗水湿透;1100余人的德阳经开区沂河社区城中村,居民当起“把门人”,群防群控,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旌阳区天元街道丰城村卡点,65岁的志愿者侯孝华“硬核”劝退前来串门的丈母娘;中江县会龙镇,防疫流动车开到群众家门口;“我是党员,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63岁的什邡市师古镇九里埂村监委会主任梁国云斩钉截铁,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

还有他们——

餐饮店老板免费送爱心餐到防疫一线;92岁“鞋垫奶奶”赶制鞋垫送民警;6岁小朋友用压岁钱买食物送防疫一线工作人员……

面对疫情“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德阳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域覆盖、全民动员,以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气魄,誓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于是——

我们看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奋勇冲锋在前,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凝聚起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之源”。

我们看到了,医务人员临危受命、尽锐出战,以白衣作战袍,在最危险的防疫一线昼夜拼搏,用责任和担当托起生命之舟,筑起了防疫第一道“安全屏障”。

我们看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城乡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从小区大门、乡间村口到道路卡点,从拉网式排查到对隔离人员的温情服务,用坚守和奉献筑起了一道道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我们看到了,许多企业和员工放弃休假,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开足马力组织生产,加班加点保障防控物资供应,千方百计保障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在风雨之中筑起了抗疫一线的“坚实后盾”。

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和市民积极捐款捐物、传递大爱,为疫情防控注入不竭的动力。

还有每一位德阳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力投入到战“疫”中,或主动报告旅居史,自觉隔离观察;或主动取消春节聚会,以网络拜年传递别样祝福;或主动宅家,静待春暖花开……

疫病阻挡不了生命的蓬勃。3月7日,随着最后4名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患者治愈出院,我市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患者数为“0”,确诊患者死亡数为“0”,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感染数为“0”。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德阳,在战“疫”中挺起脊梁。

(三)

有一种“逆行”,叫有难同当。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危难关头,德阳力量源源不断注入武汉,注入湖北。

这场战“疫”,武汉和湖北是全国主战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德阳迅速响应——

你“逆行”的身影真美!市人民医院的何清,德阳首位援助湖北医护人员率先出征,挥别送行的同事时,她的脸上带着一抹从容的微笑。

“早就做好了准备,只想尽快抵达,投入战斗!”第二批、第三批德阳市援助湖北医疗队继续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逆行”。“我们是带着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去的。”什邡市人民医院的李丽、苟丽娟动情地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来自湖北的一支医疗队就驻扎在什邡,“如今湖北遭遇严重疫情,这个时候我们不去谁去?”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大义之举让人泪目。

德阳力量还在汇聚。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绵竹小伙廖恩成一天工作16个小时,用感恩的心做有意义的事;建院学子廖虎每天在工地走3万步,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雷神山”奋战了10个昼夜归来后的龚建强坚定地说,“如果有需要,我还会继续‘战斗’。”

什邡菜农“大树哥”潘大树,免费送武汉10万斤蔬菜,村上发动几十名村民帮忙采摘蔬菜;一批又一批爱心果蔬从德阳各地发往湖北,一笔又一笔爱心款从德阳捐往湖北……

战“疫”大考,考验的不仅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考验“抱团取暖”的凝聚力、“攥指成拳”的战斗力。一个民族同生共死、守望相助的深情凝聚于此,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前方好消息接连不断。2月9日,何清支援的病区迎来了第一位出院患者;2月21日,德阳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所在的武汉汉阳方舱医院首批20多名患者出院;3月8日,武汉汉阳方舱医院顺利休舱……没有什么比生命获救更让人振奋!

“希望我们回家的时候,走在大街小巷的人们已经脱下了口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在汉阳方舱医院,来自广汉的护士张文清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定会的!我们在德阳,等你们凯旋,平安归来!

(四)

激烈的战“疫”正在进行,生活还要昂然前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们要与“毒魔”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更是我们披荆斩棘勇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如果说与疫情的正面交锋是一个地方应急能力的集中体现,那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则是对一个地方全方位能力的考验。

如果说疫情防控激发了炽热的民族情感,那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则需要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德阳大地,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

2月5日,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随即,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五五工作法”、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为各领域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被疫情贻误的春光,我们要拼命找回来。2月10日,绵竹市剑南街道图强村2组,一大片绿油油的钢葱长势喜人,村民岳兴富正操作培土机在田里培土,这片钢葱就是他的希望;2月12日,罗江区新盛镇天鹅村10组,成片的制种油菜田里,村民张合成忙着对制种油菜清杂;2月16日,旌阳区柏隆镇,600亩百香果果园基地开工……

被疫情耽误的进度,我们要拼命抢回来。东方电机重跨车间,热浪滚滚、焊光闪闪,工人们一人操作两台孤焊机器,对国家重点工程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球阀进行焊接;2月17日,伴随着某重点项目在二重8万吨模锻压力机开锻,“国之重器”全面复工;2月19日,绵茂公路建设项目火热复工,同日,德阳市餐厨垃圾及市政污泥处理一期项目复工;2月21日,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都高速复工;2月22日,德简高速复工……

被疫情阻断的销路,我们要拼命打通。罗江家庭农场主变身网络主播带火农副特产,2小时卖了10多万元;广汉连山镇机关干部、党员群众人人争当“带货王”,通过网络平台为滞销蔬菜找到去处;绵竹广济镇打通交通运输“肠梗阻”,每天40吨蔬菜销往北广深……

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背后,还有各部门的“硬核”保障。电力大数据为企业复工复产“画像”;“门对门”运输服务助务工人员返岗复工;“五包”服务助房地产建筑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特事特办,德阳防疫物资通关“零延时”;疫情防控相关项目环评“不见面”审批……

2月14日上午,德阳市汽车南站,25名农民工登上“春风行动”省际首班返岗专车,前往广东潮州,开启新一年的务工之旅。各地还免费办理“健康证”助农民工返岗,提供岗位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德阳“春风行动”一路温暖护送,广大农民工踏上平安返岗路。截至3月19日,全市外出务工和返岗农民工总人数60.22万人,返岗率87.09%。

3月2日,中江县恢复“超常规”工作机制,全县7320余名帮扶干部到村“返岗”,朝着最后的目标发起冲刺。在疫情防控依然吃劲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紧要关头特殊时期,战“疫”战贫须臾不能松劲。德阳态度鲜明、行动坚决: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个特别的假期,我市各中小学灵活运用网络平台,引导宅家抗疫的学生学习疫情防控、公共安全、心理健康等各类知识。3月9日起,全省中小学生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平台三种方式线上复课,成长不停步。

从党委政府到行业部门,从工业企业到农村专合社,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德阳城乡大地,掀起一波又一波发展的热浪。

截至3月18日,我市在建省市重点项目195个,复工192个,复工率98.5%。全市1247户在产规上工业企业已于2月底100%复工。

纵有千难万险,我们稳步发展的决心不会变;纵使荆棘丛生,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不会变。眼下,“大考”仍未结束,“大战”仍在进行,疫情防控容不得丝毫松懈。再加一把劲,再坚持一下,我们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山林里的梨花、桃花、李花渐次开放了,旌湖两岸的杨柳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春意渐浓处,云开雾散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崭新未来!(德阳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