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途经中山的南沙港铁路、跨洪奇沥水道特大桥进入合拢期,壮观航拍图片、视频为你送上!
有“亚洲第一跨”之称的南沙港铁路跨洪奇沥水道特大桥于近日启动合拢。南沙港铁路为国家一级货运(预留客运)双线铁路,是大湾区交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线路途经江门鹤山、顺德均安、中山小榄、东凤、南头、黄圃、广州万顷沙至南沙港,全长87.8公里,预计明年通车。
小编探营施工现场看到,一条蓝色“巨龙”横卧在洪奇沥水道上,采用悬拼法施工的大桥全桥设置了2个合拢口,率先启动合拢的是靠近大桥西端的合拢口,西合拢口成功“对接”后,将随即启动东合拢口施工,预计8月20日前可完成大桥整体合拢,完成桥面拼装进入下一工序。
作为国家重点铁路项目广州南沙港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洪奇沥水道特大桥主桥总长996米,采用连续两跨360米的钢桁梁柔性拱技术,建成后将超过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成为国内同类型桥梁最大跨度,同时也是亚洲同类型最大跨度桥梁。
调整大桥“姿态”
确保合拢精度达到毫米级
起钩、平移、转向、连接、安装、松钩,这是一根钢桁梁杆件从地面到空中的全流程。7月24日下午,一根长3.5米、宽1.2米、重35吨的上弦杆正由吊机操控着,缓缓从地面升起,它的“终点站”位于水上45米的半空中。
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正在进行合拢的西侧合拢口距离长约9米、宽15米,将由24根钢桁梁杆件连接而成。24根钢桁梁杆件包含了主杆件和附属杆件,其中主杆件有10根。目前该合拢口已经完成了下弦杆、直腹杆和斜腹杆的安装,正在进行上弦杆和其余附属杆件的安装,7月底将全部完成。
小编留意到,现场仅起钩这一环节,就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中铁六局施工负责人陈世玉解释道,合拢的过程中,大桥的“姿态”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每根杆件的安装都要求非常精准,这对于施工环节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为此,施工方在桥面与墩柱连接处设置了千斤顶和纵横移装置,在合拢过程中不断调整合拢口钢桁梁杆件对接的位置,使桥梁形成上弧形的最优姿态,再将杆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和方向,确保杆件位置在标高、里程、轴线等方面没有误差后,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使其误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精度达到毫米级,全过程大约需要3-4个小时。
新型桥面设计
铺设轨枕板全桥自重可减17%
“与传统铁路建设不同,我们采用了板式轨枕纵横梁桥面系的设计,这在国内铁路桥中比较少见。由下至上可以看到,两道横梁加四道纵梁组成了桥面,待桥面合拢后,在纵梁上铺上轨枕板,就可以直接铺轨了。”陈世玉指着底部开放式设计的桥面表示,传统的桥面底部大多为封闭式设计,底部铺钢板,再铺上道砟,最后铺设轨道。“采用这种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减轻桥梁自重,相比有砟桥面,其桥面铺装层将减轻6.5吨/延米,全桥自重减少约17%,造价节省9000余万元,性价比大大提高。
钢桁梁柔性拱桥跨越能力强、施工方法灵活等特点使其近年来在我国铁路桥梁中迅速发展。钢桁梁桥面架设是钢桁柔性拱桥施工的第一步,今年8月中旬完成两个合拢口施工后,将启动上部柔性拱的施工,柔性拱架设时,在钢桁梁上弦设置拱肋支架体系,从跨中向两侧退步分段吊装,单跨拱两侧前3个节间采用原位支架架设,中间部分15个节段采用梁上卧拼,后进行大节段整体提升,单跨提升重量为1950吨,提升到位后进行柔性拱高空合拢,再进行柔性拱吊杆的安装和张拉施工,完成结构体系转换,拆除所有临时设施和吊装设备。该施工技术保障了航道原有的通行能力,桥梁建成后,主桥通航净高24米,航道宽度为300米,能够保留原有的通航等级。
南沙港铁路知多D
南沙港铁路自广珠铁路线上新建鹤山南站接轨引出,途经江门市、佛山市、中山市、广州市万顷沙至南沙港站,向南延伸至南沙港区南部车场,全线长约87.8公里。
铁路建成后,将增强南沙港口竞争力,成为腹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保障和能源及重要原材料运输的重要支撑,强化中南、西南地区出海通道,服务中南、西南地区对外经贸交流,对广东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