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说在军迷界流传较广,甚至在电影里也出现过,比如:这张《金刚.骷髅岛》的剧照,美军军士手里拿的就是AKM突击步枪,而影片的背景年代就是越南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
越南战争期间确实有少量美军使用越军武器的情况,并且是上级单位要求的,目的就是化妆潜入越共控制区执行秘密任务。
而图片上这名美军特种分队士兵挂着的是一支枪管被锯短了的56式班用轻机枪,由于该枪重量轻、火力持续性强,美军在缴获该枪之后将枪管锯短…虽然射程降低了,但是丛林遭遇战时,机枪近距离火力压制要比突击步枪好的多!
军迷圈里流传着“越战期间美军捡拾AK47后丢掉M16的说法”!其实,美军捡拾(缴获)敌军枪械后自己使用是确有其事的,当然这仅限于少数部队和极个别人的行为,并不代表这是美军里的普遍现象。
美国是世界上各种枪械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枪支弹药配给充足,就算有个别型号的枪械在性能上落后于敌军,绝大多数情况也不会使用敌军枪械去打仗的,而且在战场上捡拾(缴获)敌军枪械为己所用,是要营团一级的管理部门批准才行,不得随意据为己有或者随意使用,这是包括美军在内,世界各国军队都这样处理的!没有军纪约束部队不成了一盘散沙了?
不让使用大量敌方枪械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敌军枪械所使用的弹药口径与己方有可能不相同,缴获的弹药打完了也没法由己方供应,战场上又不是随时随地可以缴获得到……没了子弹的枪械就是“烧火棍”。
第二点,使用敌方的枪械有可能造成战场上误伤的发生,比如:缴获一只AK–47并且在战场上使用是很容易误伤的,因为AK-47射击时所产生的枪声与M16是不同的…越南处于亚热带、热带雨林地区,植被非常茂密,在十多米之外几乎看不到人了,己方只能通过辨别枪声知道自己人在哪,如果出现异样的枪响马上就会组织反击……结果就是自己人由于使用了敌人的武器被打死了!
所以,美军并没有出现较多的人去捡拾AK–47。另外,任何国家的士兵参军时在新兵连就被严格教育要要爱护手里的枪械,不能随意丢弃或者损坏武器!否则会被严厉制裁的。
卡拉什尼科夫大师当年设计АК-47的初衷就是:给刚上战场有没经过多少训练的新兵们设计的!让他们拥有一支随时随地可以打得响、机械动作可靠、皮实耐用、保养简单的枪,因为在大规模战争期间没法训练出来高素质兵员,新兵往往经过二三周的简单训练就要被送到战场…在战场上也用不着精确瞄准射击,对准目标大概其的方向扣动扳机就行了,并且当时的苏军经过二战的洗礼,机械化水平极大的提高,炮火犁过和坦克群冲击过的地方残敌已经很少了,这时候新兵上去再一阵“哒哒哒”就能结束战斗了。
而冷战期间АК-47在全球大量的扩散,主要援助给:亚非拉“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这类的民兵、游击队组织,这些武装绝大多数都是后勤保障奇缺,并且还风餐露宿!对于武器缺乏保养,而АК-47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对游击队来说是福音!同时,这些游击队也没时间进行兵员训练,参加进去的人一天之内就要学会打枪…是名符其实的低技术武装,也正好应了АК-47的设计初衷。
AK–47这种活塞联动设计,枪管在射击时抖动厉害,严重的影响了射击精度,虽说在越南丛林作战中都是近距离影响不太大,但是在阵地战时射击不精确会吃亏的!而根据统计死在AK–47枪口下的美军,要比死于M–16枪口下的越南游击队少的多。
M-16的回转式枪机原理,就是导气管由高压气体推动枪机框运动。这种设计对于枪件的加工要求高一些,并且射出去的子弹散布较小,基本上算是精确射击。
美国由于工业设备先进,枪械加工方面肯定好于苏联,作战要求是尽量精确射击几个点射就能将敌人撩到在地!美国的火力打击密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从不吝惜弹药!对于目标的打击基本上是“过杀使用量”…到了步兵清理残敌的时候也是没有多少步枪弹药发射量…但也不纵容过于猛烈的打击。
M–16所谓的表现不佳,也只是头几个批次的生产型,后来通过改进之后达到了设计要,故障率也大为降低,由于加工精良,它甚至可以当精确步枪使用,这要比AK–47在200米之外精确度严重下降好了许多。
总体来说,美军与苏军的战术要求不同,尽量进行精确射击,一直到现在美军的步枪是都是加挂了很多光学瞄准器材,目的就是要在弹药消耗较少的原则下消灭敌人…他们并不太追求武器过度的可靠性,突击步枪对于美国来说属大规模制造的战争消耗品,15000发的使用寿命就够用了,在使用寿命期内可以将枪制造的精密一些,这样反而可以更加精确的射击,使用枪的目的是将敌人消灭掉,片面的要求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反而会使枪在战场上很难击中敌人…目前没有世界大战级别的战争,在小规模治安战当中,M-4、HK-416这类较精确加工步枪的使用效能要大大超过АК-47这类使用可靠性高的步枪。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越南战争期间确实有部分美军特种分队因为需要而使用了越军的装备,但绝对没有成班成排建制去使用,而且美军士兵手里的M–16也比较适越南高温高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