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国庆、春节等节日,南京总统府景区都会布置一新,挂起红灯笼,增添喜庆氛围。今年国庆70周年。总统府内的灯笼格外鲜艳亮丽!
大堂前广场,花团锦簇,红旗飘扬!
大堂东西长33.19米,南北宽19.3米,两边各有一间耳房和砖门,门楣上嵌有砖雕匾额,分别是 “清峙”、“琼树”、“飞黄”、 “璇灥”。
大堂两侧墙上悬挂的6幅油画,艺术再现了中国近代百年在总统府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6幅油画分别是:李建国的《天国风云》、王浩辉的《敕治两江》、陈世宁的《共和肇始》、时为平的《国府西迁》、陈世和的《国共和谈》和陈坚的《煦园曙光》。
回望大堂,门楼隐隐出现在绿树掩映的正中。门楼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西式建筑,砖混结构。出入口由一大两小三个门洞组成,外侧呈拱券门框,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上方饰有巴洛克风格的纹饰,每扇拱门为对开封顶西洋式镂花铸铁大门,而内侧却又是中规中矩的矩形门框,形成了门洞外圆内方、厚实坚固、宏伟气派的外观,是典型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门楼顶部的阶梯形女儿墙,又是中式建筑典型的外部特征,起到了扩展门楼临街外立面的效果。
经过中西合璧的穿堂,两边的玻璃简洁、大气、明快,采光与封闭完美结合。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色彩更加协调。
穿堂光线充足,民国时期,这里也是国家元首为外国来宾举行欢迎仪式、接受外国大使递交国书的地方。
穿堂连接着大堂与二堂。二堂是太平天国天王府的“真神天父殿”,是天王洪秀全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天京沦陷后被清军烧毁,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废墟上重建。
北门为拱形木门,门的上部是空格窗,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北门的外部,由屋顶向下倾斜的部分,却又是典型的西方建筑形式。
二堂后的这座西式建筑,是会客厅。北洋军阀冯国璋出任副总统后于1917年建造。它造型美观别致,正门是一拱门,门的周围雕有西式风格的回形花纹,两侧是外走廊,分别是6扇拱形落地窗,下为铸铁花栏,上嵌拱形石,窗的两面还有万年青图案浮雕。门口有五级台阶,台阶两侧有“八”字形的水泥档,所以这里又叫“八字厅”,是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总统蒋介石等政要会见宾客的摄影处。
从八字厅上居高临下回头望去,尽享府街建筑的庄严肃静。
麒麟门后就是政务局楼。此楼始建于1920年代初。国民政府办公楼未建成之前,它就是国民政府主席办公的地方。现在是“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
回望中轴线。
中轴线的最北端,就是总统府内的主建筑子超楼。“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长33.34米,宽20米。整幢建筑外观简洁明快,色调和谐,仅在正面贴有耐火砖片,东西两侧和北面则用有立体花纹的彩色水沙石粉面,富有层次感。楼前的两盏立式路灯,底座和灯柱均为汉白玉,灯箱为紫铜,古朴雅致,为欧美国家的街灯式样。据记载,当时这样的灯每盏价值160块大洋。
中轴线是总统府建筑的核心区域,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感觉怎样?(关注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