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四月春和时节,漫步在安徽肥西县上派镇潭冲河湿地公园,两岸绿草盈盈,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般,偶有姿态优美的水鸟轻轻掠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当微风徐徐扑面,空气中仿佛又有柔和的笙歌声,若有若无,让人不禁沉醉其中......经过整治后的潭冲河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人水和谐的景象。
然而,在2017年以前,这里的河流还是另一副模样,氮磷含量超标,淤泥蓄积,水体黑臭,满目垃圾,当地居民说起河流都是直摇头,“我家住的离河道近,白天都不敢开窗户,味道太臭了”。
近年来,肥西县上派镇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治理潭冲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着力解决水污染等问题,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得以重现。
制度发力保障治河动力
河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制,是以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负责制为主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2017年,上派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肥西县全面推行和完善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建立河长制,把流经或在该镇辖区范围内的11条河流、6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建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为镇级总河长,中心组成员为镇级河长,各村(社区)书记为村级河长的形成我镇三级河(湖)管理体系,明确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职责。依靠制度发力,坚持“一把手”主抓,压紧压实总河长对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形成了党政牵头、部门协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公示牌”鼓励群众监督
人民群众是最值得依靠的“治水监督员”。为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和日常管护,上派镇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了17个镇级、35个村级河长公示牌,标明了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群众如有发现违法行为可即刻投诉,有关部门将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及时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据上派镇农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累计处理群众举报事件30余次。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发挥“民间河长”“百姓河长”的作用,增强了居民对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保护江河湖库的良好氛围。
技术资金增添治水底气
要打赢水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基础上,技术手段应用和资金保障不可或缺。
2018年,肥西县启动了派河流域潭冲河、卞小河和光明大堰河3条支流水质改善工程项目,具体包括潭冲河中游原位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工程、卞小河原位水质保障工程和光明大堰河水质净化工程。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加快水体循环、减少污染物发酵,形成一套具备自我修复功能的自净化水生态系统;此外,建立了在线检测系统,运用4G网络通信方式实现远程计算机对现场设备进行操控,及时掌握水质变换情况。
2017年以来,上派镇不断加大资金支持,辖区内水环境治理累计投入约9500万元,通过改建污水管网、两岸绿化、修建水生浮岛等措施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管水治水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尤为重要。
上派镇紫蓬社区将落实河长制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助力脱贫。社区一位贫困户因照顾子女上学,无法外出务工,考虑这种情况,紫蓬社区主动为其安排了河道保洁的工作,每月给予1000元的工资补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下一步,上派镇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严格落实河长制,不断激发治河的动力、汇聚护河的合力,切实做到守水有责、守水负责、守水尽责,让一湖清水“镇守”美丽上派。(通讯员 权清 张明)
(风景秀丽的潭冲河湿地公园)
(镇、村河长在光明大堰开展巡河)
(志愿者在清理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