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住建厅驻祥云县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2020-04-30   中国县域经济报

本报讯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挂钩祥云县,帮扶祥云县下庄镇金旦、大仓两个行政村,现已连续分别下派了四批扶贫工作队,下足绣花功夫,把帮扶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新的贡献。

每一批驻村工作队结合自身所见所感,将驻村期间走村入户宣传脱贫政策、深入田间地头发展脱贫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耐心细致化解矛盾纠纷、身体力行改善人居环境,省住建厅下派的第四批的驻祥云县扶贫工作队大仓社区驻村队员、第一书记和云娟作为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被单位安排到基层锻炼,通过驻村扶贫,自己也得到锻炼提升,并对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演深有体会地说:“做好扶贫工作、当好第一书记,不仅要有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更要有干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舞台,把扶贫工作实践当作知识转化、能力提升的平台”。

每天一大早,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祥云县两个行政村的工作队员就与村里的干部聚在一起,分析研究脱贫摘帽冲刺中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方法和措施,紧接着深入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几批工作队和村里的不懈努力,争取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有效缓解贫困农户生产发展所需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让贫困群众受益,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然而,在打赢高质量脱贫收官之战的冲刺阶段,工作越往后,难度越大,需要大家为之做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祥云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邵虎、副总队长黄增经常深入到群众环抱的这两个村,与驻村工作队员交心谈心,共商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之策。

用驻村形象凝聚人心。2015年8月,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挂钩祥云县,帮扶祥云县下庄镇金旦、大仓两个行政村,并连续下派了三批扶贫工作队。“每一批驻村扶贫工作队,怀着一份爱民情怀,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捧接着一捧跑,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金旦村党总支部书记李世登提到下派的工作队,便竖起了大拇指夸奖道,每一批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员,身上晒蜕了好几层皮,瘦好几斤。

“驻村工作队既做到了‘雪中送炭’,又增强了‘造血功能’,在当地树立了良好形象。”金旦村委会主任李世彪说,每一支下派的驻村工作队结合实际情况,从群众需求期盼出发,全面了解乡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早理清驻村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与措施,制定工作规划,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云南省住建厅下派祥云县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任旭东婚假未满便说服新婚妻子,只身匆匆归队;易斐然的母亲生病住院,得知情况后,忙打电话回去,却没人接,一时急得不知所措,在众人的劝说下,又把电话打给亲戚,几经周折,打听到母亲病情好转才松了口气……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感人的故事,有苦也有乐,有失也有得。通过在一线开展工作,熟悉了村情、民情和贫情,掌握了政策、数据等业务,制定措施,推进工作,下足绣花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

用工作成果鼓舞人心。每逢周六,金旦河边熙来攘往,周边的彝族群众在云南省住建厅援建的金旦村农贸市场开心地挑选着售卖的食品、杂货、生活日用品等,一派热闹景象。“以往要走30多里山路到镇政府所在地下庄集镇,才能购买到生产物资和日用品,大伙外出赶集一次不容易,上回街要买足够吃十多天的蔬菜,经常是吃到肚里的不多,烂掉倒掉的不少。”金旦村彝族妇女周润秀说,过去赶集路又远又难行,到了雨季,泥烂路滑,连摩托车都骑不成,“买难、卖难”一直困惑着大伙。

为切实解决好群众“买”难“卖”难的问题,云南省住建厅协调160万元资金,通过县镇村的共同努力,在金旦河畔修修建了农贸市场和民族文化广场。去年3月,农贸市场建好后,村里的彝族同胞在每个星期六都会自发在这里赶集。为了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在脱贫路上不“瘸腿”,云南省住建厅积极协调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挂钩帮扶的金旦、大仓两个村委会的交通、基建、水利、产业和农村人居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多方筹措,不断加大省级示范村建设力度。三年来安排祥云29个示范村建设,安排资金6103万元。仅2017年就安排8个示范村建设资金1600万元;特别是将大仓、金旦17个村组列入省级规划示范村,投入资金达3703万元。

针对祥云的实际,积极推进“七改三清”行动,改善基础设施。 2017年下达4700户农危改指标助推脱贫攻坚,下达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128亿元,为“三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年共下达棚户区改造指标12777户,3.1942亿元。仅2017年就下达8347户,2.0867亿元;支持“多规合一”工作,在两年间支持规划补助费300万元,其中2017年补助100万元;整合各类社会资金近1000万元,仅2017年就协调社会资金126.38万元,其中60.84万元用于支持农户,65.54万元用于支持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通讯员 陈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