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两年前那篇阅读千万+的文章吗?
2019年9月,一篇名为《故宫停止开放?小县城老民警蹲守故宫6年拍下3万张绝美照片,连单霁翔院长都忍不住点赞!》的文章爆火全网。
总阅读1000万+,人民日报等多家重量级媒体转载。
人们几乎一夜之间认识了这位叫 苏唐诗的摄影师,以及他镜头下的故宫。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摄影大神”并非专业出身,而是在河南一个小县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层退休民警。
为了一腔热血,蹲拍故宫6年,拍下3万多张故宫绝美照片。
《风云紫禁城》
国风小娴小商店有售
天上乌云密布,
地上故宫屹立,
两者像天与地的对决,
更像古与今的对峙。
震撼奇幻,大气磅礴。
朱红色的宫墙,
金色的琉璃瓦,
一位撑伞的游客,
在大雪纷飞的故宫停步驻足,
寂静欢喜,意境悠远。
故宫的春花,秋月,
夏日,冬雪,
故宫的龙阙凤檐,
朱门金殿,绿柳红墙,
全都被他收入镜头里,
一眼万年。
简约的构图,澄净的画面,
和谐的色调,诗意的风景。
静观这些照片,
有种盛世王朝落幕的苍凉,
又有处事不惊的淡然,
故宫带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尊贵典雅,
静观历史变迁。
他镜头下的故宫,
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威严高冷,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权统治和神秘,
而是走下神坛贴近生活,
鲜活有温暖的建筑。
6年间他在河南与北京之间
先后往返40多次,
用着普通的相机,
走着游客所走的路线,
用老百姓的视角去拍,
故宫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苏唐诗说:“我心中的故宫,其实很平常。平常的故宫里,每个角角落落,每个分分秒秒,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任何时刻,任何角度,无处不在的美。”
后来我们把摄影作品做成了简单视频,没想到再次获得近2000万人观看……足以证明,这些照片带给人的震撼与惊艳!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这本巨著上架,期待已久的读者朋友们,终于可以珍藏了!
国风小娴小商店有售
不仅囊括了几乎所有经典的大片美照,收藏级印刷,加厚铜板纸,张张精美;
而且每张照片都附有详细的照片拍摄时间、地点、相机设置参数,想学习摄影的朋友,这可真是本好教材。
来自读者交流群里的好评:
连故宫前院长单霁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动,并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写寄语。
单院长执掌故宫7年,苏唐诗拍故宫6年,单院长刚退休,画册便集结完成。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都曾把最赤诚的热爱献给故宫。都希望故宫能被更多人了解熟知,不谋而合的理念让他们惺惺相惜,才有了这场隔空对话。
我来到过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评价道:“苏唐诗的镜头描画了不一般的建筑之美,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得起久久品味。”
国风小娴小商店有售
1.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苏唐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的影响,他自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摄影、绘画、书法。
《一花一界》
长大后成为一个民警,但是由于工作繁忙,长年累月的辛劳甚至导致他的右耳失聪,腰椎病发作成月都站不起来,后来迫不得已从一线岗位上下来。
为了缓解压力,2006年,他重拾年少时的爱好,买了第一台相机。
刚开始练手,他决定拍家乡的黄河故道湿地的晨雾。
为了一张照片,他连续十几天天还没亮,就开车从县城赶到黄河故道拍照,拍到早上七点,再开车回去上班。
《黄河故道的冬》
为了拍公园的水鸟过冬照,他在严寒刺骨的冬天,连续八天凌晨起床.
去湖边等候,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从不会为了节约时间,而故意轰赶水鸟打扰它们,始终非常耐心地等待。
《黄河故道·春》摄于2009年4月
《黄河故道·秋》摄于2011年10月
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他拍了8年,那时候的他见山拍山,见水拍水,古建筑拍的并不多,说起与古建筑的结缘,起源于2014的一次古建筑摄影大赛。
《十访开封山陕甘会馆》
国风小娴小商店有售
当时在网上看到这个比赛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投稿了一组在山东单县牌坊街拍的照片。
却没想到从百万张照片中,一举获得总赛区三等奖,继而被评为十佳“年度古建筑摄影师”。
《牌坊古韵》组照之一 摄于山东单县
第二年他接着参加,他直接从40多个进入决赛的摄影师中脱颖而出,拿下总冠军,他的总成绩与第二名的差距,就等于第二名与第十名的差距。
《守望千年》
命运好像为他指明了一条方向,他注定是为拍古建筑而生.
骨子里的传统让他愈发痴迷古建筑,对古建的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拍山陕甘会馆,他连续10次开车前往。
《山陕甘会馆》摄于河南开封市
为了达到最好的光影效果,他一直拍到游客散尽,甚至被管理员放犬驱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会馆夜韵》摄于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在五台山显通寺,为了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他在香炉脚兽旁趴了近1个小时.
因为太过专注,燃着的香火掉落衣服上竟浑然不觉。至今右胳膊还留有被烧灼后的疤痕。
《殊途同归》 摄于山西五台山显通寺
正是在这种忘我的专注里,苏唐诗拍的照片越来越有禅意,越来越有深度。连 我国建筑摄影权威林铭述都惊叹不已:
来自“最最不专业地方”的一位摄影师,却拍出了中国“最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
《大美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