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在一片树叶上画出《清明上河图》,老外重金求购遭拒:中国宝藏!

2021-12-26   匠心之城

原标题:90后小伙在一片树叶上画出《清明上河图》,老外重金求购遭拒:中国宝藏!

关注匠心之城,遇见诗意生活

每一丝叶脉里,

都能捕捉到生命成长的痕迹。

叶脉之美,

在于经络之间支撑起物种的一生。

一叶一画,巧夺天工

一片已经逝去的叶子,在别人手里可能就是垃圾。

但在有心人的手下,却可以化落叶为知音,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幅带有自然和生命气息的艺术品。

《千里江山图》局部

湖北小伙丁力,擅长叶画,能将随处可见的树叶,变魔术一样“雕”出各种或写意、或写实的画面。

叶画以树叶为载体,利用叶材表面,纵横交织的筋脉,来雕刻图案,叶子的纹理依旧是原来的纹理,匠人只是在自然魅力的基础上给叶子做了修复与再创造,让它重生。 ”

这是《千里江山图》原作。

《千里江山图》全卷长1191.5cm

他把《千里江山图》复刻到薄如蝉翼的树叶上,作品惊艳了所有人。

《千里江山图》局部 完整作品2022年面世

叶画是一项中国国粹,传承已有千年。

小小的一片叶子,不仅可以容纳山河,还可以刻画出芸芸众生相。

这是《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毕生佳作,完美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丁力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在10片叶子复刻了完整的《清明上河图》。

“原作图画共描绘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因为人物繁多,每2、3个月才能画出一片叶子。”

复刻出来的叶画,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樯橹轻摇勤撒网,锄镰并举紧插秧。春风初染上河岸,渔樵耕读各匆忙。”

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一片比手掌还小的树叶上,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

千年一梦到汴梁,一片叶子的刻画,就宛如一场梦一般,带领他穿越回了宋朝。

就像是陶渊明所写: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北宋的繁华,通过一片叶子如临眼前。

因为丁力的叶画作品,很多人第一次见识到了叶画这项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但其实,叶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剪桐封国是最早形式的叶画。

到了汉代,就有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这样的描述,连小孩都做叶画,说明这个时候叶画已经非常普及了。”

说起来,丁力还是全国最年轻的叶画家之一。

丁力从5岁开始学画,8岁那年,开始学习“木雕、竹雕、石雕、核雕”等传统纯手工雕刻手法。

13岁那年,他在武汉当地的一场艺术展览活动中,看到有一位老者,熟练地用一把自制的小刀片在树叶上画画,瞬间就吸引了小丁力的兴趣。

那时候他便想,我将来也要学习这个“魔法”。

14岁,他心想事成,被“叶雕大师”第三代传人陈老先生收为关门弟子。

15岁又遇到了吴冠中老师。

“老师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叮嘱我要先传承后创新,不断突破,我一直谨记着师傅的教诲。

传统叶雕是工艺派,只注重技术,我加入了很多创新,综合运用工笔、水彩、水墨、油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银针为笔、矿物质颜料为墨,通过刺染叶脉、叶肉得以成画,独创了叶画作品。”

相比叶雕,叶画更注重图画的丰富性、艺术性,提高了可观赏性。

叶画的制作,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叶子大多选用云南大山里精选的菩提叶或者玉兰叶,经修剪、浸泡、锤压、雕刻、研磨等60多道步骤后不破损,才能作为叶画材料使用。”

创作过程,他融合了多种技法。

“为了制作叶画我专门学习了古法文身。

把古法纹身、蜡染和叶雕技艺结合起来,才能巧妙地处理树叶的脉络与叶肉的关系叶画才能经历过百万针刺后,仍旧叶脉清晰、薄如蝉翼、玲珑剔透。”

步骤很繁琐,但这样制作出来的叶画,有着如同双面绣一般的质感,如果不仔细看,甚至会有人以为这是油画或刺绣作品。

色彩叶面晕染,曾是困扰叶画界的一个大难题,丁力在四川的蜡染技艺中发现了固色的秘密。

“上色前先为叶片刷上薄薄的一层蜡,可以解决晕染的问题。”

丁力还改良了防腐技术。

“如今第五代防腐技术处理后的叶片,打破千百年来叶片不易保存的弊端,彻底解决了叶片腐化、风化等问题,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可世代传承。”

经过十多年的学习,他掌握了叶脉刺绘画、叶脉渲染画、叶脉墨染画等多种叶画技巧,最终才做出了上面的这些作品。

丁力的作品,最复杂的得一两年,简单的最少也得一两个月。

有一幅作品《飞仙嫦娥》,在去年湖北战疫中被咸宁市委市政府选中,赠送给云南援鄂医疗队。

《飞仙嫦娥》

西汉·《淮南子》中说,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嫦娥代表着圣洁与美丽,就像逆行的白衣天使一样。

除了这些,丁力的作品还有很多。

《不染》

“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

香、味、触、法叫做六尘,

佛教徒修行,需排除欲念,

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

《悟》

“认知真理的过程,叫做悟。

禅宗把明心见性称为开悟,

就是认知了自己的真心,

契合自己本来的真性,

与诸佛平等,无二无别。”

《云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梦鱼》

“ 玉烛和薰日,金穰瑞应初。

丰年知有象,吉梦兆维鱼。”

丁力因叶画知名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喜欢叶画慕名而来,争相购买他的作品。

甚至有一个人坦言,愿意花费重金购买《清明上河图》,但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很特殊,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如果没有遇到特别珍惜它想好好收藏它的人出现,我想把这套作品赠送给故宫博物院。”

因为叶画技能出神入化,丁力还先后登上了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网、央广网等媒体平台。

“登上人民日报,是对我一直以来坚守的一种认可。

我相信这能激发更多手艺人、艺术创作者的热情,坚定传承的信心,也让小众的古老文化得以广为传播。”

他现在正在倾尽全力完成《千里江山图》,光累计用的矿石颜料成本就花了小20万了,预计在2022年完成。

为让叶画被更多人所知,丁力一直在拼尽全力。

他在咸宁、武汉等地举办过叶画宣传展览,还走进过小学、大学校园中推广介绍叶画,并教大家学习叶画。

“一叶一画,巧夺天工。续孤叶生命,予落叶灵魂。”

叶画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匠人匠心。

如果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不如,落黄无尽拾来绘,化作艺术乐开花。

在落叶上的精雕细琢,利用叶材纵横交织的脉络,来创造出叶片的生命状态,让沉寂的灵魂跃然而生。

叶画,是传承千年的中国魔法,不该被时光淹没、寂然无声。

图片来源:

抖音@叶画丁力,

丁力本人提供,

感谢 丁力接受采访,

经本人授权发布,

转载请联系寻匠之美。

— END —

最后介绍下我们的同名视频号,

每天分享传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把一辈子献给手艺,

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