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投入18.5亿元 大手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2019-10-27   晋城三农

20年来丹河水质首次达标、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55%......10月23日,记者从高平市委宣传部获悉,该市累计投入18.5亿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但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更推动了一场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这几天,家住高平市陈区镇张家庄村的张爱萍很是高兴。原来,她家里的旱厕变成了水厕,还装上了坐便马桶,地面、墙面都铺上了瓷砖。“跟城里头一样样的,干净方便又卫生!”看着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厕所,张爱平乐的合不拢嘴。

近年来,高平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仗,实施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乡村、拆违治乱“五大行动”、补齐供暖、供水、供气“三大短板”、缺啥补啥的“5+3+N”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高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特色路子。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在厕所改造方面,坚持先搞规划后搞建设,同步推进“水、气、暖、厕”改造,一次开挖,多管齐下。健全改厕后续管护机制,下拨省市两级资金2195.4万元,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2018年底,已达卫生厕所标准的3.8万座,农村旱厕8.4万座,截至目前,又完成新增改厕任务1.5万多座,占任务总量的75%。

在水污染防治,高平重点抓好丹河下游段生态长廊、苏庄湾人工湿地等项目,建成马村、河西、永禄等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20个村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以及两块湿地公园,丹河水实现20年来的首次达标排放。截至今年7月,已累计获得晋城市2200万元生态补偿奖励金。今年,高平一次性开挖推进60个村的供排水及污水治理工程,实现了从“污水靠蒸发”向“清水绕人家”的转变。

在垃圾治理方面,在户集村收的基础上,新建1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真正实现城乡垃圾不落地,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环卫格局。随着以糠醛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农谷丹峰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竣工投运,每年可转化利用生物质燃料18万吨,年供热蒸汽量22.5万吨,带动农民就业1000余人。

2018年以来,高平新增清洁取暖用户50738户,新增集中供暖供热能力411万平米。今年5月份,开始农村冬煤夏供,7月份采取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延伸、余热利用、区域锅炉、煤改气等模式,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工程。截至目前,高平市累计入网面积已达到1100万平米,市区建成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8%,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55%。

高平市高度关注贫困山区的人居环境改造,投资7700多万元实施张峰水库东延二期工程。同时开工建设城乡供水工程第三水厂,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投资1.2亿元实施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将有110个行政村、10万多名村民吃上放心水,到2020年,高平全市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将达到95%以上。

截至目前,高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18.5亿元,其中,供排水、污水治理及改厕工程3.8亿元,清洁取暖工程12.3亿元,其他工程建设2.4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通过强有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平市不但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更推动了一场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望山看水忆乡愁”的美丽乡村释放出乡村振兴新动能,一幅幅农村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