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效,今年以来,围绕全县“三区十园”布局,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的发展理念,按照“内调产业结构,外促多业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多方投入参与”的思路,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努力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
一是在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围绕“五大特色产业”,整合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设施蔬菜和食用菌大棚47栋,发展优质果园1000亩、有机谷子560亩、旱地蔬菜500亩。推进养殖场畜禽粪污标准化配套建设,配套率达到92%。新建中蜂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种植党参、黄芩等中药材6459亩,完成连翘管护1.6万余亩。绿化贫困村17个,实施特色农家乐、休闲避暑山庄等旅游项目20个,持续推进传统特色产业由“量”向“质”转变。
二是在新型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上做文章。以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沿线村庄为标杆引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发展农家乐30家,完成房屋立面改造3.35万平方米,栽种名贵树种400余棵,绿化美化2300平方米,打造村标乡标等景点景观9处,培树了松奇山避暑休闲园、浙水传统古村落等产业融合发展典型,形成了“一村一特、一村一韵”发展格局。同时,因地制宜,推进了里进掌康养度假村、西瑶泉岩洞餐厅、圪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示范点项目建设,全县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全面开花、竞相发展”的态势,为贫困群众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三是在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活力上出实招。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制定了我县《关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实施细则(试行)》,以里进掌、松庙、浙水等村为试点突破,流转土地400余亩,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6万平方米。组建县级农投公司、乡镇联合社、村级服务社,探索建立以村社集体为核心的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四块地”盘活利用、产业运营管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体制机制,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四是在政策引导支持力求实效上强保障。成立了产业扶贫领导组,出台了我县《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振兴乡村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村民自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产业发展。扎实开展了全民技能提升、就业扶贫培训、农民教育培训等,提高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发展技能水平和积极性。
来源:陵川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