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真是蓝的吗?人们随手扔掉的垃圾去哪里了?现在的地球与50年前有什么不同?前不久,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城市管理局印发的《常州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率先启动了校园垃圾分类工程。
今天(11.22)下午,中吴实验学校邀请国家环保部第一批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导师薛银刚博士和江苏赛福沃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垃圾分类宣讲师王老师给全体师生上了垃圾分类的第一课。
一上课,薛银刚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你心里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地球上美丽的景象,“蓝色, 因为天空是蓝的!”“绿色,草地是绿的!”.... “同学们,现在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确定是蓝的吗?”手语老师的翻译,加上薛银刚展示的图片,孩子们瞪大了双眼、张着大嘴、紧锁眉头,呆呆地看着一张张满目苍夷。地球怎么变成了一个垃圾场?这些垃圾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人们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垃圾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而且会污染大气和水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将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城市的面貌、地球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分类收集,将能通过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返还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不仅保护环境,还能变废为宝,让地球获得新生。薛银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互动提问的形式,把生硬的垃圾分类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我们学校的听障孩子和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可能听不到,但他们的眼睛更敏锐、行动更敏捷。”提到自己的学生,中吴实验学校校长陆轶力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希望用丰富的教育活动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垃圾分类的行动在同学们中‘入脑、入心、入行’。通过改变他们的理念、形成良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把垃圾分类的习惯带回家,然后逐步渗透到家庭、辐射到社会,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效果。也由此尽一份作为教育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分类垃圾桶已经悄悄进入常州600多个小区。垃圾分类时代来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