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晕倒 能根治

2019-06-07   达医晓护

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1788 篇文章

今天是黄女士出院的日子,她特别的开心。开心不只是因为一直困扰她的晕倒毛病2年来没有再发过,而且通过这次住院,医生给她说她的晕倒毛病彻底的根治了,究竟为何?这还要从二年前说起,当初她反复晕倒,有时在家中,有时在路上,甚至出现在上厕所后,几乎各种地方都有她晕倒的经历。刚开始一年晕一次,再后来半年一次,接着发展到动不动就晕……家人再也不敢让她独自出门。因为晕厥在好几个家医院急诊辗转,检查做了一套又一套就是查不出原因。甚至有的专家建议她植入起搏器治疗,想想自己才不到60岁,就要装个起搏器在身上,黄女士的心情无比的低落。

几近崩溃的黄女士经人介绍来到了张庆勇主任的门诊,张主任在排除其他疾病后为黄女士安排了直立倾斜试验,那一次黄女士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再次晕了过去,发病的症状和完全一致。“有治了”张主任反而很“高兴”,因为不但这个毛病确诊了,而且还可以根治。立即安排治疗,在清醒的状态下,黄女士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微创治疗,治疗后两年里再也没有晕厥过。这次住院张主任还是安排了直立倾斜试验,复查中黄女士的心率、血压均正常,而且没有任何晕倒及晕倒前的症状。“我要出去玩”黄女士兴奋的像个孩子。之前不敢出门,也不敢动,就怕倒了没人知道。现在终于可以到处走走,也敢和小姐妹们去旅行了。

那么黄女士做的这种秘密治疗是什么呢?

经导管微创左房迷走神经节消融术

“哎呀?手术是不是要开胸啊!好怕怕!”

NO! 微创!不开胸!几乎不留疤!

经导管微创左房迷走神经节消融术,其实并非大家觉得要开刀,要麻醉,甚至输血那种。从患者的股静脉处通过穿刺的方法,应用微创技术将导管送入到心脏内,在左心房迷走神经结分布区域内经导管消融即可。整个治疗过程不足1小时,而且整个过程患者始终保持清醒,可以在术中和医生正常沟通,及时反馈术中的各种感受。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三天便可出院,适当休息即可恢复工作学习及生活!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远在包头的高中生小魏同学身上。十几岁如花季的年龄,本来应该健健康康。可是近年来,也许是学习压力大,只要是大型的考试,小魏总会莫名的晕倒。一时间她成了学校里“名人”,每逢考试老师们也都胆战心惊,无奈之下,学校建议小魏休学治疗。小魏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得到的建议和黄女士几乎一样,没什么好方法,实在不行装个起搏器。

庆幸的是她们来到了张庆勇主任门诊,通过详细的检查,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和黄女士一样的疾病。同样是微创导管左房迷走神经消融后,小魏同学顺利出院,出院后再也没有因为考试紧张出现晕到的情况!。对于小魏这个病人,张主任记忆犹新的是,小姑娘悄悄问,今后能不能穿比基尼下海游泳。因为手术的入路在股静脉处,也就是我们说的大腿根,又因为是穿刺而非开刀,所以几乎不留疤,不影响美观,所以像小魏这样爱美的女孩根本不用担心。

“是不是这种病只会发生在女性身上呢?”

当然不是,男女都会发病,只是女性比例略高一些。广州的小张是位在广东在读大学的男孩子,也出现了类似黄女士那样的晕倒情况。

反复晕厥3次,有一次晕厥发作时出现意识不清,摔倒在地,致眼眶外伤在医院缝合四针。 晕倒已经严重影响小张的生活质量,也时刻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为了拔除困扰一家人的这块“心病”。由广州辗转到上海,经张庆勇主任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小张心率由140bpm骤降至70bpm,血压低至测不出,紧接意识模糊,出现了平时晕倒时的症状。“坚决治”,小张的父母没有丝毫的犹豫。小张的消融术做好后,至今也没再出现过晕倒的情况。

“这个晕倒能根治,而且还这么方便,我也晕过几次能不能做这个手术呢?”

铛铛铛!!科普时间到!

究竟怎么才能确诊自己的晕倒症状可以通过神奇的微创导管左房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治疗呢?

症状

对于这一类疾病,我们称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初时心跳常加快,血压尚可维持,以后心跳减慢,血压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故脉压差缩小,当收缩压下降至10.7Kpa(80mmHg)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数秒或数分钟,少数病人可伴有尿失禁,醒后可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持续1-2天症状消失。尤其是当情绪受到相当压力,极度疲劳、疼痛、恐慌,或置身于人挤、闷热的房间、地铁、公交车里更容易发作。是引起晕厥的最常见病因,约占临床晕厥的60%,其平均发病年龄较轻,大部分的患者在40岁前首次出现症状,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尽管血管迷走性晕厥本身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因其不规律发作,且极有可能由晕厥所致外伤,轻者头破血流,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给患者带来了精神上的负担。

诊疗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是是让患者保持直立体位一定时间以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特异性试验。直立倾斜使血液滞留于下肢,致静脉回流减少。对直立位的正常代偿反应为反射性地心跳加快、心室的收缩力增强和血管收缩。但易于血管迷走晕厥的敏感个体,在心室相对空虚的情况下,强力的心室收缩乃激活心脏机械感受器,反射性地产生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心室收缩力的增加,如同在焦虑、恐惧和惊惶等情况下出现的那样,促使儿茶酚胺释放。后者也可能参与激活与触发这一反射有关的神经末梢。因此,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儿茶酚胺用于强化阳性反应。倾斜试验的敏感性约为67-83%,特异性90%。

试验结果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分类:

1)心脏抑制型

a. 窦性心动过缓<50 次/min

b. 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逸搏心律

c. 一过性Ⅱ°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d. 心脏停搏>3 s

2)血管抑制型

血压下降[ 收缩压≤ 8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 50 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 25%

3)混合型

1)+2)

“被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怎样根治?”

经导管微创左房迷走神经节消融术

权威文献也表明对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左房迷走神经消融可很大程度上让病人获益(根治率91.4%),尤其适用于年纪尚轻、拒绝行起搏器植入治疗的患者。

左房迷走神经节分布区域(解剖定位,sun w ,JAHA 2016)

张庆勇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在房颤消融方面有特长,是上海市首位开展难治房颤内外科一站式联合消融的专家。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心律协会委员,上海医学会CCU学组委员,上海脑卒中学会理事。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政副主任,起搏电生理亚学科带头人。

专家门诊:周二、周四上午(九院南部 瞿溪路新门诊大楼)周四下午(九院北部漠河路280号)

延伸阅读

行为决定健康之歌

颤之我见——房颤专家谈

行为是因 健康是果

健康路上的难关:知错却难改

健康的觉悟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达医晓护"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