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牟钧健康的负责人

2020-02-25   达医晓护

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2301篇文章

一辆救护车在一家大医院急诊室前嘎然而止。车上跳下两位健壮的工作人员,动作麻利地抬下一个担架,担架上的病人面色苍白、吸着氧、输着液,随车的医生高叫:“室颤、室颤。”

急诊室医生、护士、接病人的推床已经等在那儿。医生拿出听诊器只听了几秒钟,便叫:“快、快!”

护士也不问病人姓甚名谁?有何不适?病人一转移到推床上,立即叫:“让开、让开。”把病人飞快地送进抢救室,医生已经抢先一步进去了。

陪送病人的是病人的两位同事,被保安堵住,只能站在抢救室门外。保安示意他们可以坐在门边的椅子上,他们不坐,很焦急地轻声打着电话:“在抢救、在抢救……”

又有两位医生进了抢救室,看来是来增援的。

半个小时过去了,抢救室里出来一位医生,一边拉下口罩一边问:“谁是牟钧的家属?”

两位陪同人员走上一步:“我们是送他来的同事,他家属在外地,我们政委马上就到。”

医生说:“病人心跳已经停止,他在救护车上已经发生心室颤动,并做过去颤治疗,来院后心跳停止,经复苏曾短时间复律,但很快又停搏。根据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病人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看来已无希望,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这医生的一段话里有不少医学术语,两位同事虽看上去也是科技人员,但未必都听懂了。不过,“心跳已经停止”是听懂的,“大面积心肌梗死”也是听懂的。其中一位几乎脱口而出:

“心肌梗死不是可以放支架治疗吗?”到底是科技人员,问得有理。

“心肌梗死是可以放支架治疗的,但这病人心跳已难维持,已无条件做此治疗。”

医生的回答还是书卷气了些,如果说成大白话、便是“心脏都不跳了,还放什么支架?”

两位陪同人员礼貌地点了点头,大摡是听懂了,又随手行了一个军礼,他们虽着便装,但估计是军工单位人员,习惯成自然。

西北某地,有山但不高,有水并不深。山坡上长了些柿子树,一到秋天红成一片,山坡下一些羊在吃草,远望过去,白色的羊群恰与蓝天白云相映,偶尔有村民的牛车走过,到反而更显空灵之美。此地名三湾村,也就五六十户人家,村民中多有姓牟者,据村里最年长的牟老爷子说,当年汉武帝派大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他们牟家的祖先随军远征到此,也就在此定居下来了。

这地方山不髙、水不深,但颇有灵气,原因在于村上的人重视文化,凡60岁以下的人起码皆有初中文化水平,读过高中的不少,大学生也好多。单表牟老爷子的孙子吧,西北军事工业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个军工研究所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显著,又由国家公派去了美国一所著名大学进修学习,不但拿到了该大学的博士文凭,还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了两年,事实上接触到许多核心技术,回国后被国防科工委系统订为该学科的领军人才,不久晋升为(教授级)研究员,又不久,担任了该研究所的副所长,其人名为牟钧。

牟钧为人豪爽,业务精通、人品亦佳。到35岁上取妻王姓,是当地的一位中学老师,又一年生一子。王老师敦厚贤惠,知牟钧身负国防科研重任,对其工作大力支持,不但一应家务、育儿事情全不劳牟钧操心,牟钧工作需要长年出差外地,王老师亦从无怨言。

应该说牟副所长工作、家庭诸事顺应,前途远大。

牟钧有吸烟嗜好已久,军工大学、军工单位男性居多,生活又较单调,吸烟者甚众,大学老师、单位领导都吸烟,单位领导甚至要搞些“好烟”犒劳员工。医务室里贴了张“吸烟有害”的宣传画,也没人理它,研究所中青年人员多,也很少生病,医务室是根本不去的。结婚之时王老师曾劝过牟钧戒烟,但戒不了,他告诉新婚的妻子:

“额(我)读中学时便开始抽烟,至今抽了将近20年了,身体已经适应,也离不开这烟了,一要戒烟,只怕对身体不好。”

王老师似乎以前听人说过,说是吸烟久了,人体便与这尼古丁达成了平衡,强行戒烟反而破坏了这个平衡,会生大病,也就这意思。王老师爱夫心切,也就只好听任他抽烟了,只是说:

“尽量少抽点吧。”

“嗯。”一场戒烟的劝告,就此画上了句号。

牟钧也爱喝酒,王老师只是叮嘱他千万别喝醉,因为酒喝醉了伤身体。王老师听说: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所以王老师还会不时给他准备些酒喝。

饮食方面牟钧很是随意,“随意”二字一般表示不挑剔,有什么吃什么,牟均确是如此。不过他对于饮食还很“随性”,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饮食既无规律,又不讲求科学。比如大多不吃早饭,中午食量很大,可能是经常要加夜班工作,几乎每天都吃夜宵;饮食偏咸、偏油,多米面制品,少蔬菜、水果。夫人有意纠正,但积习难改,不但经常出差在外,即使在家亦因夫人所烹食物多淸淡,便多在研究所食堂用餐,夫人鞭长莫及。

牟钧体格健壮,很少生病,多年来确实连感冒都少有,他自己对此十分自信,自信的结果是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不必浪费时间去锻炼身体,也不必斤斤计较血压、血脂之类的事。原来这几年每年例行体格检查,皆查出牟副所长血压高、血脂高,还有脂肪肝。不过这类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所领导班子成员中几乎皆有点这些问题。

政委关照了医务室的医生,根据牟副所长检查的结果、送药上门,并交待家属叮嘱认真服药。此举不能不说组织上对这位员工健康的关心了。可惜牟副所长在生活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降压、调脂的药物也不认真服用,夫人说过几次,毫无效果,一次甚至引起争执:

“每天唠唠叨叨,你不怕烦、额怕。没病没疼的吃什么药?最近事情正多,你少烦额。”牟副所长说

王老师为人忠厚,委屈地流了眼泪:“你要这样我也没有办法。”

为了牟钧的髙血压,夫人买了电子血压计回来,并告之测量之法。尽管工作中牟钧日日操纵各种仪表,但这血压计几年来竟一次未曾主动用过,因为觉得没有必要。

喜讯传来:牟钧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大奖,牟钧记二等功。

这两年,牟副所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加以缺少运动,逐步心宽体胖起来,尤其这腹部的脂肪更如其自己所言“很是发达”。例行体检:血压、血脂只升不降,脂肪肝如故,又查出血糖高、血尿酸高。牟副所长笑了:别人三高,额四高,他们三高有症状,额四高不痛不痒,没事。关于血糖高的事,医生建议要进一步检查,牟副所长口头上同意了,不过根本没放在心上,到了约定的时间也没去查,医务室找他,他已经出差去了。

牟钧团队又创佳绩:一项科研成果军地两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委通令表彰。

又一项成果通过鉴定、两项发明投产……

牟副所长不断下基层、下连队调研,不断出差协助兄弟单位攻关……

一次牟钧出差外地,工作到夜里12点钟,还在紧张地计算着数据,根据他的计算,发现原设计方案有问题。这时他忽然觉得有些胸闷,心想谅是最近累了些,连抽了两支烟,似乎好了些,于是再继续做下去。第二天夜里又复如此,再抽了两支烟,胸闷反而似乎更明显些了,这才想起在旅行包里夫人是给准备了药的,找出来一看到有四、五种,也分不淸哪个药是做什么用的,只好各吃了一粒,似乎好了一些,如是者有好几天。

这天牟副所长很高兴,因为他此次来这协作单位发现了一直让双方困惑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为下一步的协作打好了基础,下午准备开个小结会结束这次出差的工作。中午主办方领导招待,相谈甚欢,喝了点酒、抽了不少烟。

下午双方主要研究人员开会讨论工作,牟副所长发言,谈到预期的成果有点兴奋。忽然觉得胸前一阵压榨样的疼痛,喝了一口水,竟觉气也透不过来的感觉,随即就觉得心脏猛烈地跳动,突然眼前一黑,人便向后倒下,众人大惊,连忙扶住,随即呼叫救护车……

牟副所长46岁英年早逝,闻者无不唏嘘。

王老师悲痛欲绝,后悔对先生的健康没有关注到位。李副政委兼管研究所人员生活、健康事务,对科研骨干人员的夭折也深感自责。医务室的张主任查阅了牟副所长的病历记录,发现他连每年的例行体检也未能全部参加,可能是因为出差等原因,但所里规定此种情况应事后补查的,虽曾按例通知,但并未落实;体检检出空腹血糖增高,确曾要求复查,但又未落实;体检检出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虽曾按所里要求送药上门,但药服完后,是否继续前来配药,医务室也缺少主动关心……

张主任写了报告给李副政委,自己请求处分。

李副政委在党委会议上就牟副所长突然发病逝世之事并医务室张主任的报告等作了汇报。党委会一致认为应加强对科研人员健康的关心,医务室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会后李副政委与张主任就进一步做好科研人员健康保障事宜及加强医务室工作等事进行了讨论。张主任还提出应对员工开展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也需向员工普及医学知识,使员工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李副政委听罢觉得甚好,当即拍板、确定了此事。

中午12:30至1:30是午饭后休息的时间,研究所的小礼堂,医务室张主任主讲:什么是健康的生话方式。事先早已张贴通告,医务室为把工作落实,还通知了各研究室的联络人员。12:40分了,连同李副政委一共来了十来位听众,只好开讲了。讲座结束,来听的人都说好,问没来的人、都说忙。张主任、医务室的赵医师又讲过几次,大概也就这样:“来听的人都说好,没来的人都说忙。”

这回张主任还特意邀请了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位教授来讲“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了吧,但是也还是这样,老听众就那么几个。

李副政委陷入沉思:不仅是缺少健康知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缺少健康意识。也难怪大家,所里中青年人员多,军工研究部门任务重,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切入点奋在哪里?

一天,李副政委看到一份由国务院发出、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名为《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的文件,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应该是每个人对自己、对家庭、也是对国家社会应尽之责,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说太好了,李副政委觉得。

研究所年终总结会上李副政委加了一项内容,他谈到了大家的健康问题,他说:

“同志们的健康不但关系着自己,也关系着家庭、关系着社会、关系着国家。维护自己的健康也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责任。但健康的载体是你自己,所以请大家牢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李副政委接着说: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应该不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若有烟酒嗜好、是不是准备戒除?是否准备做些适合的体育锻炼并将其持之以恒?是否应关注自己的体重、腰围?关注血压、血脂、血糖乃至血尿酸?若有异常打算要不要认真治疗?”

“打个比方:皮夹子是你自己的,你把皮夹子弄丢了,责任不在公安。自己的皮夹子自己负责嘛,自己的健康当然自己负责喽。”李副政委说得很风趣,大家点头称是,抱以热烈的掌声。

据说打那以后抽烟的人的确少了些,有人批评食堂的菜太咸了些,每月乒乓球的报损量翻了两翻,来医务室量血压的人也多了起来……

作者:健康教育学家 杨秉辉

曹教授妙手回春

老钟为何常咳嗽

屈君的口腔问题

李介初的高血压问题

胖阿姨的胆囊里全是石头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