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日本的和牛凭什么那么贵?

2021-02-26     冷炮历史

原标题:庖丁解牛:日本的和牛凭什么那么贵?

过年这两天,想必大家的餐桌上少不了各式牛肉烹调的佳肴吧!

不论是 “红烧”还是“干煸”,“煎牛排”还是“涮牛肉”,每种烹调方式都有大量拥趸。多样的做法、细嫩的口感、丰富的营养,牛肉具备的诸多优点,使它深受吃货们的喜爱。

不过,除了烹调方式外,一些口刁的老饕们还会在意牛肉的品种。而在种类繁多的牛肉之中,日本和牛因漂亮的霜降、入口即溶的口感,在食客之间深受好评。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朵牛肉界的“高岭之花”,实际还很年轻……

在日本,食用牛肉的传统或许能够追溯到上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岩手县的花泉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属于野牛、原牛等动物的遗骨,骨头上残留着人工解剖的痕迹。

迈入绳文、弥生时代后,类似的遗存越来越多。 特别是弥生时代,日本人开始驯养家畜。虽然这些家畜主要为农耕、运输等服务,但人们的肉类食物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证。

然而,进入奈良时代后,日本人食用牛肉的传统戛然而止。据史料记载,天武天皇曾颁布一道敕令,规定每年4月1日到9月30日这半年,不能吃牛、马、狗、猴、鸡这五种动物。

天武天皇

如果说天皇的敕令还留有余地,佛教的盛行则给了“吃货们”沉重一击。随着佛教文化在日本社会发扬光大, “戒杀生”的观念得到了普及

此后千年,牛的形象渐渐和美食绝缘,转变为农业耕作、货物运输的工具。虽然有人忍不住偷偷开荤,但在主流观念中, 这些都同“恶俗”挂上了钩

日本人什么时候开始重新食用牛肉的呢?答案是明治时代。事实上,这一转变和西方人有着莫大关系。

明治维新后,基督教在日本解禁,外国人大量涌入日本,牛肉的需求量也随之激增。当时,日本人对西洋文化格外推崇,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日本人的习俗自然也发生了转变。 他们开始学习西方人吃牛肉、喝牛奶。明治5年(1873年),明治天皇更是带头食用牛肉,开一代风气之先。

寿喜锅

在这种大背景下,吃牛肉很快成了日本现代生活的新潮流。烤肉、寿喜锅等经典日式料理也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

在西方人的影响下,明治时代的日本人很快养成了吃牛肉的习惯。不过,距离人们确定“和牛”的概念,还有一段弯路要走。

要知道,当时日本人可不仅学习了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望着体格健硕的外国牛,他们对体格较小的本土牛也产生了一丝“嫌弃”。抱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想法, 日本人开始通过杂交,改良本土牛的品种

事实证明,这是一记昏招。改良出的新品种牛性格暴躁,疾病连连,工作效率不高,肉质也不似本土牛肉那么鲜嫩肥美。

然而,日本人意识到这点时,如火如荼的品种改良运动已经让纯种的本土牛几近绝种。 为了复兴本土牛,日本人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不过,当年有多疯狂,而今就有多狼狈。

就在山穷水尽之时,一个名叫“香美町”的偏远村落传来了喜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4头血统纯正的本土牛,其中一头被称为“田尻号”的公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田尻号”雕像

“田尻号”诞生于1939年,是“香美町小代区”居民田尻松蔵饲养的“黑毛和种”牛。经过一番考量, 日本人把这头牛选作种牛,让它肩负起本土牛“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

“田尻号”没有辜负日本人的期望,在它15年的“牛生”中,共留下了大约1500头后代,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田尻松蔵和“田尻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田尻号”为本土牛的复兴全力奋战时,1944年,日本人确立了“和牛”这一概念。一开始,和牛只包含“黑毛和种”、“褐毛和种”和“无角和牛”三大品种。

1957年,新成员“日本短角种”也加入了和牛大家庭。这四种牛,以及它们杂交出的后代,构成了今天的日本和牛。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品种中,“黑毛和种”的牛肉更容易形成霜降,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在市场影响下,今天近90%的日本和牛都是“黑毛和种”。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99.9%以上的雌性“黑毛和种”,DNA都可以追溯到“田尻号”这里。由此看来,80年前“香美町”的公牛“田尻号”,当真称得上日本和牛中的“亚当”。

黑毛和牛の凝视

“众所周知,四大天王其实有五个人。”许多圈子里都流行着类似的梗,日本和牛界也不例外。 在日本,有“三大和牛”之称,但至少有四个品牌都宣布自己拥有这一称号。

其中,一号选手“神户牛”名声最响、地位最高。神户是日本西部的一座港口城市。1868年,神户开港,大量外国人涌进。他们对这里的牛肉赞不绝口,“神户牛”(Kobe Beef)的美名也随之在外国人之间流传开来。

《摄州神户海岸繁荣图》图中飘扬着

多面英国国旗

不过,当时日本并没有“神户牛”这一概念。让西方人赞不绝口的“神户牛”,其实只是“神户的牛”,其主体应当是“但马牛”——由神户所在的兵库县产育的“黑毛和种”牛。 和牛老祖宗“田尻号”便是一头正宗的“但马牛”。

神户牛

今天,“神户牛”是个高端和牛品牌,自然也有了清晰的概念。“但马牛”中,霜降和步留等指标达到一定标准的高级牛肉,便是所谓的“神户牛”。

NBA著名已故球星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的父母便是这种美食的忠实粉丝。 科比(Kobe)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神户(Kobe)一词。一道美食,竟在阴差阳错中化成几代人的青春回忆,神户牛肉的美味可见一斑。

科比·布莱恩特(1978—2020)

“神户牛”有和牛老祖宗“田尻号”和西方吃货们的背书,其他候选者没有这样优势,在塑造品牌时,便只能依托各种传说故事了。

比如“三大和牛”的另一位有力候选,来自三重县松阪市的“松阪牛”,就把主意打到了明治时代的“神户牛”身上。

据说,当时在外国人群体中深受好评的“神户牛”,相当一部分其实是品种优良的“松阪牛”。通过这种“狐假虎威”的手段,“松阪牛”保证了自己的“高品格”。

再比如,另一位竞争者“米泽牛”,来自远离神户的日本东北。这位候选者要讲的故事,选取了一位名叫查尔斯·亨利·达拉斯(Charles Henry Dallas)的英国人作为主角。明治初期,达拉斯来到米泽教授英语,在此期间,他爱上了当地的牛肉。 任期结束后,达拉斯前往横滨,与他同行的,便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米泽牛”。

来到横滨后,达拉斯将“旅伴”分享给了当地的友人。以此为契机,偏居日本东北“米泽牛”火遍全国。 直到今天,米泽市的居民们仍把达拉斯当作恩人致谢。

位于山形县米泽市的达拉斯雕像

不过,要论故事的精彩性,上面三位候选者 都比不过最后出场的“近江牛”

“近江牛”指日本中部的滋贺县境内产育的黑毛和牛。滋贺县怀抱琵琶湖,在江户时代,主体部分隶属于彦根藩。

彦根藩是德川家近臣井伊氏的封地,虽然江户时代禁止杀害耕牛,但是彦根藩承担着为幕府制作太鼓的任务。 为了制作太鼓,牛皮是必不可缺的材料。因此,宰牛就成了这里的特权。

宰了牛之后,倘若只取皮革,未免太过浪费。早在江户后期,彦根藩便以进贡养生药为名,向德川将军家献过牛肉干了。因此,在“近江牛”的世界观里,日本“牛肉食用文化”可以再提前些许。

不仅如此,脑洞大开的日本人还把“近江牛”和江户时代后期的一桩著名公案—— “樱田门外之变”联系到一起。1860年,以水户藩士为主的一群武士,在东京樱田门外刺杀了彦根藩藩主、掌握幕府实权的大老井伊直弼。这一事件涉及不同政治势力的博弈,原因错综复杂。

樱田门外事变

然而,在“近江牛”的故事里,这一事件被演绎成了“一块牛肉引发的血案”。当时,“近江牛”肉质肥美,名动日本,深受水户藩士的喜爱。然而,“吝啬”的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竟然拒绝向幕府和其他地区提供这种美食。

吃不到心仪美食的水户藩士一气之下发动政变,刺杀了这位“吝啬”的政治家。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句著名的口号, “食べ物の恨みは恐ろしい!”(夺食之恨,恐怖如斯!)

当然,这个传说纯属无稽之谈。但设想一下,若是在日料店中看到这一故事,人们或许也会好奇这引发血案的“牛肉”究竟有多好吃,情不自禁地点上一份牛肉料理吧!

“三大和牛”的称号也好,天花乱坠的故事也罢,归根到底,不过都是商户们包装自己、营销品牌的手法罢了。

如今,和牛已经是“高价牛肉”的代名词了。“A5神户牛,一百八一口”,这句调侃绝不夸张。然而,蕴含着巨大经济价值的和牛,却并非日本独有。日本人为什么会如此“慷慨”,愿意把自家珍宝分享给其他人呢?其实,这背后涉及着一桩国际纠纷。

20世纪40年代,“和牛”概念确立后,日本政府对和牛及其精子、胚胎都做了严格的出境限制。

然而,万般戒备,终究还是出了疏漏。1976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以研究为目的,从日本人手中得到了和牛。随后便发生了“违规使用研究对象”这一日本人最担心的事情。

以此为契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和牛精子和胚胎流传到了其他国家。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此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和牛”。

畜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自1993年从美国获得和牛胚胎后,便开始大力培育。近年来,澳洲和牛的出口量,甚至达到了日本和牛出口量的十倍之巨。

和牛外泄的现象让日本人格外头疼。此外,日本国内频发的和牛造假乱象也困扰着从业人员。以上边提到的“三大和牛”为例,它们拥有巨大的品牌价值,价格相比其他和牛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用品质较低的“但马牛”冒充高品质的“神户牛”,这样的新闻在日本屡见不鲜。

以次充好的现象,让日本人颇为头疼

为了解决造假乱象,同时严格区分日本和牛和其他肉牛, 日本人给每头日本和牛配备了一个类似身份证的独特ID,从出生到宰杀售卖,伴随和牛一生。为了保障和牛来源的真实可靠,日本人称得上是绞尽脑汁。

不过正如古话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001年,日本爆发了大规模疯牛病,和牛界迎来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寒冬。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实施了日本牛肉进口禁令,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解禁。

就在疯牛病爆发的同一年,中国迅速行动,禁止了日本牛肉的进口。这也就是说,此后十多年里,我们在国内日料店吃到的所谓“和牛”,无非来自于以下三种途径:

其一,来自美国或澳大利亚等地的“和牛”。

其二,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入手的真·日本和牛。

其三,打着“和牛”的招牌,背地里却使用着真身不明的牛肉。

对于消费者来说,前两种情况相对还算靠谱。最可怕的便是碰上“挂羊头,卖狗肉”的第三种情况了。

好消息是,这一情形近来已经有所改变。2019年12月19日,我国海关终于解除了日本和牛的进口禁令。 在国内吃到正宗、合法的日本和牛,已成为可能。

我国于2019年12月19日解除了部分日本和牛的进口禁令

过去的一年被疫情笼罩,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能顺势“牛”转乾坤。待到疫情的阴霾逐渐消散、春暖花开之时,不妨出去走走,吃上一顿和牛。在满足口舌之欲的同时,也沾一沾牛年的喜气。

“2021,牛气冲天。”祝关注我们的所有小伙伴们,春节快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aa-3XcB8MnI47Ij3N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