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43年晚清开埠以来,“上海”就成为了中国“繁荣之地”的代名词。170多年间,任时代风云变幻,但上海之于中国经济的龙头地位从没动摇。
建国前的半个世纪,上海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建国后,上海以全国工业基地的角色,辐射中华大地。上海的产品、上海的“师傅”,都是全国各地与各行业的“奢侈品”。凤凰自行车、春蕾手表、海鸥照相机……“上海制造”就是品质的象征。
以前的历史变革,上海是全国榜样,而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上海依然引领着全国的发展!
有工信部数据为证,今年1-10月,上海互联网行业营收增速是37.1%,领跑东部,相当于北京(19.4%)、广东(10.9%)和江苏(7.2%)增速之和。而在全国范围,上海互联网营收占到了23.3%,居全国第二位。以前有人总说上海互联网不行,现实却还给了他一拳重击。
上海互联网实现飞跃的背后,是“新消费”浪潮逐渐成为主流。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全域时代”,大量用户跳过PC成为移动网民,比如三四线消费者、Z世代(95后)等,他们都有新需求。消费者不再一味为大牌买单,更注重个性化,注重自己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逐渐带动了“新消费”。
“新消费”注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先去掌握、了解和预测用户的需求,继而系统性创造产品、场景来满足需求,来自上海的拼多多、哔哩哔哩、小红书可谓很好的代表。
比如拼多多,通过创新的“拼”模式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零售的渠道变革和制造业的研发生产进入以“人为先”的新时代。
通过“多多农园”、“新品牌计划”等战略,拼多多让埋在大山深处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进入城市人的餐桌;通过新品牌计划,拼多多让大量极具性价比的国产自主品牌,来到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出口卖99美金的三禾厨具,拼多多卖99元;“全球毛巾霸主”孚日的全棉四件套,与出口产品同线同质,也只要99元。
在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方面,B站和小红书也是一样。B站是年轻人的文化社区,有人评价其“社区氛围最好、最友善、最健康,没有之一”,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发声和创作的渠道,这是传统视频网站很难提供的。
小红书开始是一个海外购物分享社区,后来将“种草”这个概念深入的普及开来,并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来分享生活,还切入电商领域成果显著。如今小红书活跃用户已超过3亿,70%是90后。
拼多多、B站、小红书等上海互联网的代表,都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个体真实感受、开展个性化运营。它们不是传统巨头,但凭借对消费者的重视站在了潮头浪尖。
所以不要问为什么上海没有BAT,随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上海就是互联网新模式的最佳试验田。在“新消费”的时代巨浪中,上海不仅是引领者,更有望造福全国、做出榜样,引领全国行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