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三十而立

2019-09-05   社长本色

本文首发于【社长本色】VX公号(ID:wxgs-sz),欢迎搜索关注!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社长有3个朋友陆续离开了深圳。

看到其中一个朋友发的告别状态,社长还蛮震惊的。

因为他在鹅厂做游戏开发,月薪也不错,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买房家里基本帮不上什么忙,我算了一下,即使自己的工资涨幅能赶上房价的速度,大概也需要七八年才能攒够一套房子的首付。

然而我在深圳工作已经4年多,房价却一年比一年高。

不知道自己会先等到买房的那天,还是先等来加班猝死。每次想到这个都焦虑得睡不着觉。”



“每天坐公交经过无数栋楼房,没有一间是自己的那种感觉,太让人绝望了。”

对年近30的他来说,想在深圳立足,真的很难。


还有4个月,第一批90后就30岁了。

还有5年,第一批95后也要开始步入30岁行列。

30岁,而立之年。

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会成为检验你奋斗成果的一道坎。

按照父母辈对“三十而立”的定义:

男人三十没房没车,就立不住了。

女人三十没婚嫁没生娃,也立不住了。


虽然年轻人嘴上说着不不不,我们还年轻,还没享受够自由呢,凭什么要绑架到婚姻和下一代中?

但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在发生一些变化:

大学时期经常通宵唱K、蹦迪、看零点场电影。

现在熬夜到1点就顶不住了,通宵一次跟死过一回没啥区别。

即使晚上出去,也要想着要赶11点末班车回家。



以前绕操场跑十几圈都没问题,现在爬个坡就气喘吁吁,浑身酸痛。

头发越来越少,近视度数越来越高。

颈椎越来越脆弱,腰间盘越来越突出。

富贵包越来越大,脸色越来越暗。

……



除了“哭穷”之外,90后已经开始“初老”了。

社长越来越感觉到,真正做成一件事情要花的时间太长了。

很多人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丧失了信心。


老且穷困!

留给即将“而立之年”的90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是不是你的30岁

注定要为房子车子票子流眼泪


对30岁的年轻人来说,想在大城市立足安家,确实太难了。

就拿深圳来举个栗子吧。

深圳湾不用想了,福田、南山的房子已经均价7-8万/平米,龙华、宝安均价5-6万/平米,连光明、坪山都涨到3-4万/平米了。

这还只是各区均价,获得“先行示范区”大礼包的深圳,房价还在铆足了劲,蓄势待发呢!


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靠自己的努力,想在30多岁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有所成绩,谈何容易?

尤其在大城市。

即便你工作再认真,生活再节俭,把老家父母把家底都掏空,可能也就够得上惠州、东莞的房,想想就让人崩溃。

等你好不容易攒够了交首付的钱,开始看房子时候,可能更加绝望。

看着自己全部身家,再加上父母一生的积蓄,变成一个建于八九十年代灯光昏暗走廊里的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那才是真的想哭吧!


刚毕业的时候,社长也觉得一直租房挺好的,然而后来才体会到其中的痛苦。

一年哭几次,每次都是因为换租。

深圳给了你实现梦想的机会,也在用房价从你的梦想里收税。

在一线城市,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只要提到房子,人就会一瞬间down到谷底,明白生活的不易。

不管能不能上这趟车,你都注定要在30岁之前为房子掉一次眼泪。


房价涨,物价也涨!

生活成本这么高,90后的钱包还好吗?

在新浪财经发起的调查中,总存款低于1万元的90后占到了54%以上,存款10万元以上的仅为14%。

三十而立,1万元的存款怎么立呢?


即便父母帮忙搞定了买房、买车,以及摇车牌。

房贷还得起吗?车子养得起吗?

再来算一算,在一线城市生娃和养娃的成本……

没有上限。


即便在二三线城市,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那么你只能拼命挣奶粉钱。

一线城市年薪几百万的中产家庭,尚且都在为养孩子而焦虑,更何况年薪几十万的普通家庭?

说实话,“三十而立”这套传统价值观标准,真的不太适合身为打工狗的90后。


三十不立

很丢人吗?


5年前,赵雷的一首“三十岁的女人”惹毛了很多女性。

“她是个三十岁,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她笑脸中眼旁,已有几道皱纹。”

歌词里用年龄和外貌来物化女性。

一时间,赵雷成了“直男癌”的代名词。


当然,用同样的方式来给男人打标签也不对。

比如:

“他是个三十岁,至今还没房没车的男人。他腹肌不见了,头发也秃了。”

30岁了还没房没车,真的很丢人?


音乐人李健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三年,所从事的工作和专业没太大关系,跟后来的音乐工作更没关联。

等到所谓的事业有所起色时,他已经36岁了。


30岁的小罗伯特·唐尼,还因为毒品问题而被捕入狱,他得到钢铁侠的角色是43岁的事情。


塞缪尔·杰克逊24岁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是先天口吃的问题让他处处碰壁,在好莱坞连个配角都接不到。

直到46岁接到昆汀的“低俗小说”,他才真正名声大噪了起来。


马云在30岁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

那时的他醉心于维持海博翻译社的运营,入不敷出是家常便饭。

直到31岁,他去西雅图参观ISP公司,才发现互联网中的商机,决定辞职创业。


王健林30岁的时候还在当兵,那时候“赚他1个亿”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

在那之后他才决定响应“裁军一百万”的号召,主动申请转业走向地产之路。

这些名人大亨的经历告诉我们,三十岁没有买房买车,根本不丢人。

“三十而立这个词,真的害了好多人。”

光线影业副总裁刘同曾经自曝,自己在28岁的时候存款只有1.7万元。


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什么,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做啃老族。


社长一直觉得,我们在个人成长和人生选择过程中有几个悖论:

16-18岁

在对学科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

22-25岁

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

25-28岁

在对感情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

28-30岁

在对自我认知和未来还不清晰的时候,就要开始为另一个新生命负责。


有些人大学毕业之后,甚至还要继续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等到他们步入社会,基本上就快30岁了。

拿什么去立?


这样想来,按照世俗标准制定的人生规划,完不成是个大概率事件。

我们看到的那些年纪轻轻就站在食物链上层的人,毕竟不是普遍现象。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何必要用一个固定的年龄来框定自己呢?


立与不立皆辛苦

不要谈“三十”而色变了


去年底,社长参加一个同学聚会。

其中有4个90后女孩是同龄人,却正在经历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一个是北京的单身月光族,没房没车没存款,离老家山高皇帝远的,一个人吃穿不愁,也落得轻松自在。

另一个女孩靠自己打拼,在重庆买车买房了,却背负着巨大的催婚压力和工作压力。


重度抑郁了三年,不敢跟家里说。


第三个被父母逼着进入了人生新阶段,和不喜欢的相亲男结婚生子。


争吵不断,正在准备离婚中。


最后一个是离异单身女,年龄的现实压力摆在眼前,刚刚经历了华为的裁员。



“最近也在网上投过简历,我这马上30的年纪,还是离异单身女,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

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她,现在高不成低不就。


“以前就有前辈提醒过我,要为自己的30岁做好准备,要拼命干,否则中年危机就要来了。”


她们吐槽了一晚上,最后几个人哭作一团,相互鼓励对方要勇敢,社长心里五味杂陈。



三十而立,永远是职场人谈虎色变的话题。

每个人都在血淋淋的战场中拼杀,谁都不想放弃那些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换来的血汗成果。



人们喜欢用10年作为一个阶段,来衡量每个人生的进程和质量。


但人的一生又很不确定,很难在某一个阶段用某一个标准去评判。

三十而立,能立多久?没有人知道。

今天我们谈“三十而立”,是希望在这个现代、多元、包容的社会里,更多人能正视年轻人的选择。

哪怕年轻人已到而立之年,无房无车,未婚无子,也不应该被社会所遗弃,不应该遭到舆论的道德绑架。


30岁,只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要到哪去?这就是立。

30岁,只要依然有学习力和上进心,依然拥有面对未来的勇气和决心,这也是立。


给年轻人多点时间和空间,不要再谈“三十”而色变了,好吗?

你“三十而立”了吗?

你认为三十必须“立”吗?


欢迎移步到【社长本色】VX公号(ID:wxgs-sz)评论留言,公号精彩留言有奖!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