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被灌输一种理念:吃亏是福。但是,当我们忍气吞声的时候,别人反而更加肆无忌惮,该怎么办?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刺,就会被人认为是软弱可欺,别人就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所以,一个人再老实,也不要在这三件事上软弱。
1、被朋友强人所难时不能软弱
上大学时候,有个同学是公认的老好人。但是和他私下聊天,他却常常大倒苦水。因为大家觉得他人好,所以经常请他帮忙。
有一次,学校请来一位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搞讲座,他本来晚上打算去听讲座,结果同学让他帮忙去搬东西。
下周要考试,周日他想在图书馆看书,结果同学硬拉着他去逛街。
无一例外,他都答应了,但是,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一团糟。
他心里想拒绝,但是又怕得罪人,结果慢慢就成了大家眼里的“老好人”。
没有人顾忌他的感受,没有人在乎他的看法。就这样,他一直被身边的人牵着鼻子走。
在心理学上,过度的老实属于讨好型人格,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他们的老实多半来自心底的善良。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你可能沦为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被朋友强人所难的时候,不要默默承受,一定要懂得拒绝。学会拒绝别人,是清晰的自我划界。有了界限,别人才会正视你,尊重你。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界限。如果一个朋友,常常越界,试探你的底线。这样的关系就是在损害你,与其违心苦撑,不如果断放手。
朋友之间,必须是平等的。谁也不欠谁,谁也不必讨好谁。讨好别人不能带来尊重,无底线的忍让只会招致更多放肆。学会拒绝,学会说不,向朋友明确你的原则和底线,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
2、应得的利益受损时不能软弱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马骑。
人总是欺软怕硬。别人踩你一脚你不吭声,那就意味着第二脚快来了。
在别人侵犯你权益的时候,你要懂得发声,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侵犯有成本,下次他才能谨慎一点。如果一直沉默,那就是在纵容别人的侵犯。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话不完全对,却有一定的道理。敢于表达不满,争取自己合适的权益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敢发声,不敢争取,一味退让,反而让别人对你的需求无所谓。
3、遇到过分的人时不能软弱
孔子说:以德报怨。不过,这是有条件的忍让,通俗一点说就叫:大人不记小人过。然而,当你的忍让纵容对方变本加厉时,必须以直报怨。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对于这样的人,我的原则是: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面对别人的侵犯,不要沉默。一味的善良,只能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
做了坏事,就要承担责任,就要接受惩罚。只有这样,恶人才会懂得收敛。
善良是好事,可没有牙齿的善良,就是坏事。一味忍让宽容,只能让人觉得你好欺负。
善良,要有底线。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切记,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OxXc3ABgx9BqZZIqN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