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我与现实和解,择一小城终老

2019-07-02   许之谜

时光流逝,毕业季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学生们开始了自己夏日炎炎的暑假,很多大学毕业生们都已经陆陆续续找到工作了。

说实话,找工作真的是现实与梦想的较量,家人想法和自我意见的博弈。

之前和网友们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辩题是“你选择是在大城市租房生活,还是在小城市买房定居?”

且不说辩论是如何热火朝天,光说这个辩题,就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挣扎和纠结。

很多年轻人毕业后,都想去大城市北上广深拼搏,而家人却不想自己的孩子那么累,想让孩子回乡发展,回到那个家里的关系人脉能帮把手的地方,好好地工作、生活、结婚、生子。

大城市vs小城市,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如果是你,你怎样选择?

你愿意在大城市租房生活,还是在小城市买房定居呢?

有的人说,在小城市生活的没志气,没毅力,没发展,没前途。怕这怕那,远离压力,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人最美丽,最舒服的样子,是拼搏的时候,是奋斗的时候。北上广深的大城市苦啊,累啊,算得了什么呢?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

最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而有的人说,大城市就像无根的浮萍在漂泊,小城市追求的是生活,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安全感。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优越,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幸福。

就像大树有大树的使命,小草也有小草的快乐。

有时候,生活的累了,倦了,也想找个地方好好地休息一会儿。有时候,那么忙,那么累,可是一点都看不清前方。

逃离北上广,和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和解,择一小城终老,也并没有那么不堪。

和现实和解,小草也会有春天。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大城市随着自身不断地发展与扩张,会产生大城市病。

大城市病的症状是什么呢

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

大堵车、高房价、看病难,一直是热闹喧嚣的大都市白领的一大困扰与难题。

在这里,先说说生活成本问题。大城市生活成本非常高,北京2019年正规一居室月租金在5000元以上,上海正规一居室月租金在4900以上,广州一居室在3100以上,深圳一居室月租金在4400以上。

再看看2019年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根据最新梧桐果、前程无忧联合出炉的2019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2019届毕业生薪资排行榜中,北京、上海给出的薪资最高,中位值均超6000,广深则分别为5810元和5531元。

请问,这个工资你能在大城市好好地生活吗?我的同学和男友在上海工作,一边租房一边艰难生活着,月薪2万的双方都还有些拮据窘迫,说好想回家,大城市生活真的累的不行。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真的不建议太早去北上广深打拼。

就算你好好地工作三五年,工资涨了能好好的生活了,但是这都是以透支你的时间和生命为代价的。

这三五年内,你住的是地下室,吃喝都得是最敷衍的(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呼吸更是你最深的痛。

北京有个真实的故事,有个老外调来北京工作,还延续着他在国外晨跑的生活习惯,结果,半年后,他得肺癌死了。请问,在大城市生活的你们,是想要钱呢,还是要命呢?

在大城市租房生活,太没有安全感,买房子又是天价,租房的话,房子不是自己的,房东说房租涨价就涨价,房东卖房了,要赶你走,有可能一点情面都不留。

小城市有你梦寐以求的安全感,你的钱足够你在小城市买套房,然后好好地定居生活,学习工作,和爱人一起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

大城市有什么?

为了降低成本,租到最便宜的房子,有可能通勤四小时,地铁公交都是沙丁鱼罐头般的人挤人。人们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这样的的人生有一点意义吗?

除了上班,还能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了?

现在随着国家对科技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投入,小城市的生活质量一点也不比大城市差。买菜都用支付宝和微信,快递买东西也是隔天就到,小城市生活又有什么问题。

最近公布了“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前10名城市,它们分别是:(1)珠海(2)威海(3)信阳(4)惠州(5)厦门(6)金华(7)柳州(8)曲靖(9)九江(10)绵阳。

这些都是小城市,这些小城市却是公认的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

而对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一线大城市,却是永远都无法进入前10名的。

父母在,不远游,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大城市的繁华热闹,前卫时尚,或许可以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接受更先进的知识和更全面的锤炼。但是请问,我们小城市的父母怎么办?

如果执意要去北上广生活,那么当父母年迈老去,面对着生个大病小病的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的你,怎么照顾他们?

让他们一起去你大城市租的房子住么?

问题是,人家好好地在家里的小城市大房子里住得好好的,凭什么让他们去你们大城市的蜗居呢?

父母住不习惯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们在小城市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去陌生的城市根本适应不了。

父母病了,远方的游子在大城市远水救不了近火,到时候可怎么办呢?

小城市居住,地方宽敞,各方面条件便利,同样可以让他们安享晚年。把父母从乡村僻壤接出来,从乡到县,从县到市,从市转省会城市。不去北上广深扎堆,中国那么多城市,还有更好更适合更忠孝两全的选择。

大城市租房不如大城市买房,但是大城市的房价真的太高了。父母奋斗了一辈子,可能砸锅卖铁,掏空家底,都可能只是帮孩子成功付了个首付。那其他的几百万的按揭,怎么还呢?

大城市虽然有着很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大城市却也并不是一个俯首就能拾金的世界。在大城市工作生活,需要随时绷紧头脑中那跟弦,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不断地压迫自己,到要是有一天,绷紧你精神的那根弦断了呢?

印度古语有云,没有一个朋友能够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够比得上疾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无论在大城市拼搏奋斗的你,还是在小城市努力生活的你,都请注意身体,保重自己,有了身体,才有了奋斗的实力,和再开始再出发的底气。

古人都一直秉承着“父母在,不远游”的觉悟,只是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和父母住的近一些,家就在身边了,这样,无论自己在外怎样拼搏,都有了努力的意义。

曲线救国,要生活也要拼搏,小城市逆袭大城市,没有不可能

有人说,大城市技术先进,科技发达,生活便利,每个人都积极向上,每个人都充满着朝气和希望。即使是早上9点到岗,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工作都甘之如饴,只因为他们怀揣着梦想,大城市是我们为梦想拼搏的地方。

可是,我也想说,小城市也是充满希望的地方。

新闻联播最多的热点是,某位大城市归来的游子,立足家乡,创造辉煌。中国的城市化,大城市比例尚且不足2成,4成的人口都生活在中小城市,他们动起来,中国的复兴,中国梦的崛起才有更大的希望。

在小城市买房,能陪伴老人,和儿女一起慢慢成长,难说更能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毛主席都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我们也依然可以走小城市包围大城市的路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年轻人们无论是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在小城市生活,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原因,我们不强求每个人都有一样的想法。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对家庭责任,对长辈的孝道以及社会的责任感也请都不能丢。

有人说,因为你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就不会屈就于一个小池塘。

我们生活在小城市的地方的人们,也想说,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心里有大海,生活就不再是池塘。

我们不再是我们,我们依然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