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欧美“空调安装人工费”,为发财我默默去学习安装

2019-07-23   骑驴微观世界

夏天很热,躲在空调房里成了当下国人最普遍的避暑方式,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享受空调待遇”也早已从奢侈的念想,变成了炎炎夏日里寻常人家的日常避暑方式,

然而,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并不是普遍的,尤其是在欧美,这些看似生活水准较高的西方资本主义“老旧发达国家”,空调的使用并不普及,

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大多数家庭并不配备有空调机,而即便是配备了空调机的家庭,其使用率也比较低,更多的像是一种财富的摆设。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外的气候并不炎热,气候宜人所以空调使用率低,没必要安装,而且老外就喜欢自然的,吹空调对身体并不好,人家那才是高品质生活,人家有钱也不装。

感觉说得还蛮“在理”的。

事实上,像很多欧美国家的“不热”只是整体上没有低纬度地区的那种漫长、夸张的热,但并不代表夏天真不热

夏天30度往上的烈日炙烤是寻常的,而出现40度往上的高温也是有的,这就好比中国的东北,夏天热起来也是并不含糊的。

而这几年来,随着的变化,西方很多国家也变得越来越热,许多国家的温度连续多年打破历史极值,甚至突破40度直逼50度大关,不少地区还因为高温而停班停课,高温甚至热死了不少“享受自然生态”的追求者。

可即便是这样,空调的保有率、使用率在当地依旧不高,大多数人还是靠着吱呀作响的风扇度日,或者是躲到图书馆、大商场等公共场所里“蹭冷气”,日子略显清苦。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家电商城里,走到了空调专区,一看空调价格,最便宜的打折产品也相当于五六千人民币,那质量也就是国内大几百的那种空调,而好一点的,售价也基本都在一万多到两万人民币之间。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是有差距的,但总的来说是:在中国卖八九百的,在这边得卖七八千,在中国卖一两千的,在这边得卖到一万多,总之不便宜就是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眼中“便宜的空调”,变成了老外眼中“昂贵的家电”呢?

(1)成本太高,西方劳动力价格高,很难压低商品成本,因此本地产的空调价格往往高昂;

(2)多数家电是进口的,很多产地都来自遥远的亚洲,因此运输费用不菲;

(3)税收比率太高,尤其是家电的税收额度普遍偏高,多数地区仅增值税就高达20%或以上;

(4)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商人是薄利多销,让大多数人消费得起,西方的商人是宁可卖不出去,也绝不低价让利压低市场价格。

空调一万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对于这些发达国家人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安装好空调之后,可以一直使用,

你以为买了空调就结束了,接下来才是让人惊讶地方。

国内买了空调是有商家负责安装的,然后出一点辅料费,

可现场的工作人员会热情地给介绍着:安装费用只要1500欧元就够了哦······

嗯,是的,没错,安装费用比空调机子还贵,装台像样的空调得花2500欧元(约合两万人民币),真的是感人肺腑。

空调贵还能接受,可这安装费也实在高得离谱了。

工作人员会很认真地解释称:空调机子这么大要运到您家里,工作人员要爬到您家外墙上高难度安装,还要给墙体打孔,这都是非常“巨大”的工程。

看了欧美的空调安装人工费,为发财我准备默默去学习安装,看到发财机会。

不就两万块嘛,又没什么大不了的!装了。

你装得起空调,确定付得起电费吗?

那么电费到底有多贵呢?

不是说资本主义的电价很亲民么?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电价普遍偏高,从高出中国数倍到十多倍不等,而且很多电价看似不高的地区,却隐含着额外的高昂税费、服务费等,加起来也够老百姓喝上一壶的了。

在美国等国,电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高,但其他相关服务费、税费却相当高,等于“转移高电价注意力”了,算是“忽悠”老百姓的手段。

所以,享受空调这样“耗电”家电的服务,还不仅仅是买得起、装得起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考虑的是“能不能交得起税”和“负担高昂的电费”。

事实上,在以往,气候变化没有如今这么严重之前,在多数欧美国家,夏季的高温概念不过是“30度往上一点”,温度破35度的几率比较小,因此可以说是“比较凉快”,用空调的比率自然也比较低。

可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高温开始频频造访欧美各国,像40度、45度这样的极端高温居然也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现,“热”死了不少人。

可以说,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现在西方人正在介于“追求自然”和“高昂的费用”之间徘徊。

“吹空调”这个角度,算是可以比较客观地看到西方社会的一些问题的对比,但不全面,具有局限性。

不过,作为打破“公知谎言”的真实案例,还是很有用的。

有时候你羡慕的那群人,可能也在羡慕你,所以比起不着边际的幻想,还是自己努力奋斗的好,毕竟那群跟你空谈情怀和普世价值观的西方人,自己连空调都用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