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时间换钱是穷人思维,80%的中国人,都被这四个字说中了

2019-11-04   骑驴微观世界

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问的是:“我宁愿多花20块钱打车,而父亲执意认为没必要浪费这个钱,结果找酒店路上浪费了1个多小时。虽然父亲和奶奶是苦出身,可是现在我们家并不缺这20块钱,是我的价值观有问题吗?”

起因是因为她们一家三口去到青岛旅行,提着大包小包,跟着父亲在陌生的街道上找宾馆,浪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她的父亲却不同意她浪费钱去打车。

于是她只好妥协,和母亲两个人拎着行李,本来开车10分钟的车程,因为迷路,在大街上走了1个多小时,以至于非常疲劳,最后到了宾馆也失去了好心情。

在这条帖子的底下,网友几乎一边倒的谴责父亲的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女生的价值观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她更懂得如何高效率的解决问题,节省时间。

倒是他父亲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省钱,并且过于自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拿时间只换了这区区20块钱。

而这个父亲就是如今被广大网友和专家批判的“穷人思维”类型。

它就像当年的成功学,煽动的还是当年那些,急功近利、居高临下、想要一步登天,实现阶级跨越的那一批人。

到底什么是“穷人思维”呢?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

穷人思维的第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比如说,我们就算完全买得起一本书、看得起一部电影,却还是先习惯性地花时间找一找有没有免费资源。

因为穷人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

关键词:拿时间换钱。

于是有一大堆的专家开始以看似正义的角度鼓吹,“穷人思维,正在毁掉你的人生”、“中国式穷人思维”、“穷人思维教出来的孩子还得受穷”,等等.....

如果按照他们的的说法,那在中国,我想超过80%的人,都正在过被毁掉的人生。

因为在这80%的人当中,大家都在拿时间换钱,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每天加班加点的我。

拿时间换钱是穷人思维,80%的中国人,都被这四个字说中了。

网上有一个段子:

只要拿钱能摆平的事,那都不叫事。可问题是我没有钱。

据中国人口贫困数量统计:

2016年,中国贫困人口总数为4335万人;

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总数为3046万人;

2018年,中国贫困人口总数为1660万人。

再来看看贫困线标准:

2016年贫困标准3146元/年;

2017年贫困标准3335元/年;

2018年贫困标准3535元/年;

2019年贫困标准3747元/年。

如果把贫困年收入平均到每天,约等于每天10块钱。

是不是很难想象,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这样的收入该如何生存?

所以比起拿时间换钱,这世上还有大把的人,在拿命换钱。

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上海,全市人民正紧闭窗门做好防范措施。

与此同时,一名外卖小哥正穿着蓝色的配送服,骑着电动车在路上艰难的涉行,到达配送点的时候,身上已经湿透了。

巷口的积水很深,可是外卖小哥来不及顾虑,就急匆匆驶进田林路的巷口,却再也没有出来。

他的电动车里,还放着两份留有余温未送出的外卖。

后来有路人经过,看到他双眼闭着,嘴里有血,摸了摸身上,已经凉透了。

据新闻报道,由于道路积水过深,外卖小哥为了送外卖强行驶入,造成电瓶漏电触电身亡,在抢救室,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而他,曾是饿了么蜂鸟专送的“单王”,是家里唯一的独子。

在这条新闻的评论中,有部分网友评论,外卖小哥是为了钱自取灭亡,并不值得同情。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外卖平台的站长早已在群里给大家伙发了微信:台风三天不允许请假,不然按双倍旷工处理。

并且,天气越是恶劣,外卖订单增长越快,这是外卖行业的定律。

这位外卖小哥,作为一名80后的独生子女,上有父母双亲,下有妻儿要养育。

这种危险的活儿,如果不是实在生计所迫,谁愿意干?

《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穷病”。

有人曾经举了这么个例子来形容穷人思维:

有人送了穷人一头牛,让他开荒种粮脱贫致富。

穷人想着先解决眼下的吃饭问题,于是他把牛卖了,换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羊去放。

过了一段时间,羊被吃的只剩下一只了,穷人又把羊卖了,买来了一群鸡。

穷人继续吃鸡,最后,鸡越来越少,穷人还是穷人......

因为解决温饱才是最要紧的事情,不是眼光不高,而是迫不得己。

身边那些曾经过苦日子的老人,就算是现在生活优越,可还是省吃俭用。

这是成长带来贫穷的痕迹。

人都羡慕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大部分人都想成为一顿饭十几万,每天无所事事的富二代、拆二代,再不济也是个花小几千不眨眼的社会精英。

可现实是,大部分的人,仍在底层麻木庸碌的上着班,甚至有一些人,为了几万块钱,就可以卖血卖命。

你能说他们是活该吗?是因为眼界短浅吗?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阶层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在于财富,还包括思维、见识、视野、文化积累和自我认知等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富人家的孩子往往比穷人家的孩子见识更多、知识面更广,待人接物也更从容自信。

个人努力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占据较大作用,但是,一个人能积累多少财富,更多的是和上一代积累的资源、个人人生际遇、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和红利有关。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国仍有无数人深处穷困之中,而他们又穷到怎样的地步。

不要说穷人没有时间成本的概念,没有远见、目光短浅,他们的生活你过一过你试试。

到那时你才会明白,省十几二十块钱对生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根本没有穷人思维这种东西,典型的逻辑错误,就和白菜思维、萝卜思维一样可笑。

这种说法的危险性在于,它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文化差距,延伸拓展成人格、道德等方面的差距,其结果是,穷最终成了一种“原罪”。

那什么是穷人?自轻自贱才是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