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对于中年人来说,风平浪静就是最好的生活

2020-04-08   影视凌凌漆

在看郭京飞、高露主演的电视剧《我是余欢水》的时候,慢慢发现这部剧的奇特之处,它把主人公所有矛盾的爆发点,恰恰建立在一个看似不可能,或者说完全没必要的心理临界点上。

换句话说就是,余欢水在最不该任性的年纪,却选择了任性。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释,一方面解释他之前的种种行为,面对邻居的盛气凌人,忍气吞声,面对老板的霸道,同事的挑衅,默默忍受,太任性,不靠谱。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他之后的行为,性格突变,暴躁,冲动,太任性,很疯狂。

但是,这两种任性又恰恰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就是该剧的魅力所在了。

在余欢水的性格中,同时包含着软弱,妥协与刚强,疯狂。

在他之前的生活中,面对生活的挫折,人生的无奈,命运的嘲弄,他更多选择采用一种鸵鸟战术,用假装不知道,假装听不见,假装没看见,来逃避现实,回避问题。

比如妻子问他,怎么没有给孩子买牛奶?他说,我去买了啊,可惜超市卖完了。

其实,他根本没有去,因为他把这件事给忘记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孩子要喝牛奶了,他才想起来。

比如老板问他,怎么迟到了啊?他说,我是因为忍着剧痛,帮助老爷爷捡掉在地上的东西,所以迟到了。

其实,这两件事情背后,分析余欢水的心理,他就是通过编造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来说服自己。不管妻子,老板信不信,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真的信了。

表面上看,这是他的好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这是一种任性,一种无比任性的心理。

换句话说,那就是只要我说什么,都是对的,你们可以不相信我,不理解我,不拆穿我,但是,在我心里,我觉得它是对的,无可挑剔的。

这才是他之前的生活中,真正影响他的心理状态。或者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个心智模式,一直支撑着他笑对生活的坎坷,忘掉艰难,乐呵呵地生活。

直到那个突发事件的出现,打破了他的这种任性的性格,转而变成了另一种任性。

比如他面对楼上装修制造噪音的邻居,挥舞起自己的拳头,泼油漆,砸地板,这是一种任性的发泄,也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比如他面对小区里不文明养狗的邻居,也敢于发出自己的怒吼,是宣泄,也是表达。

比如他面对一再撒谎不还钱的朋友,也敢于撕下脸皮,据理力争,不再顾及任何颜面。

分析余欢水的这种心理,这种任性心理的背后,是他对于生活现状的不满,对于自己压抑已久的愤怒的一次集中爆发,更是他对于自己未来的一种悲观绝望,从而产生了不顾一切的想法。

其实,这个任性的心理的根源,一直存在于他的心中,只不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罢了。

综合来说,他之前不作为的任性,和他之后大爆发的任性,都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心理,仿佛始终处在天平的两端,要不极端地向左,要不极端地向右,摇摆的幅度非常大,都是距离中间越来越远。

仔细分析,他之前的说狠话,和之后的说狠话,都有着一种异曲同工之妙。

本质上,都是一种极端心理。

比如,之前他和妻子的对话,妻子让他去和楼上装修的沟通下,他在妻子面前是一幅逞强的状态,到了邻居那里,却变了另一番模样,甚至沟通无果后,不敢面对妻子,偷偷躲在楼道里,无可奈何。

他之后去找楼上邻居沟通,上去就是又摔又打,完全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发泄,从之前的那个极端,又走到了现在的这个极端,这背后都是极端心理的体现。

那么,通过这个突发事件,带给余欢水的改变,又会是什么呢?

其实,电视剧想表达的,恰恰是让他学会平静,能够放下任性,不要再带着情绪去生活。尤其是这种极端的情绪,更不应该出现在中年人的生活中。

作为中年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既能够保持冷静,坦然面对如今的生活,不要怨天尤人,愤世嫉俗,又能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愤怒,积极上进,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俗话说得好,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

余欢水已经是人到中年,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的是一种稳定,平静,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风平浪静就是最好的生活。

等到余欢水可以放下心里的那种偏执,不再走极端,不再带着愤怒去生活,不再被情绪所左右,而是积极地沟通,努力去争取,心有阳光,不惧远方,那么,他就是真正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