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栏73万匹!新疆马产业的困局和优势

2020-01-02     新世纪体育报


新疆伊犁昭苏县,伊犁马在草地吃草。

2019年12月21日下午,武汉速度赛马公开赛年度总决赛在东方马城举行,曾于千米短途赛中跑出1分10秒好成绩的“山遛久”发挥出色,一举拿下“年度冠军中国马”称号。

“山遛久”是一匹伊犁马。作为国产运动马的著名品牌,伊犁马在纯血马占主角的现代赛马赛场上,可展示的舞台并不多,其尴尬的地位是新疆马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8年末,新疆马存栏73万匹,现有哈萨克马、焉耆马、巴里坤马、柯尔克孜马4个原始品种和伊犁马、伊吾马2个培育品种。

新疆少数民族叼羊比赛。

除了马匹众多,新疆发展马产业也有着诸多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全疆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7.2亿亩,以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开都河、额敏河等水系发源地或水源补给地所形成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昭苏草原、那拉提草原、喀拉峻草原、库鲁斯台草原等优质草原,为马匹放养提供了丰富的牧草地。

2.地缘优势突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已成为通向中西南亚、贯通河西走廊、连接东部发达省区的重要陆路通道。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与各国马产业文化交流的重要承接地。

3.政策机遇明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都对加快马术运动、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

4.人力资源充裕。新疆马背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养马历史悠久,养马、驯马、赛马、马术表演技术娴熟。“十二五”以来,依托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培训马产业技术人才已达3万余人次,为马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5.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疆内外马术赛事、民族节庆赛马活动以及马术俱乐部的发展,对运动马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优质安全的马肉、马奶以及马生物制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看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马文化旅游的需求将逐步增强。

赛马活动,在北疆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新疆马产业挖掘资源优势,取得了一些长足进步。

例如,传统的马肉、马乳生产逐步向深度开发、精深加工利用方向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马产品开发迅速发展,孕马尿结合雌激素生产占全球份额20%以上。官方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末,马肉年产量5万吨,马奶产量2万多吨,马匹存栏数、出栏数及肉产品均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马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马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各地传统民族马术活动和以马术体育竞赛、骑马旅游、民族马术演出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日益频繁,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民族餐饮、民族手工艺及育马、驯马等产业的发展。

哈萨克族是新疆的马背民族,赛马在少儿中备受欢迎。

官方资料显示,新疆马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产业结构不合理。新疆体育赛马、现代马术、休闲娱乐、马文化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尚在起步阶段,马肉、马乳深加工及马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产值小,资源优势和产业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马匹改良育种、疫病防控、调教训练、拍卖交易、饲料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专业的马性能测定机构和马疫病检疫及诊疗机构,马产业保障和支撑体系仍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马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基础性工作相对滞后。支撑现代马产业发展的马品种登记、马匹鉴定、马赛事规则制定、马产品研发、马技术质量体系建设等工作总体推进缓慢。受生产管理体制影响,重点马场育种种群不足,同时,马繁育体系松散,马群体改良进程缓慢。

4.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高。现有马产业技术培训机构和培养计划,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马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马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育马场、科研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协作不紧密。

5.消费市场培育有待加强。受远离国内消费市场和疆内人民消费水平偏低影响,马文化旅游消费群体增幅缓慢,大众参与马产业活动的意识不强,发展马术表演、马健身疗养、青少年马术、马休闲骑乘等业态后续消费群体培育难度大。

乌鲁木齐,一家马术俱乐部对公众开放马术表演。

发展现代马产业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牧民增收,有利于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固边富民,对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新疆马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但新疆现代马产业要实现大发展,亟待抢抓机遇,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新疆马产业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新疆马产业与文旅结合,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FpddG8BMH2_cNUgKV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