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跨两市,威远河上两座连接自贡和内江的石拱桥!

2020-03-19   痛快旅游

“内自同城”成为了近年来自贡和内江地区的一个热词,自贡和内江不仅市中心的距离很近,而且自内边界线有300多公里长,其中威远河上更是有两座连接自贡和内江的百年石拱桥!

高硐桥

高硐桥位于自贡市大安区马冲口街高硐社区与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高硐村的威远河上,由于高硐曾是威远与自流井盐场两岸煤、盐运输的集散地,此桥也是当年自流井盐场到威远路上通道的主要桥梁之一。现为自贡市大安区文物保护点。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邑人江姓人士和高其安首捐,始建为一座石板桥,因系经自流井往来威远县的陆路通道,取名玉带桥,时毁时修。直至民国12年(1923年)夏秋之间,洪水暴涨,石板桥冲毁。肖家山的盐商李云湘、张筱坡会同炭庄老板范会光,捐资修桥,于民国14年(1925年)冬竣工,建成6孔石拱大桥,全长66.4米,宽73米,高8米,桥头两面各雕刻一对石狮、石象以镇桥,并举行隆重的踩桥典礼,树碑记事,取名云波桥,但群众习称高硐桥。

民国34年(1945年),两岸发起修建向高公路,高硐桥改建为公路桥,1966年后,桥头石狮、石象被毁,桥面风化严重。1988年,由威远县、大安区共同投资,整修加固,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现在自贡市北环路联通向高公路,更加发挥运输功能。

站在桥上远眺威远河下游的高硐堰闸

观音桥

观音桥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凤凰街永胜村与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的威远河上,南北走向,是自流井与威远之间的重要交通桥梁之一,现为自贡市大安区文物保护点。

观音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多次被洪水冲毁后修复,现改建为公路桥。观音桥为五孔卷拱石桥,主河道上有三孔。抗日战争时期在观音桥前后三十米修建观音滩堰闸,是威远河上八座双堰闸中间唯一有桥的一处堰闸。

观音桥长为67.5米,宽8米左右,桥栏的两头两尾均有石狮坐镇。

俯瞰观音滩堰闸的上闸

这两座石拱桥是威远河两岸人民交往的重要桥梁,是自贡威远盐煤运输的历史见证,更难得的是历经百年沧桑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对于研究威远河流域经济发展和桥梁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