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方药如何选?国医大师朱良春一一解析

2019-12-19   悦读中医

小 编 导 读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其中“气”对于推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气机紊乱,将会造成各种健康问题。可是能够调理气机的方药那么多,应该如何选择呢?看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为我们分门别类地一一解析。


理气剂,就是能够疏理气机、调理气分病证的方剂。中医所谓“气病”和“气分病”,除了包括部分气体郁结的病证(如气喘、肠胃胀气等)之外,大多是指那些器质上没有病变,只是功能上有障碍或失调的病证(如胃功能失调的胃气病等)而言。因此,所谓理气剂,包括补中益气、疏气解郁、破气除胀、温运中气、降气止逆以及芳香开窍等多种方剂。其中补中益气的方剂已在补养剂中做了介绍,这里只讨论其余的几种方剂。

疏气解郁的方剂,是为情志不舒或肝气抑郁等病证而设。我们知道,精神舒畅就情顺气调。一旦情志受到刺激,感伤于怀,或忧思过度,便会使肝失条达,气郁不畅,出现情志不快,郁闷不舒,胸胁胀满,胁肋刺痛,或两乳作胀,月经不调,时常嗳气,食纳不振等现象。这在治疗上,非用疏气解郁的方法,不能达到肝木条达、舒和如常。常用药物如香附、木香、乌药、郁金、陈皮、枳壳等味,方剂如四七汤绀珠正气天香散之类。

歌 诀

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

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气兼除痛,气行血活自经匀。

破气除胀的方剂主要是针对肠胃气体充实、结滞的病证而设。人体肠胃在正常时,只有少量的气体,假使由于饮食失节或伤于寒凉等因素,使肠胃内产生大量气体,充实肠胃,甚或结滞不通,影响肠胃运化排泄,便会出现脘腹胀满或疼痛上逆等症。这时只有急则治标,使用破气剂来排除肠胃中积蓄的陈气,才有可能使上下疏通,迅速恢复肠胃的运化功能。常用的破气药物是青皮、枳实(枳壳)、槟榔、厚朴之类,方剂如五磨饮子

温运中气的方剂,顾名思义,能够温通助阳,增强中气的活动能力。人体的中气,是一刻不停地“运行不息”,维持着体内的某些功能活动。如果因为某种病变,产生“阴寒凝聚或痰饮阻滞”,障碍中气活动的病机,那就非用温运中气的方剂治疗,不可为功。临床根据病证表现的不同,选用适当的方药。例如,脾胃阳气失运,寒凝气滞,脘腹疼痛,苔白脉沉的,治疗应该温中散寒、理气,常用的药物是肉桂、干姜、高良姜、青皮、木香、沉香之类,方剂如良附丸。假使因为胸中阳气虚微,寒痰饮结聚导致胸痹而胸背痛的,那又应该温通胸中阳气,宽胸祛寒,常用的方剂有瓜蒌薤白白酒汤之类。

歌诀

瓜蒌薤白治胸痹,益以白酒温肺气,

加夏加朴枳桂枝,治法稍殊名亦异。

降气止逆的方剂适用于气逆作呕或作喘等病证。临床根据气逆的原因和病证的不同,有多种降气止逆的方剂。假如,针对胃热气逆呕吐、呃逆不止的,有降气清胃、止逆的橘皮竹茹汤。针对胃寒气逆,胸脘痞满、呕逆不止的,有降气温中、止呕的丁香柿蒂汤。针对胃虚气逆,胶痰内阻、嗳气不除、呕吐咽干、胸胁逆满的,有补气降逆、化痰安胃的旋覆代赭汤。这都是为治理胃气上逆而设。此外,治疗肺气郁或上盛下虚的气逆哮喘病,也要用到降气止逆的方剂。如降气止逆、平冲定喘的苏于降气汤和降气定喘的定喘汤,都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方剂。

歌诀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戕,

济生香蒂仅二味,或加竹橘用皆良。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坚,痞鞕噫气力能禁。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肺寒膈热喘哮尝。

芳香开窍的方剂大都是用芳香药组成。芳香药类善于走窜行气,宣通开闭的作用迅捷,所以是治疗气阻窍闭的专剂。治疗气机闭塞,突然昏倒的苏合香丸就是这方面的常用方剂。

歌诀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薰陆荜檀襄,

犀冰白术沉诃子,香附朱砂中恶尝。

此外,在运用理气剂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理气剂多由辛温香燥或破气的药物组成,不宜使用过量或连续使用太久,否则会伤阴耗气。对于阴虚或气虚较甚的患者,必须慎用。

第二,古人说“凡郁皆在中焦”,这说明七情气郁最易影响中焦,出现胸脘饱闷或呕逆嗳气等症。于此可见,疏气解郁的方剂多有疏理中焦,健胃醒脾的作用。不过我们不能拘执气郁皆在中焦的说法,应该注意气郁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才不致过于缩小疏气解郁剂的运用范围。如妇人气郁病证,症见月经不调,就是气郁不完全表现在中焦的例证。这种病证同样需用疏气解郁剂(如绀珠正气天香散)治疗,才能取效。

第三,通常所说的理气剂,多半是指疏肝解郁、健胃醒脾的方剂而言。广义地说理气止痛、降气止逆、芳香开窍方面的方剂也属于理气剂的范围。我们在临床应用时,不可有所偏废。

第四,气病往往兼夹其他因素,在用方时应该随症化裁。例如,气病而兼痰滞宜配用半夏、茯苓、苏叶之类;气病而兼湿滞的,宜配用苍术、茯苓、泽泻之类;气病而兼食积的,宜配用神曲、莱菔子、砂仁之类;气病而兼血滞的,宜配用川芎、当归、赤芍之类气郁久而化火的宜配用山栀、黄连之类等等。

背诵方剂组成和功效是学习中医的必经之路,而背方歌是前人留给我们记忆方剂的一大捷径。怎么样能在背方歌的同时对方剂更加详细深入地了解?这本由朱良春、缪正来老师整理编著的《汤头歌诀详解》,将成为你的好帮手——

《汤头歌诀详解(修订版)》

本书是将汪讱庵、严苍山的《汤头歌诀正续集》中的正集和续集同类相并,删去便用杂方一类,合成一书,共为二十二章。每章之前冠以“概说”,阐明每类方剂的立法依据、基本作用、辨证应用以及应用上的注意事项。每首方剂的具体介绍,共分方歌、来源、词解、药物、用法、功效、适应证、禁忌、方义等,并插入了近人的经验和作者的实践体会,使读者了解药与证的关系以及立方遣药的意义,从而触类旁通、灵活掌握、随证选方、依法加减。(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汤头歌诀详解(修订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朱良春 缪正来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