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农,情系民生,感谢支持小六乡村行》
第一,非洲猪瘟:根据调研企业反馈,东北、华北以及江苏的疫情损失在50%以上,安徽在40%以上,湖南、湖北在30%左右。相对散养户,大型养殖场发病的概率更高。
第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环保要求仍较严。调研区域均反映16年开始的环保对中小养殖户的影响很大,生猪和禽的存栏平均减幅在30%左右。
第三,后期虽然不会继续拆除养殖场,但想要新建养殖场也基本不可能。环保导致近年养殖产能逐年向北转移,而北方的疫情要更为严重,也加重了疫情对全国存栏的影响。

第四,补栏仍较为谨慎,复养死亡率高。猪价上涨,刺激风险偏好的养殖户外购仔猪快速育肥,但母猪死亡较多导致仔猪供给减少,仔猪价格快速上涨将抑制后期补栏。
第五,目前感染ASF风险仍较高,养殖户和企业都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在疫情偏轻地区,有补栏仔猪育肥的情况,补栏母猪的情况基本没有。出现疫情的猪场,在病毒存活期(6-7个月)过去之前,补栏的死亡率非常高。降低养殖密度,保证猪只存活是养殖户和企业的主流想法。
第六,目前ASF对全国生猪存栏造成的损失在30%左右,再加上养殖端补栏谨慎,后期存栏损失幅度可能扩大到50%。并且,ASF对母猪的影响较为严重,产能完全恢复需要1年半到2年左右。
第七,补栏情况:仔猪年前270-280元/头,折算肥猪成本5.5-6元/斤。到正月初八涨到320元/头,2月底涨到600元,现在达到1800一2000元,在过去一头成年上市猪都卖不到2000元,而如今买一只猪仔就要2000了。
第八,母猪存栏量少至少。山东存栏300头以上的母猪场大多空了,东北存栏200头以上的大多空了。有些母猪场仔猪卖不动,自己育肥,占压了大量的资金,被迫推迟母猪配种。整个行业的复产意愿低,只能少量补,不能大干。
第九,由于母猪的损失,即使非洲猪瘟过去,2022年之前存栏也很难恢复。
公司的仔猪全部自养不外卖。母猪年前1600元/头,现在5000元以上。一方面是因为母猪死了很多,需要补栏;另一方面种猪场也受疫情影响死了祖代猪,母猪供给少了。补栏以大公司为主,因为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强。但是大公司也不敢扩张,不敢引种,保持原有规模。发生过疫情的猪场,很多病猪就地掩埋,病毒是否消灭难以确定,很难在短期复产。商品母猪转种母猪,在大公司基本不可能,小散可能会做,但是繁育能力会下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