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粥左罗学了7个月,我开启了新的人生:命运因坚持写作而不同

2019-12-05   粥左罗频道



作者 l 艾豆儿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粥左罗,今天分享一个女学员,她叫艾豆儿,从今年4月买了我的训练营,赖到现在都没走,人称钉子户学员,不,她现在已经不是学员了:

4月,参加第一期21天写作营——做学员;

5月,参加第二期21天写作营——成了优秀学员;

7月,参加第三期21天写作营——做了班长;

8月,参加第四期21天写作营——做了连长;

10月,参加第一期高阶写作营——做了助教助理;

11月,参加第二期高阶写作营——做了助教。

从零基础学写作,到如今成为高阶营助教,艾豆儿在过去7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爆发式成长:

不仅写作能力实现了质的提升,运营能力也脱胎换骨,同时收获了很好的个人品牌。

我们一起看一下,她是如何做到的:



以下分享来自艾豆儿

大家好,我是艾豆儿,很多人都觉得我很厉害,成长很快,向我学习,询问我写作技巧......

其实,我所有写作技巧和方法都是从粥老师的训练营里学来的,如果非要说我还有什么独门技巧的话,那就是极致地去实践所有方法。

不要高估写作的难度,只要真喜欢写作,想学好写作,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之后,坚持去练习,及时得到反馈,然后继续纠正练习,每个人都能学会写作。


01

过去7年的盲目努力

不如这7个月的精准努力

曾经,我以为自己在同龄人圈子中算是很努力的。

读大学时,别人都在寝室刷剧,我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书,直到关门才回寝室,那时喜欢看文学方面的书,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晚上。

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每个周末没有特殊事情,我都会背着包早早去省图书馆占座看书,虽然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我坚信看书多了,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开阔我的视野,提升我的认知,也能提高我一直想拥有的写作技能。

但事实却是,我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还是处于发一条朋友圈都要反复编辑好几次,仔细斟酌用词的水平。

为了能让自己文采好一点,我在图书馆查看了很多关于如何编写文案的书籍,刚开始看的时候很兴奋,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厉害的事,每天下班时间都在看,努力学习了一阵子却没什么实际效果,热情开始慢慢褪去,我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后来无意间刷公众号时,看到一个比较喜欢的公号推出了写作课,课程售价99元,看了推广文案,我觉得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我毫不犹豫购买了课程,每周更新一节课,我都会准时去听,因为课程只有PPT加语音没有文字稿,我就一遍遍听语音把文字稿记下来,然后慢慢去看,去学如何写文章。

当时没有人监督,完全靠自己的自驱力,结果可想而知,光是听课学习,我都已经花光了所有激情和耐心,所以,直到课程结束,我也没有动手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只是沉浸在学习写作方法上,并没有强制要求自己进行输出。

人的大脑就是这样,绝对不会去主动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工作,即使明知道做这件事对自己有益,大脑还是会第一时间发出拒绝的信号。没有任何输出的学完所有课程后,我更加迷茫了,我想写文章,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能写什么。

于是我又再一次回到了原来的状态,我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写作对我来说还是一件感觉很遥远的事。


直到今年4月,我无意中看到《粥左罗21天写作训练营》招生文案,又重新唤起了我对写作的热情,刚开始也有过犹豫,在这之前,我购买过粥老师的写作课,但都没能坚持下来。

我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像之前一样,学习之后就没有然后了。虽然我很想学习写作,但是具体要写什么,我没有明确的目标。

经过短暂的犹豫后,我还是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当时的想法是,最多就是损失了学费,万一真的有不一样的收获,那就是自己赚到了。

现在想起来,感谢那时的自己抓住了机会,才有现在的我。

加入第一期训练营的时候,我是一个深度潜水员,因为那时在我的认知里,我只是来学习的,社群互动、积分排名等等,对我来说没有意义,除了课程和写作业之外,其它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所以第一期的我两耳不闻群内事,一心只想练写作,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了训练营结束,我的成绩是40多名开外。

结营后,我有点失落,这不是和之前一样吗?

难到又要回到原点,我内心有点不甘,为什么大家都在一个训练营,有的小伙伴收获那么大,作业一次比一次好,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而我什么都不参加,时间都花在学习课程上却是这样的成绩。

我决定改变之前的学习方式,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于是,我申请了第二期的班长,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结营时我的积分排名要在前10名,我要成为精英学员。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再也不像之前那么随意佛系的学习,而是有了足够的动力,状态和第一期相比,简直不像在同一个训练营,而这一切都归咎于确定了目标。

之后通过努力我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成长,不仅达成了第二期成为优秀学员的目标,之后更是连任3期班长,四期连长,到后来参加高阶营从助教助理成长为了助教。

在参加粥老师的训练营之前,我是佛系学习写作,只要学习了课程就算完成了一次成长,我的写作也是随性的,没有具体目标,有灵感时就写几百字,写的内容也是自己的感想心得。

参加训练营之后,学习了课程,听了粥老师的分享,我对写作的理解才有了新的认知,也有了自己的写作目标,希望有一天能够写出自己想写且对别人有价值内容。

有了目标之后,一切都有了动力,也有了具体努力的方向,在第二期的时候我的目标是成为精英学员,为了达成目标我可以熬夜写作业到2、3点,成为精英学员后我的目标是上稿,为了把一篇稿子写好,我可以打磨到凌晨5点......

找到了自己的写作目标之后,我才明白之前的努力都是瞎努力,没有任何结果效率还把自己感动了。

有明确目标的驱动,在训练营学习不到2个月,我赚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直到那时我才明白有目标的努力到底有多重要,可以说在明确写作目标后这几个月的成长和进步比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要多。

在第一次中稿后,接下来持续中稿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02

因为相信才会坚持

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我应该是训练营扎根最久的钉子户吧,从21天第1期到第4期,到现在的高阶营,在我做班长和连长的时候,就有很多小伙伴问我,豆儿,为什么连续4期扎根在同一个训练营?

答案是:相信。

因为相信粥老师说的话,只要方向正确的努力,写作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能。只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你也能写出给别人提供价值的文章,写出爆款文。

因为相信,所以我一直在坚持,在每一期训练营里都有很多大神,我不是成长最快那个,也不是写得最好的那个,但我可以做最能坚持的那个。

在参加训练营之前,我可以说是零写作基础,因为没有基础,所以学课程时,吸收得也比较慢,每个内容板块可能基础好的同学学1~2遍就懂了,但我要学4~5遍才能勉强掌握,这就是差距。

正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所以我不着急,我知道自己的底子急也没用,而写作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我相信慢慢来才是快,只要我坚持写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认识到这一点,我在写作上的心态慢慢变得平稳,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在训练营的时候,我见到有些性子比较着急的同学,可能只学了一个星期看不到明显的进步,就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这样的判断也未免太早了。

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也不信自己能坚持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只能勉强的坚持到结营,离开训练营后肯定也不会继续写。

而另一部分相信写作能改变自己并持坚写下去的同学,有的上稿了大号,有的获得了青云奖,他们已经靠写作实现了变现,翻倍赚回了学费。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在持续不断的精进,也在加强持续变现的能力。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大部分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企业家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所以,如果我们想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就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的人,才会坚定的去执行,才会有更大收获。

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只有相信才会去尽全力。


03

别高估自律

别低估环境的影响力

你觉得自己自律吗?你能自律多久?

其实在训练营做连长蛮花时间的,如果不做连长,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写稿子?

结果发现,完全不是。你能不能做好一件事,不完全和有没有时间相关。

我给自己做了详细的安排,什么时间做选题,什么时间完成框架,花多少时间写完初稿,我把这一切都安排的好好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充足,我以为靠自律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高效的写稿。

结果,不到一周,我就发现我高估了自律:

比如本来计划今晚写的稿子,但因为吃完饭后被电视所吸引,直到刷完剧一看时间已经接近10点了,洗漱完坐在电脑前准备写稿,开头还没写完就已经犯困,心理有点罪恶感但抵不过已经被困意侵袭的大脑。只能安慰自己,没事,明天继续写吧。

刚开始没按计划写稿,心理还觉得内疚,一旦多几次,自己也就麻木了,态度也变得随意起来,结果我一个月写稿的数量,还没有在训练营担任班长、连长时的一半多。

要知道在担任班长、连长的时候,在运营社群的同时还要写稿子,时间根本不够用,每天除了睡觉外几乎没有任何空闲的时间。

但在那样高强度的环境中我仍然能坚持写稿,坚持输出,虽然经常晚睡,但是我的精神却很好,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不知疲倦。

产生这两种状态的原因在于环境:

在训练营的时候,因为有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监督,我的整个状态都是积极亢奋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所以不会感觉到疲倦,相反,精神会很好。

如果你在自己的舒适圈,整个精神状态是放松的,精神状态一放松,我们的抵抗力就会下降,会经不住外界的诱惑,所以才会不自觉的去看手机,一看电视就停不下来,自我约束力直线下降,更别提能够做到像之前那么自律了。

可以说我之前能够坚持每天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写稿,都是因为环境对我的积极影响,并不是我自己拥有超强的自驱力能够做到足够自律,显然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所以,千万别高估自己的自律程度,也别低估外界环境的影响力,我们都是普通人,想要倒逼成长,需要外界的驱动。


04

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不断积累

如果问一个人什么时候成长的最快?

我的答案是把他赶出舒适区,让他进入一个具有一定压力的学习区,倒逼他成长。当然不是把他赶到恐慌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让他呆在学习区,这样的方式是成长最快的。

我也是一个特别懒,拖延,喜欢呆在舒适区的人,能够明天做的事情绝对不会今天做,但我又不想自己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下去。想学习,想成长,自己又没有自驱力,怎么办呢?那就抓住一切能够驱使自己成长的机会。

既然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学习,那么最好的办法只有靠外界了。

在写作能力上,抓住每一次约稿机会,积累写作经验。

从21天训练营第二期开始,只要文文姐(粥左罗合伙人)派发选题,我都会尽最大能力去写,不管能不能中稿,也不管这个选题我是不是熟悉,我都先答应下来我要写。

因为先答应了,所以无论如何硬着头皮也要写完,正是因为抓住每一次写稿的机会,我的写作水平才一步步慢慢好起来。

在运营能力上,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运营能力。

在21天训练营和高阶营担任班长、连长和助教助理的时候,只要有机会能够学到新东西,能够锻炼自己我都会主动去争取,在学习运营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学习写作能力。做运营非常锻炼一个人的用户思维,同样,想要写出好文章,你必须要懂用户思维。

在打造个人品牌上,抓住分享机会,倒逼自己成长。

9月份的时候,文文姐告诉我,粥老师的新书《学会写作》的出版方要和粥老师一起组织一次线上的分享会,问我有没有时间分享一下自己在写作营的成长经历,当时我就答应了。

之后为了分享我把自己从进入训练营以来的所有经历都回顾了一遍,写出了4000多字的分享稿,也算是学习写作以来的详细复盘。在这次复盘中,我不仅明白了自己有哪些收获,还看到了自己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一步步积累。

在上面所有机会出现时,我没有犹豫,第一步是抓住机会,第二步才去考虑我该怎么做。因为我已经答应了,所以没有后悔药,不管有多难都要克服去完成它。就好比9月份答应文文姐做线上分享一样,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做过线上分享,具体要分享什么内容,怎么写分享稿,我一无所知。

但是因为提前答应了,不会做,没做过,没有关系,现在开始学写,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分享稿要怎么写,有什么要点,要注意些什么等等。

通过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每次进步一点点,终会带来大改变。没有以前的积累,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写作能力,也不会在参加高阶营写第一篇稿子就能够中青云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能力,都是过去每一次积累汇聚而来。

所以,当我们内驱力不够时,借助外力抓住一切成长的机会,倒逼自己成长。


05

要有耐心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从今年4月份到现在11月底,我在训练营整整呆了差不多7个月,从最普通零基础的学员到班长、连长、助教助理直到现在的助教,了解我经历的学员都觉得我很厉害。

其实我想说,我一点也不厉害,我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很厉害,我只是用了最简单的方法,踏踏实实的去学习而已,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点的耐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这一点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讲究速度的时代,凡是都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去获取,外卖可以快、网购可以快,但是学习却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只有长期坚持才会有收获。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90%的人却还是想要速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学习一个新技能的时候,学一周可以,学习一个月可以,但学习一年不行,时间周期太长了,我等不了。

为什么在每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只是那一小部分人,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花10年、20年在一个领域去专研去深耕。



粥老师在直播的时候,经常会对大家说一句话:对于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之前他分享过一个星友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个星友私信咨询他,为什么自己学了课,也认真去写了,还是进步这么慢,粥老师问他有写到10万字吗,星友回答10万字那么多,自己写了连3万不到.........

写作也是一门手艺,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后还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才能提升写作水平,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在写作这条路上,我才坚持了短短的7个月,就超过了一部分人,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呢?时间越长,你向前成长的速度就会越快,慢慢的你会超过身边大部分人,成为这个领域塔尖上那一小部分人之一。

找到自己的目标,给自己足够的耐心,持续不断的坚持去做,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时间会回馈你想要的一切。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艾豆儿。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