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南陵模式”已在全市进行推广

2019-06-24   南陵县广播电视台

“以前厕所臭,上厕所不方便,孩子们回来住的时间短,现在可好了,厕所不仅进了屋,还没异味。孩子们回来也愿意多住几天了!”在南陵县籍山镇柏林陈村的陈双子谈到改厕的好处,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家里的厕所从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变成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卫生间,墙面和地面铺着白色瓷砖,淋浴喷头、抽水马桶、洗手池一应俱全。

2018年籍山镇共改造了5412座农村户厕,一举完成了三年的农村改厕任务,从老百姓不愿意,到主动提出改厕,到为改厕点赞改变生活方式,籍山镇农村改厕工作主要做法已作为“南陵模式”在全市进行宣传推广。

一个发明专利 改厕深入人心

走进南陵县籍山镇柏林陈村, 整个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水泥路干净清爽,村民家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窗明几净。74岁的陈光普老人正在自家后门的院子里浇菜,根据老人的意愿,厕所改造后的化粪池就在小菜园里,老人轻松的抬起化粪池便捷式可调盖板,干净卫生不说,施肥也很方便。“这一次改造,我就很满意,这个便携式可调盖板就是针对之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我们很欢迎。”

“便携式可调盖板”是籍山镇党委委员李小忠结合实际进行的创新设计,在今年3月获得国家实用专利证书。李小忠告诉记者,在2017年,陈村部分村民就进行了厕所改造,当时按照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后,虽然卫生间变得干净了,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化粪池井盖重难打开,下雨天容易水倒灌,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由于使用起来的不便,村民们对厕所改造也是褒贬不一。针对村民们反映的问题,李小忠带着施工队伍不断的摸索尝试,经过几个月的改进将对面层采取“凹槽式+市政污水井盖”的建设模式,创新研究出“便捷式可调盖板”, 提前做到防渗、防冻、防臭、防水、防晒、保安全“五防一保”的工作。

这一发明,不仅解决了改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还进一步的激发了村民参与改厕的积极性,提升了村民对改厕工作的满意度。通过镇、村、户联动, 2018年一举完成3年改厕任务,李小忠告诉记者“今年还有五百多户要求重新改的,他们是原来第一批第二批改的,现在看到第三批改的非常好,他们又提出申请重新改造。”

抓监管保质量 树立改厕好口碑

发明创新虽好,但厕所改造的工程质量的好坏,也影响到改厕的推广。 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土石方与地基处理,卫生洁具、化粪池的修建和安装,质量验收等标准,农村改厕的规范都写得很清楚,但具体施工成什么样又是另外一回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籍山镇从培训、监管、验收三个环节狠抓公厕施工质量。

“我们所有的培训不是施工方的老板,而是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是具体在一线操作,好坏也主要看他们”。李小忠告诉记者,针对三格式化粪池桶的组装,在施工前会邀请供货商技术人员现场演示、逐标段指导,确保每一名参与改厕的施工人员、监管人员成为行家。有了培训,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必不可少,针对改厕中的五个重要环节,籍山镇采取月调度、周现场办公、日监管,一旦改厕中发现问题,下发工作提示单,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我们去年改造了全镇五千多户厕所,每户厕所都进行了验收,确保改造一户达标一户,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一年的质保,以及后期的技术指导来保障。”

如厕环境好了 村容村貌悄然改变

农村厕改是农村环境变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改厕不仅改变部分村民落后的卫生观念,更重要的是帮助村民形成现代生活习惯。

原来陈村巷道会有一间简易旱厕,不仅不好看,尤其到了夏天味道更是难闻,通过村里集体改造,统一维护,村里的旱厕入户进院变水厕,不仅巷道平整宽敞了,村民卫生意识也提高了。“原来只管家里干净,现在看到家门口不干净,都格外的刺眼,还是整整洁洁更舒适。”

在推进农村改厕过程中,籍山镇将乡村环境提升同步推进,以清理各类垃圾、乱搭乱建、乱堆杂物、乱披乱挂户外广告及牛皮癣等乱象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引导广大改厕农户不乱接污水出入口,自行清掏粪便、粪渣,做到还田资源化利用,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有序。

来源: 今日芜湖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