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昔日的长春县公署。(来源:房友良编著《长春街路图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大经路国民优级学校。(来源:房友良编著《长春街路图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昔日位于大经路上的长春警察消防队。 (来源:房友良编著《长春街路图志》)
大经路,今天的长春人无比熟悉的一条街路。它是除大马路外,连接日本满铁附属地、商埠地、长春城的第二条街路,历史久远,历史上的长春厅衙署、吉林陆军医院、伪满首都警察厅消防署等单位都位于其两侧。但今天市民行走在大经路上,已经很难看到历史的痕迹了。
大经路,北起上海路、贵阳街与新发路交会处,南至南岭大街(今亚泰大街),全长2582米,平均路宽27米,由长春开埠局分别于1927年、1928年、1930年分段建成。要说大经路上曾经的历史建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长春厅衙署。
大经路上的长春“县衙”
在今天的大经路上,熟悉长春历史的人会告诉你,长春市一零三中学是昔日长春“县衙”所在地。长春厅北移后的厅址位于大经路1103号。1825年,长春厅从新立城迁移到宽城子(今南关区四道街一带)后,在此修建一座传统中式四合院衙署,后又经多次修缮。1889年长春厅升格为长春府,1913年改称长春县。伪满时期仍保留长春县公署,1946年国民党占领长春期间长春县公署改称县政府。1948年长春解放后,这里先后被长春市教养院、南关区大经路小学、大经路运输社和长春市一零三中学使用,曾经的遗迹几乎毫无保留。
昔日的军警设施
吉林陆军医院旧址位于大经路与西四马路交会处西南部,建于20世纪20年代。这座医院是一个大院落,前面有广场,建有楼栋平房。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该院落由伪满民政部、军政部与兴安局共同使用。1933年10月,由伪满新京特别市公署负责将此处改建成市营住宅124户,租给伪满政府官员居住。市营住宅分日本式3种、满洲式4种,不同标准收取不同租金。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拆除。
大经路与北安路交会处西北角原有一个大院,1927年12月长春县公署设立的长春警察消防队从位于三马路、四马路中间的队舍迁入,修建了10余间房舍和一座高20米的铁架瞭望塔。塔上安装警铃供报警使用,安装五色彩球以示方向。长春警察消防队是长春地方政府设立的专门从事消防的机构,1929年改称长春公安局消防组,长春沦陷后改称首都警察厅消防署,1935年迁至长春大街新建房舍。同年,原建筑拆除,在此成立大经路国民优级学校,校舍为二层转角楼房。1943年10月19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曾视察过该校。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校,1962年定名为长春第二实验小学。现在,旧校舍早已拆除。
交通管理机构
在今天的大经路与西三马路交会处西南角的活力城所在地,最早是伪满新京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当时的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建于1935年。伪满新京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日本关东军交通监督部批准成立的统一管理全市公交运营的企业,1937年改称伪满新京交通株式会社。1946年,国民党接收伪满新京交通株式会社,成立长春市交通公司。新中国成立后,在此成立长春公交公司,20世纪60年代原建筑接建一层,2010年拆除。原址上的新建筑为活力城。
一处市级文保单位
伪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展览厅旧址位于长春大街与大经路交会处西南角,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一层,原是长春巨商王荆山为开设商店而建的,具体修建时间不详。1940年7月,伪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在此设展,分动物、地理、矿物、物质、物理5部分,展出1200多件文物标本。开馆首月观众达5000余人次,同时出版《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时报》《国立中央博物馆论丛》《满族民俗图录》等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先后由长春市供销社和国营体育用品商店使用,现为商用。该处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在大经路与上海路交会西南角,是伪满新京收音机营业所旧址,当时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建于伪满时期,是专门经营收音机的商店。新中国成立后,由长春新药特药商店使用。20世纪90年代,原建筑被拆除。
信息来源: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