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个猴啊姐妹们
这个月简直就是追剧党的狂欢
各种制作精良的剧像喷泉一样涌上来
从《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
再到前几天终终终终于开播的《九州缥缈录》
本西已经有点嗑不过来了
真·军训式追剧
虽然这个月接二连三地出各种古装剧
但要论服道化精美程度
作为一个资深追剧狗
西姐可以很负责地说
《长安十二时辰》的服道化还原度
在这两年古装电视剧绝对能排前三
每一帧画面都是满满的电影质感
我印象中追过的古装剧
无一不是
各种韩式一字眉+裸妆红唇
稍微好一点点的
还想起给嘴角点俩小红点儿
强行和唐妆挂上钩
然而令我欢喜的是
《长安十二时辰》的妆容
却是还原度极高的真·唐妆
就连群演也不会打马虎眼
皆是各种风格不一的妆容
这部剧的化妆老师也透露过
基本上剧中出现的每一个妆容
都需要化三个小时以上
从底妆到眉毛、唇妆
都是从各文献和古代壁画中提取的灵感
尽力还原盛唐状貌
说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
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变迁
西姐个人还是最喜欢唐代时期的容貌
女性的妆容风格
皆是大胆且富丽
唐朝女人的精致程度
本西作为一个女人表示十分敬佩
所以今天西姐决定
尝试还原唐代极具特色的妆容
一起看看唐代的女人
到底多爱美
本文不是广告,我们和文中所推荐的品牌/产品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Ps:此文章为娱乐和致敬,非要对比的请出门右拐。
*文中出现配图均源于网络*
抱着一副“既然要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的心态,这次的模特我找了一个短头发的姐妹。(我为什么要这么为难我自己???)
模特儿
*编辑部短发担当*
懒星同志
毕竟是个 穷酸编辑 ,本西的钱还是选择全用在衣服上。
至于发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用的居然是这些……
果然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西姐也是尽自己能力来还原造型,自认已经把有限的道具用到了极致。
所以在发型和衣服道具上, 难免和真正的唐代造型有所偏差 。希望姐妹们 不要过多纠结,靴靴
盛唐时期
酒晕妆
要说唐代女子妆容,可以分为 白妆 和 红妆 两种妆面。
在 初唐时期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女性的妆容衣着上,虽然有些许富丽的表现,但总体还是偏向于 自然素雅的白妆 。
直到 盛唐 ,国力达到鼎盛时,女子们开始疯狂沉迷各种 浓艳的红妆 。
盛唐的女人不仅爱发明千奇古怪的眉毛,还喜欢往脸上涂抹浓郁的胭脂。 女性不分贵贱,皆喜爱将整个脸颊涂满胭脂。
她们对妆容的看重程度,诗人李贺在《恼公》中就描绘过女子清晨上妆时的情景:
注口樱桃小,
添眉桂叶浓。
晓奁妆秀靥,
夜帐减香筒。
而红妆中最出名(也最夸张)的妆容莫过于 酒晕妆 。顾名思义,追求的就是酒后面红耳赤的效果。
唐宇文士在《妆台记》中便有记载:“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 浓者为‘酒晕妆’ , 浅者为‘桃花妆’ 。”
像《长安十二时辰》中檀棋所化的便是酒晕妆,实不相瞒,她一出场就惊艳到我了。
所以第一个妆容,西姐选择檀棋同款“酒晕妆”。
唐代女性的 化妆步骤共有七步 :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在盛唐发明的上百种眉形里,我挑了和檀棋同款的弯眉。虽省去了点面靥和描斜红,但还是保留了盛唐时期女性妆容的主要特点—— 大面积的胭脂 。
这个酒晕妆出来的效果西姐是挺喜欢的,就连钢铁直男摄影师都表示在接受的范围内,也难怪唐代的女人会如此痴迷这个妆面。
中晚唐时期
仕女妆
唐代的民风开放,唐代女子对于外来的文化接受度极高,追求与众不同。唐代的眉形更是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
在唐玄宗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像鸳鸯眉、小山眉、五眉、倒晕眉等上百种眉形。
不夸张的说,唐代女子画眉, 可以365天都不带重样 的。
在初唐时期, 流行宽而阔的蛾眉 ;到了唐玄宗时期, 则流行细长的眉毛 ;而到了晚唐,便是 流行短小的桂叶眉 。
而在那么多眉形中,能让西姐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桂叶眉。
不少明星在影视剧上,为了更贴近历史,也有尝试过这样短而小的眉毛。
在晚唐时期,桂叶眉的流行程度可以称得上唐代流行眉形榜榜首。
在出自晚唐的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六位衣着艳丽的仕女画的便是桂叶眉。
(《簪花仕女图》局部图)
这幅画西姐印象特别深刻,每次看到这几位仕女,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唐代国运昌盛的场景。
所以第二个妆,西姐决定还原这幅画中的 仕女妆 。
这幅名画中的仕女妆其实就是前面我所提到的 白妆 —— 白脸短眉小唇 。
不像红妆一样运用大量艳红的胭脂,而是把妆容的重点都放在 眉毛和嘴唇 上。
这样的眉形放在唐代,确实很符合那时女性 追求独特 的风格。
然而我们的摄影师小哥却是发自灵魂深处对这个眉毛的不理解……
不过这也让西姐有所好奇:那时候的男人,对于这个妆容是抱有怎样的看法?
末唐时期
时事妆
唐代的女人们对于唇妆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对于唇妆的形状,以小巧圆润为美,那时候的 樱桃小嘴才是主流审美 。
其实唐朝的唇形和眉形一样繁多,直到晚唐时期唇妆便有 17种之多 。
而我国最早出现的“口红”,便是唐人以蜂蜡和各种植物,调配出赭红、朱红等多种色号的 唇脂 。
但到了元和时期,因受吐蕃影响,唐代的女人们便开始喜欢上非常“丧气”的妆容。
白居易在《时世妆》中描绘的便是 元和末年长安女子 的流行装扮: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指的就是“丧气十足”的 八字眉 和用乌膏涂抹出的 黑唇 。
emmm……这个“乌唇”让西姐突然想到,影视剧中 各种黑化的反派角色 。
所以元和年间的长安女子喜爱的妆容,到底“丧”成什么样?
西姐尝试根据这首诗去还原一下当时盛行的 “时世妆” 。
这个 妆容重点 整理起来就 三个 :嘴唇乌黑、眉毛八字,脸上涂满赭色胭脂。
融入了吐蕃文化后的唐妆,确是和之前盛行的红妆有所不同。
虽然白居易在诗中大肆吐槽这个妆面“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但出来的效果直男摄影师终!于!夸!好!看!了!(天知道让他开口夸好看有多难
)
看来现代男人和古代男人的审美真的是 天壤之别 ,在我看来,唐代士大夫疯狂吐槽的“病态美”也并没想象中那么惊世骇俗。
西姐记得有人说过,唐代是男人的春药。但唐妆之美同样也能让女人着魔。
我之所以热爱唐代,不仅是因为它的繁华昌荣,更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乐于去尝试和接受各种外来文化。
不过做仿古妆 三分基于史料,七分靠推敲 。西姐是在基于历史的情况下,根据现代审美做适当调整。所以最后我还是得提一句: 此文章仅当娱乐和致敬! !
最后的最后,再分享一个仿妆小花絮——关于吸管的神奇用法。
来源:姐教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