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补课、不刷题!”15岁科学小网红大声说“不”的背后

2019-11-18   语文道

15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15岁的高一学生谈方琳就读于华东师大二附中,参加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

作为现场最年轻的参会嘉宾,谈方琳同学因为一项名为“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组数估计”的数学成果,以“少年科学家”的身份引发了全网的热捧。

这是她第二年参会,去年还在读初三的她,就成为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座上宾。今年继续参会的她仍是“最年轻”记录保持者。

长相清秀的谈方琳在会场上听得很认真,两只手握着拳头,托在腮帮上……看上去和一般认真听课的高中小女生没什么区别。

然而,这位“普通”小女生获得的科研成就却一点儿也不普通。如今也不过15岁的她,早在初中阶段就凭借课题“斐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一项;“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上海市科学技术学会主席奖(唯一初中生获奖者)、一等奖。

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那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被称为“全球最强大脑”的聚会,受邀参加的都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包括44位诺贝尔奖得主、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等科学大奖得主。

促进科学家与青年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一个重要内容。论坛今年还邀请了12名青少年科学家,他们大多出生于2001年到2004年,每个人都是像谈方琳那样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胡诗成,她今年5月就在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得了能源化学学科最佳奖和一等奖,课题名字是《蚕丝衍生的高分散Ni,N共掺杂纳米碳及电催化CO2还原》。

她也因此成功获得了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甚至受邀出席今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

高二学生蒋骋昊也是参与者之一,他曾经荣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研究的课题是《丝素蛋白基组织粘合性水凝胶制备及其应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研究》。

据新华视点报道,他研发的一种溃疡药物配方引发了牛津大学院士的兴趣

参加论坛的还有杨鸿嘉,他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和15岁的谈方琳一样,这也是他第二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了

凭借《天然抗氧化剂在降低重金属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毒害作用初探》,他获得了“第2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这些00后的“最强大脑”,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成就,少年未来可期。

看到这些“少年科学家”们,网友纷纷惊呼“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1. 作息规律,热爱生活

在我们想象中,学霸应该都是“头悬梁、锥刺股”,学到清晨鸡打鸣。

但媒体在采访高考状元时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死读书,他们大多作息规律,习惯早睡早起,平时也挺会玩的。

广西南宁的高考理科状元杨晨煜总分730分,刷新了广西恢复高考以来理科总分的记录。

他不仅是学霸,还是兴趣爱好广泛的全能学霸。喜欢书法和绘画,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长,参加过学校的足球联赛,平时喜欢看纪录片,对科研有兴趣。

其他高考状元也都有自己的爱好,喜欢交流,热爱运动。

一位资深班主任曾说,班里优秀的学生从来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该玩的时候尽兴地玩,该学的时候认真地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高度自律

乔布斯曾说过:未来,属于自律的人。

一位高考状元的母亲在谈及“如何养成学霸”时,反复强调了一点:“作为家长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

自律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自律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因为自律,所以大多数学霸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被周围的事物打扰。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专注认真,根本不需要大人在一旁催促监督。

3. 喜欢阅读,善于思考

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是许多学霸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

北京语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孙婧妍说: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还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

同时,他们又善于思考,热衷逻辑与推理。这种习惯使学霸们不容易偏科,能兼顾好各科成绩。

4. 计划清晰,善于总结

前段时间,“清华学生的计划表”上了热搜。

这份计划表清晰地记录了清华学生一天之内,每个时间点要做的事情。

这份计划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并不适用,但也反应出了学霸们在学习上都有清晰的计划。

北京高考状元梁思齐说平常自己用来放松的时间很多,但学习起来效率就很高,学习的时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就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都做。

除此之外,学霸们还善于总结,纠正错误。

96%的状元并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状元都会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集。

做题不在量在质,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5.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学霸们的背后并没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状元们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像朋友一样。

拿“诗词才女”武亦姝的家庭来说。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中藏书众多,随处可见各类书籍。

只要你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

无事的时候,一家人就坐在一起读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诗词接龙”,谁输了谁就做家务。

是父母对武亦姝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使她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诗词才女。

当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夺冠后,被各路媒体冠上“天才少女”的称号。

武亦姝的妈妈却说: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因,在家庭。根,在父母。

他们在青春年少时,写下这样的故事。拼搏的青春最为可贵,为梦想努力的人都闪闪发光。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更好的自己!

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敢想敢做,阔步向前,为梦想拼搏的你,也会如此闪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