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离春节已经没有几天时间了,一年一度的春晚成为了不少观众最关注的节目,毕竟春晚对于不少人而言还是每一年最大的晚会和狂欢。而每年春节前的嘉宾阵容自然也是不少网友猜测的对象,最近春晚语言类节目进入到终审环节,作为每年最受关注的类别自然吸引了大量的目光。
据媒体在场外守候拍到的照片来看,这次语言类节目有十个参加了最后的审核,而最终可能只会留下其中的七个,在拍到的明星当中,除了沈腾、贾玲。潘斌龙算是小品演员外,沙溢、闫妮、王迅算是喜剧演员外,其他大多数的都只能算是偶像和明星,甚至这其中还包括了谢娜这个主持人。
这样的节目阵容,自然引发了网上不小的讨论,有不少人认为都说了是语言类节目了,怎么这偶像明星还是占据了一半之多,难道会说话就代表会演小品了吗?要知道小品跟演戏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包袱和语言的表达都是其中最精彩的地方,而这些没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明星显然都无法具备这样的条件。
说起来这些年春晚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是作出了很多的改变,比较巨大且看的到的就是邀请的年轻偶像是越来越多,从之前上春晚是一种荣耀和实力的认可,到如今这种实力似乎越来越打折扣,甚至有的偶像出道也没几年,作品还没多少人知道就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
而如今这些年轻的明星或者偶像,不仅染指了大部分歌唱类节目,如今在语言类节目中也是大量的出现。原本节目就应该是件术业有专攻的工作,谁会什么谁就做什么,谁在这行干得好,就请谁来干。但如今请明星偶像来演小品,却容易给人一种货不对板的感觉,而喜剧效果更是遭到质疑。
其实这小品节目中加娱乐圈明星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春晚上,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了这种模式,毕竟很多小品都有夫妻或女性的戏码,因为女性小品演员太过稀缺,所以很多时候都会由一些明星跨行出演。可以说他们的出演变成了一种锦上添花的存在,比如郭冬临的好搭档牛莉,跟冯巩合作过的周涛、朱军等等,都在春晚上大放异彩。
不过如今不少小品中,往往连一个真正的小品演员都没有,比如之前谢娜、鞠婧祎、王迅和杨迪的小品,里面的四位都不能算是真正靠小品吃饭的演员。所以在如今的小品圈,从终审的态势来看,不少人都担心明星和偶像最终会成为语言类节目中的中流砥柱。
其实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春晚希望吸引更多年轻的群体外,老一代小品演员逐渐谢幕也成为了原因之一,比如每年人们都会猜想的朱时茂和陈佩斯,这些年频频期望回归的赵本山、宋丹丹等等,都是之前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顶梁柱。
而如今冯巩也不再成为每年固定的角色出现,潘长江和蔡明也都面临了年事已高的问题,想要如此密集的排练和演出,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所以这次终审的镜头中,唯一称得上是老一代喜剧人的,就剩下了郭冬临一人,不少人对于当年语言类节目的情怀,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除此之外,小品类演员逐渐减少也成为了明星和偶像频繁出现的一个原因,这些年小品的市场逐渐缩减,基本除了春晚外,能给他们发挥的舞台不多,就连跨年也基本变成了清一色的演唱会模式。所以小品类节目其实有些后继无人的态势,虽然最近几年也有贾冰等人的出现,但对于观众想看语言类节目的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现如今不少人对于明星和偶像究竟能不能演好小品的质疑,也不太妥当,毕竟春晚再怎么吸引年轻群体,他本身依然是国内最好的晚会,等级和品质还是可以保证一二的。再者小品好不好除了演员本身外,好的编剧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如果编剧不错的话,也会出现《卖拐》、《吃面条》等经典作品,所以对于春晚还是抱有期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