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耳机才听得懂吴亦凡新歌?粉丝不要把偶像推离了大众

2020-04-30   娱乐小柒

流量的歌声如何出圈成为了困扰一代代偶像歌手的答案,是在粉丝的赞美声中自我陶醉,还是努力拼搏希望得到大众认可,每个人也各有各的想法。而最近吴亦凡又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对比隔壁肖战的红红火火,吴亦凡这次的新专辑显得有些冷清,甚至说不像是一个流量歌手。

6元四首的专辑的销量并没有卖的令人满意,作为一个流量出身的歌手,销量原本就应该是他们最能打的领域,但是如今低调的吴亦凡却似乎没有了这样的冲劲。对比其前几张反响强烈的作品,这一张显得有些冷清,也让不少观众鲜少知道吴亦凡新歌的事情。

不过知道的少却不代表没有争议,这张《testing》依然充斥着十分强烈的电音风格,电音似乎成为了吴亦凡音乐的标志,但是就目前的反响来看,大多数的作品都让观众有些接受不了。甚至有人表示给一个IMac和变音麦克风,一天能出十首,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能看出不少人都认为这音乐有股流水线制作的感觉。

在评论中不少路人和自称粉丝的都指向了一点,吴亦凡的音乐似乎已经开始下滑了,如今吴亦凡已经30岁了,在流量偶像的领域已经走了多年,如果如杨天真说张艺兴的来评价吴亦凡的话,他也确实该多贴近贴近生活,要不然没了少年的冲劲,没了生活的感悟,文思枯竭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对于网友这种吴亦凡音乐下滑的声音,却有粉丝表示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绝对必须戴上耳机听,还要戴上3000元以上的高端耳机,随后还表示自己用3000元的耳机觉得这歌曲实在是太好听了,所以希望楼主戴上高端耳机后再来下结论,不要那么草率。

而这样说耳机问题的也并非一个粉丝,有粉丝就表示换个好耳机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会发现很多的小心思。听懂吴亦凡的歌曲需要3000元以上的耳机,这种论调显然在粉丝圈子里并非个例,拿个好耳机才能听的出好音乐似乎也成为了粉丝都认可的事情。确实有些破耳机听音乐就是不舒服,但是把一首歌曲的品质归结于耳机,是不是也算是一种牵强的借口呢?

其实这些年不单单发生在吴亦凡身上,如今的乐坛很多歌手在发一首新歌后,几乎就会遭到粉丝的各种解读,什么细节用心、设计独特、思想高深、理解非凡,甚至很多粉丝能洋洋洒洒的写下一篇长作文来分析这首歌到底表达了什么,甚至逐字逐句的扣每个话的含义,然后将这首歌尽可能的在思想上拔高出好几个层次,甚至达到忧国忧民的感觉。

3000元耳机才听得懂吴亦凡新歌?粉丝不要把偶像推离了大众

一首可能都没有走出过录音室的歌曲,也能被解读的是看过了大千世界后产生的感悟,而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让这首歌在被谈及是显得更加的高大上,也让自己作为粉丝显得更加的专业。所以翻开流量歌手音乐的评价,常常能看到粉丝洋洋洒洒的说了很多路人都听不懂的词汇来夸赞,而路人往往只会说一句“难听”。

而如今粉丝表示需要用高端的耳机才能听懂偶像的音乐,无疑也是在对不少觉得难听的路人宣称,你听不懂是因为你格调不够高,不是因为音乐不行,而是听众不懂。粉丝将偶像音乐一点点拔高,各种含义理解和设计,将音乐变的复杂而晦涩,为的似乎就是在别人说不好时,可以站在一个高端大气的高度去指责路人太low。

而在粉丝的这种不断渲染下,偶像也会认为自己的音乐是高端而上档次的,自然不是什么人就能理解和享受的,所以外界对我的批评并不是自身的音乐有问题,而是大家层次不够达不到理解的水准。就算层次到了,那么也有可能是你的设备不行,这种牵强的解释让人不禁疑惑,难道自己用大喇叭听的音乐就不好听不深奥了吗?

高级感成为了许多粉丝在夸赞时的必要词汇,众人皆醉我独醒也让偶像的音乐越来越变成圈地自萌的产物,粉圈和路人直接的隔膜也导致偶像自身不知该如何选择。而一句:“你不喜欢的话,这首歌也不是为你写的”,就更有一种自己的音乐与他人无关的意思。

3000元耳机才听得懂吴亦凡新歌?粉丝不要把偶像推离了大众

确实如今的流量歌手不必像之前那些歌手那样,为了市场每次发歌都要慎重考虑能否打动观众,现在的流量歌手越来越有任性的资本,自己发歌全凭心情,毕竟自身拥有流量的情况下已经会有人替自己买单。没有了市场的顾虑,也没有生活的忧虑,再因为粉丝不断鼓吹的高级感,流量歌手其实跟大众审美是渐行渐远,流量歌手不知道大众喜欢什么,大众也不知道流量在玩些什么。

粉丝不断的往歌曲上套一套又一套的理解和观念,从侧面来看其实也反应了歌曲本身的单薄,我觉得好的音乐是不需要任何话就可以打动人的,而不是粉丝解释一番后还要再加上一些造价不菲的外界设备。而鼓吹的高级感也会像皇帝的新衣一般,被人一拆就破,毕竟没有谁会为了单纯的高级感听歌,要不然为何不去直接听歌剧呢?

​对比原来的音乐人,如今的流量歌手少了很多生活上的压力,也少了很多事业上的压力,在缺少了这种压力的束缚下,很多流量歌手更倾向于一种野蛮的肆意成长,不管市场究竟如何看待,我做的就是属于自己的音乐。再加上一群粉丝在后面的追捧,其实是把歌手逐渐推离了大众,当然歌手确实是没有必要迎合大众,可以走自己的音乐,但当大众不认可说“难听”的时候,也不应该去责怪大众不理解,不懂得欣赏,毕竟高级感和高端设备也不是每个路人都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