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南晓镇大满村是一个边远的山村,传统的水稻、甘蔗种植无法让村民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道路。面对家乡发展的落后状况,大满村青年农振飞勇敢地站出来。他与村委、扶贫工作队商议,利用家乡的青山优势和遍山的竹林带领村民发展中华竹鼠养殖,让村民跳出传统的种植模式,走上一条特种养殖的致富道路。
农振飞是大满村团腾坡人,早在2009年就投资40余万元,与姐姐一起养殖竹鼠,成为家乡人眼中小有成就的实干派青年。基础设施落后、无村集体经济、传统产业水平低、新兴产业起步晚、致富能人缺乏,成为困扰大满村发展的巨大“瓶颈”。“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为家乡奉献热血青春,带领村民致富,这是长期以来农振飞萦绕心间的质朴梦想,他决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
“大满村竹林资源丰富,竹鼠养殖是一条适合大满村走的致富路。只要贫困户勤劳肯干,都能学到竹鼠养殖这门技术。”2014年,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农振飞返乡成立了广西振农养殖有限公司,发展中华竹鼠养殖。为促进村民增收,带动群众共同创业就业,农振飞于2016年成立了南宁市良庆区宜民中华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中华竹鼠特种养殖,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要顺利推进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闯过“两道关”:一是盘活发展资金。为解决贫困户的发展资金问题,大满村创新推广“四方合同”的扶贫运作模式,即以小额信贷为载体,合作社、农户、银行和政府签订“四方协议”,由金融部门对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并发放扶贫贷款资金;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资金入股到合作社。二是破除心理魔咒。陌生的“四方合同”模式在推行初期不被村民接受,农振飞主动沟通征得村“两委”的认同与支持,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宣传动员,终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在村“两委”和农户的支持下,“四方合同”扶贫运作模式在大满村顺利推开,共有72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农振飞的竹鼠产业由此在大满村扬帆起航,一条富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开始铺就。如今,大满村还成功引进了土鸡、肉鸽养殖等特色项目,全村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多元化的产业模式带动下,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免责声明:本头条号发布的转载内容及配图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内容真实性由原作者保留,本号不做承诺,如涉及内容、图片的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图文/南宁晚报
编辑:南宁市农业信息中心
法律顾问单位:广西法严律师事务所
如需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南宁农业”今日头条号,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