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对古代的影响有多大,雍正都为眼镜“推广代言”

2020-06-12     每天分享一点冷知识

原标题:眼镜的发展与起源,古代人也有戴眼镜,雍正都为眼镜“推广代言”

眼睛近视是许多人的烦恼之一,由于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过度用眼很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当高度近视的人没戴眼镜走在路上时,很容易遇到打招呼的"陌生人",基本是2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

小编不禁在想,现代人近视了可以去医院或眼镜店配一副合适的眼镜

那在古代,人们如果近视了该怎么办?

眼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68年,当时的科学家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透镜,不过当时透镜的作用是用于光学目的

而最早出现眼镜的画像,是由14世纪意大利画家托马索所绘制,画中可以看到一位老者在用透镜阅读书籍

直到1784年,美国发明家杰明·富兰克林由于自己有近视眼和远视眼

他用两副镜片合成制成双重焦点镜片,发明了远近视眼镜。

PS:百元美钞上的头像就是富兰克林

或许许多人认为眼镜是在清朝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其实早在明朝中期,中国就出现了眼镜的痕迹(明朝1368年—1644年)

据历史记载,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在90岁高龄还在写小楷,要知道40岁以后会开始出现老花眼,之后会随着岁数增长越来越明显,更别说上了90岁高龄的田艺蘅

田艺蘅曾在《留青日札》描述:"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

以上描述都足以证明明朝时期已经出现眼镜,也证明了田艺蘅使用了老花眼镜

PS:原图没有眼镜

不过当时制作眼镜的材料是由昂贵且稀少的水晶材质制成,属于奢侈品,所以这时候的普通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的

直到明朝末期,眼镜的身份才发生转变

当时的苏州有一位工艺优良的眼镜技师孙云球,他发现大家使用单片镜用起来很不方便

而且不同年龄层的近视度数都不一样,所以他首创了随目对镜的验光方法,并考虑了老花眼、近视眼、远视眼的痛点,利用凹凸镜原理研制出不同光度的镜片。

令人惋惜的是,孙云球在33岁时因病逝世

他在生前写了眼镜制作与科学研究的著作《镜史》

里面描述了数十种光度镜片的科学研究与制作方法

并让作坊根据他的制造技术,系统化制作出眼镜,并开始推广和制作

这才让原本定位昂贵高端的眼镜,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品"。

到了清朝时期,眼镜的制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

当时的雍正可以说是眼镜的“推广代言人”

由于雍正40多岁才登基皇位,每天都需要批阅大臣的奏折

得到深夜才能休息,而视力正在逐渐下降

历史记载雍正是个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例如这是雍正授权画家为他画的英伦风画像,可以看得出雍正内心对事物的尝试

所以雍正也尝试这个可以改变老花眼的小物品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图片来源:故宫淘宝

雍正吩咐其他人为他制作了老花眼镜,而且是35副眼镜

雍正还会按时辰来搭配不同眼镜,可以说是十足的眼镜控

并命人将这些眼镜放置到他经常出入的地方,让他经过圆明园等地方的时候,可以随取随用,让工作放松两不误

雍正除了自己戴眼镜外,他也推荐其他人使用眼镜,古代的泼灰处是专门处理故宫建筑原料的岗位,他们处理的原料由石灰等原料组成,长时间接触对眼睛容易有伤害

雍正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跟负责人说,让造办处造多几副眼镜出来,分发给泼灰处使用。

虽然野史中的雍正冷酷刻薄,但真实的雍正勤政爱民,他在位13年实行了许多对老百姓有用的制度,并整治贪官污吏。

如今的眼镜制作工艺更加精美精良,验光更加精准,但我们日常生活还是得注意保护眼镜健康,防止近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ldHp3IBd4Bm1__Yn7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