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谭志明为村民义诊。
院长张富强(右)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
名医骆焕荣为村民义诊。 本版图片由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10月16日,一支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赴龙门县龙华镇蓝滘村为村民送医送药送健康。这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义诊暨慰问贫困户活动,由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医疗队、志愿者一行共48人开展义诊咨询、免费发药及扶贫慰问,其中包括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谭志明、副院长骆焕荣两位惠州市名医。医疗队设有心理睡眠科、精神科、风湿疼痛科、内科等展位,并提供血糖血压检测服务。活动旨在切实解决村民看病就医实际问题,为村民送健康、送温暖,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在鹅城大地,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过53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发展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自2016年全面开展蓝滘村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医院不仅外派第一书记下沉驻点成立精准帮扶组,医务人员还定期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民情,实施精准帮扶。通过多方位、多举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医院在帮助改善村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宣教检查,健康义诊显大爱
当天一早,义诊团队便抵达蓝滘村,村民们早已挤满了义诊现场。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富强作了动员讲话。他强调,医务工作者守的就是敬业奉献的初心,担的就是守护患者身心健康的使命。开展义诊活动,意义深远,希望医护人员、志愿者高度重视,以专业能力展现敬业风范,以绵薄之力为蓝滘村全体村民送来温暖。
“走路经常一拐一拐,脚痛、直立不起来。”一位70多岁的婆婆来到了风湿疼痛科的展位前,惠州市名医谭志明为她进行了详细检查,并针对她的病情给出了诊疗意见和详细的病情指导。义诊过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热情接待前来就诊的村民,仔细询问他们的病情、病史,认真为每一位村民进行身体检查,开具处方,耐心地解答咨询,面对面向村民宣传了健康扶贫,讲授了健康生活知识、扶贫政策等相关内容,提高了村民对健康扶贫的认识了解,也增强了村民的健康生活意识。同时,义诊团队还向贫困户发放了保健药品等帮扶物资。当天上午,义诊团队共进行心理咨询、精神疾病、测血压、风湿疼痛诊疗等300余人次,免费发药12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3000余元,活动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八有”脱贫,倾力帮扶惠民生
据悉,本次义诊活动的开展是医院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健康扶贫”战略的具体体现。谭志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大家防病治病的能力。
作为蓝滘村的对口帮扶医院,谭志明指出,打好三年脱贫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首先,力争到今年底,蓝滘村11户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部相对贫困户脱贫出列,实现“八有”脱贫目标。其次,要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根据贫困户的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方案;做好项目帮扶推进,支持贫困户养牛、养鸡,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承接,驻村工作组要积极协调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人口计生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贫困农户,解决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户一策”,靶向精准扶贫
蓝滘村位于龙门县龙华镇东南偏西,是市级贫困村,下辖15个村小组,登记户籍328户,总人口1380人,共有“两委”干部5人,有中共党员58人,特色主导产业以种植柑桔和林业为主,村集体年收入约为3.58万元。目前,市第二人民医院帮扶的贫困户共19户,其中有劳力贫困户11户,无劳力贫困户8户。
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驻龙门县蓝滘村扶贫工作组长李伟指出,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最大限度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好方法,因此,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重要任务。自2016年4月开始,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任务的部署,成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先后选派两名年富力强、作风过硬的党员到驻点村任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组入驻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各自然村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并组织医护人员为村民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同时,驻村第一书记还制订了精准扶贫计划书,细化责任分工,采取“点对点”帮扶、“一对一”救助、“一户一策”帮扶等多种方式,对扶贫对象因人施策,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提升精准健康扶贫效果。
经济支援,排忧解难办实事
帮要帮好难点,扶要扶在实处。在进村入户的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协助村两委抓好新农村建设。完善12个自然村的路灯建设,捐资建设村民服务中心,修葺学校门窗、改善教学环境,装修村卫生站以提升诊疗环境……从2016年4月以来,医院先后投入了50多万元用于改善蓝滘村的人居环境,帮助贫困户脱贫。在已经投入对道路、水利设施、村服务中心进行帮扶建设的基础上,2018年医院又投入4.5万元帮助村委新服务站添置空调、办公桌椅、文件柜等。
同时,按照贫困户脱贫要达到的“八有”要求,及时整理台账、档案,录入各类信息采集表、扶贫系统信息,配合县、镇扶贫办搞好其他资料填报。精准帮扶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切实为蓝滘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医院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锤炼了党性。
志智双扶,树信心、迎生活
从蓝滘村到龙门县区有80多公里,为了帮助落实村里的教育保障措施,争取贫困户的教育补助。驻村第一书记李雪源多次开车亲自带着他们来回80公里到县教育局、龙门中学、县扶贫办帮助贫困户子女争取各类教育政策补助,保证补贴能够落实到位,约有17名贫困户学生受益。他深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志智双扶”。对此,医院积极发挥在精神诊疗、心理评残方面的优势,帮助贫困户收集评残资料,减免评残相关费用;还帮助贫困户朱木胜联系其它医院,解决其就医问题。
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用水,有家庭用电,有电视信号,有互联网信号,有享受义务教育,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为了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达到“八有”保障,驻村第一书记还对贫困户进行思想帮扶,不定期走访贫困户家庭及成员,开展心理疏导。
落到实处,温馨关怀暖民心
“感谢村委会和医生们对我的倾力照顾。没有你们,我可能现在还住着土房子,下雨的时候,经常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在走访贫困户的义诊过程中,钟阿姨表达了对村委班子和医生的感谢。原来,钟阿姨一家是精准扶贫户,原来家里经济条件较差,只有钟阿姨一个人抚育两个小孩,既要养家又要带小孩,生活负担重。2016年,时任第一书记的蒋晓军入驻蓝滘村后,了解到钟阿姨的特殊情况,帮助其申请了危房改造。如今,钟阿姨一家住上了红砖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扶贫的道路上,医院和村委班子始终全力以赴,以温馨的关怀鼓舞着贫困群众的心。钟阿姨的情况只是扶贫路上的一个缩影。2018年,村里有两户贫困户因垫资建房,亲友临时借款暂存在银行,被民政部门认定超出低保条件,取消了低保供养。李雪源了解情况后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最后争取回半年的延续保障金,同时也向这两户贫困户宣讲政策,化解矛盾,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此外,在贫困户入股的县专项扶贫项目上,物业及光伏分红收入也能够保证及时到账,11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每人均有997元的分红收入。“扶贫就是为民服务,就是要落实到细节处。”李雪源告诉记者。
“输血”也“造血”,实现脱贫致富
蓝滘村一直是以传统种植业和林业为主,这些年来在市场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村里的农产品也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导致村民收入低迷。李雪源积极协助推进蓝滘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想方设法探索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新办法,对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调研,选准发展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结合蓝滘村现状及地理位置,医院驻村干部考虑到光靠医院的帮扶无法达到贫困户自身脱贫的“造血”功能,于是针对贫困户情况积极出谋划策,鼓励贫困户贷款发展养殖。
为此,驻村第一书记联系了龙门县农业银行,带着银行工作人员到贫困户家中查看场地,讲解发展养殖的前景,随后银行同意贷款给3户贫困户每户3万元,通过发展养鸡、养牛、养鱼等措施进行造血帮扶。另外,驻村干部还组织有劳力农户与县农业局牵头联系的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的后顾之忧。
贫困户朱海银,自身腿部有残疾,多年在村里从事保洁员工作。按照原有工作收入,朱海银的收入既要承担小孩的教育费用,又要负责家庭支出,生活比较困难。通过向龙门县农业银行贷款3万元,朱海银养殖了10头小牛。“每头小牛成本是4000元,养两年可以放到市场上卖,每头牛大概能卖到8000至10000元,对我们家的经济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他告诉记者。与朱海银一样享受贷款补助政策的,还有卓大叔。卓大叔今年50多岁,老婆、儿子均是精神障碍患者,他既是家庭经济的唯一来源,也是照顾妻儿的唯一人手。驻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也帮助其向银行贷款了3万元,而后购入30余只小鸡苗进行养殖生产,让他既能实现脱贫,也能在家照顾妻儿。
争取企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此外,驻村第一书记还积极协调县镇内企业,开发提供适合贫困户就业的工作岗位,配合人社部门开展贫困户就业培训,力争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七一”、中秋及春节,医院均深入到蓝滘村走访慰问特困党员、五十年党龄党员、五保户、低保户及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帮助其家中应急。同时,医院还每年组织开展6.30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发动全院干部职工捐款,2018年各类慰问金共31800元。医院还组织医疗队到蓝滘村义诊,送去党的温暖和领导的关爱。
健康扶贫的扎实推进、改善民生的强力保障、村容村貌的日新月异……三年多来,一张张“扶贫账单”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医院对蓝滘村的帮扶,市第二人民医院交上了一份厚重的成绩单。谭志明表示,医院将继续“精准”发力,稳步推进扶贫工作,为蓝滘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贡献。
相关链接
扶贫故事在路上
探索“标本兼治 综合开发”扶贫路
2016年4月,龙门县龙华镇蓝滘村第一任驻村书记蒋晓军上岗。在此之前,他从部队转业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更连续两年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接受扶贫任务时,蒋晓军的妻子身怀六甲,父亲也因中风偏瘫正卧病在床,但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加入到扶贫一线的队伍当中,并向组织保证完成三年扶贫攻坚任务,绝不辜负组织所托、群众所望。到岗后,他立即着手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任务。通过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下,驻点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多种举措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地改善了村集体的经济,村“两委”建设得到了加强。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蒋晓军深入结对帮扶村,调查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他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深入交流,切实掌握制约贫困户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出主意、想办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帮助什么”的原则,他探索除了标本兼治、综合开发的新路子。针对贫困户和蓝滘村的具体情况,蒋晓军制订了帮扶内容、帮扶方式、工作步骤以及阶段性目标的年度帮扶计划。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蒋晓军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深入村民、访贫问苦,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筹资金送项目,村里称赞“来了个好书记”
针对蓝滘村的实际情况,蒋晓军从村民最盼、最急的事情入手,协助村“两委”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他组织修建调蓄水池、改善全村道路、住房、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只要是村里乡亲们迫切需要,他都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为村里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全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在医院的支持下,驻村干部为贫困户发放了960余只鸡苗及48包饲料,建议贫困户们采取圈养和散养相结合的方式饲养,每户贫困户单单在种养鸡苗这个项目上就收益3500元至4000余元不等,贫困户个个都称赞“村里来了个好书记”。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发展特色农副产品,蒋晓军还帮助贫困户通过多种形式销售蜂蜜400余斤,增收8000余元,将扶贫落实到实处。
“扶贫是雪中送炭,非锦上添花”
蒋晓军为贫困户脱贫工作操碎了心,然而,面对家人他却常常心存愧疚。2016年8月18日上午,正在龙门县开着扶贫工作会议的蒋晓军接到了家里身怀六甲妻子的来电。电话里,孕晚期的妻子告诉他突然感觉不舒服,得马上去医院,但由于距离的问题,蒋晓军未能在第一时间赶回家将妻子送往医院。也正因为这样,孩子出生的时候重度窒息,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夭折的风险。随后,孩子被紧急转往广州市珠江医院救治,“虽然孩子是抢救过来了,但是由于重度缺氧导致脑瘫”,蒋晓军一度哽咽。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也将是他这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
得知蒋晓军的情况,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到场看望并给予慰问金,随后在院党委及各个部门的关心下共募集善款用于治疗孩子的病情。当接到这笔善款的时候,蒋晓军表示,他从不后悔选择走扶贫这条路,他将化悲痛为力量,依然坚守在扶贫的岗位,没有任何怨言并努力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坚决完成扶贫任务。
“扶贫就是要做到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只有走到百姓中,才能真正摸清那里的致贫原因,才能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蒋晓军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扎根农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位贫困户;更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名医简介
谭志明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内科主任医师,岭南名医,惠州名医,毕业于广东医学院(原湛江医学院)医疗系专业,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科学术主任、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风湿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擅长肾病、风湿病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及难治性的治疗。作为风湿病学科带头人,医德高尚,医患关系融洽,严格要求自己和科室团队,成立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惠州市唯一有独立病区的风湿病专科;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多次成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同行中威望较高。
兼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骨质疏松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风湿免疫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常委,惠州市医学会理事会副会长、惠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骆焕荣
主任医师、岭南名医,惠州名医。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医院副院长、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常委,惠州市医学会心理卫生分会主任委员。擅长心理疾病预防治疗、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及各年龄段心理问题与心身疾病的咨询与治疗。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 婷 通讯员蒋晓军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