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椅子乐团:闷也随性

2020-08-15   骨朵星番

原标题:专访丨椅子乐团:闷也随性

| 魔王

“你们如何理解独立音乐?

采访时,电话那头的椅子乐团略显羞涩。咏靖、仲颖、伯元三个大男孩慢条斯理,回答每个问题前都会认真思考几秒,他们的思绪和仿佛和他们的音乐一样,从台东海岸飘来。

提到椅子乐团,有人会把他们的音乐归类为台湾独立民谣。2016年发表首张专辑《Cheers! Land》就入围金音创作奖“最佳新人(团)奖”、“最佳民谣专辑”和“最佳民谣专辑奖”,随后2018年与音乐制作人黄荣毅合作,打造了第二张专辑《Lovely Sunday乐芙莉圣代》,成功让更多人认识了椅子乐团。

浪漫、摇滚、迷幻、复古,是歌迷对椅子乐团的初印象,但椅子乐团也一次次通过新的尝试打破歌迷对他们的印象。

对于何为独立音乐,仲颖说:“其实我一直觉得不需要给音乐贴标签,我觉得有人喜欢比较重要。而且如果把音乐限制在一个框架里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这个标签本身对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

“标签是帮助大家沟通的语汇。”伯元认为乐队之间的交流重在各自的音乐讨论,在这过程中不需要把自己放在特定的某个位置。

看来,没有一支乐队愿意把自己的音乐定位成某某类型,椅子乐团也不例外。

01

若你也喜欢怪人

“正是因为三个都是边缘人所以才走到一起。”

在《乐队的夏天2》的节目里,咏靖形容他和他的团员仲颖、伯元是三个“边缘人”。高中时期,他们三人都是吉他社的成员,放学以后一起练吉他,久而久之,“边缘人”就自动聚集在一起了。

令人意外的是,那时候的三人除了都爱好弹吉他以外,音乐养分都各自不同。

咏靖小学五年级上下学坐在自家的车里,都会在音箱里听到一个迷人的英伦男声,后来他知道那是约翰·列侬。其实咏靖的父母也很少听披头士的歌,但他家的车里或录音带里,时不时会放着约翰·列侬的歌,咏靖最早听到的就是那张《Imagine》。

“那时候我还不认识这个人,只觉得他的声音很奇怪,也没有特别喜欢。直到后来车上播了一张《The Beatles》精选集,从此以后就特别喜欢这个乐团,然后就一直在研究他们。”咏靖形容约翰·列侬给他带来的感觉,就是当他想写一首歌时,小时候听到的旋律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在脑海里,像一种奇妙的精神默契。

咏靖真正开始写歌是15岁,那时候受影响的则是另一位音乐人约翰·梅尔。“喜欢约翰·梅尔是因为他弹吉他很厉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声音很低沉。”咏靖说,“那时候我就觉得‘哇!太有意思了,太好了!’。因为那时候很多华语流行男歌手的声音要求要很高,而我是属于很低沉的声音,这让我很绝望。”

翰·梅尔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咏靖,让低声线的咏靖开始燃起对唱歌的信心。咏靖低沉的嗓音一直沿用到现在,但他表示,自己也有在尝试“开发”。

“我后来的歌有的高有的低,因为自己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后来发现有的音乐不是我的类型,一些高音可能是除我以外的人唱更好听。因此今年我的功课就是慢慢找回最舒服又适合的状态。”

和咏靖不同,仲颖从小听华语流行音乐比较多,直到高中进入吉他社才开始接触国外的经典乐队。仲颖坦言自己大学才开始接触创作,而音乐养分还是来自华语流行乐。“我一直以来比较注重旋律,大学时期受影响比较大的歌手是魏如萱,那时候第一次发现她写词的逻辑和别人是那么不同,甚至不在我想象的范围内。”

杰森·玛耶兹也是仲颖高中听的比较多的创作人,他弹吉他的技巧吸引着仲颖朝那个方向努力。

而伯元和咏靖、仲颖又都不相同,他是一个日漫迷,最早听很多歌都是动漫主题曲。日本的Niconico网站是伯元学生时代常去的网站,那里面有很多原创大神,他们用电子合成音创作音乐,让伯元觉得很厉害。高中进入吉他社后,伯元才开始慢慢听一些华语歌曲。

就是这样三个音乐养分各异的人在高中的吉他社走到一起。音乐养分不同不会给他们的创作带去什么过于复杂的麻烦,相反,三人都一致认为正是因为养分不同,所以不会让他们的歌往一个方向走,三个人各自喜欢的音乐碰撞在一起才产生新的东西。

就拿《日常的镜头》这首歌来说,歌迷现在听到也不是最早那一版,这首歌原先由仲颖做好demo,曲风偏向泰国独立音乐,比较轻松愉快。仲颖把demo交给咏靖后,咏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于是在现有的demo上进行修改,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反复修改和尝试,最后整首歌的日语歌词部分就是伯元的功劳。

对椅子乐团来说,他们的磨合就是在一次次反反复复中而来。

咏靖形容,三个人创作音乐就像一起打造一件衣服的感觉。“我们更像在服务这首歌曲,有的时候一件衣服穿上就对了,有的时候还没到那个点就会一直去改。”

02

随性的椅子

椅子乐团的歌总给人一种慵懒随性的感觉,没有想到的是,就连“椅子”这个名字的来历也很随性。

“那时候着急去比赛,报名的时候要填乐团的名字,当时手边有一张椅子,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

仲颖所说的比赛,是他们三人在大学时期参加的校园乐团比赛。从高中到大学,咏靖、仲颖、伯元逐渐达成默契,第一次以“椅子乐团”的名义,拿自己创作的歌进行比赛就拿到了冠军。

后来椅子乐团陆陆续续也参加了一些其他校级比赛,有的成绩不错,有的则一般。按仲颖的话来说,那段时期就是去乱闯,也是因为比赛的积累让他们开始有了一些人气,逐渐有观众注意到他们。

关于“椅子”这个团名,会因为一些奇怪小事常常犹豫不决的咏靖曾经想过要换掉。“后来觉得怎么想其实都没有一开始那个好,因为一旦开始有目的就太明确了。”

“椅子”因为“椅子”而被最初的歌迷认识,一路走来其实也并非那么顺利。

大学时期兜兜转转参加了很多比赛,直到2016年三人才正式打算做乐团。咏靖说,做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更像DIY,因为三人都是以木吉他为主,所以涉及到其他乐器都是轮流来,有时候伯元弹电吉他或者贝斯,有时候仲颖打鼓或者弹电吉他。

第一张专辑就是在这样的误打误撞中做出来。在那之后乐团才有了正式的编制:咏靖和仲颖弹吉他,伯元弹贝斯,还有另外一位鼓手。

“现在回想起那个阶段,我觉得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有很多人帮助我们。”咏靖说。

2017年椅子乐团碰到了他们现在的音乐制作人黄荣毅,这个与他们同龄的男生有一些音乐产业的经历,很快帮助他们经营起乐团,并开始为他们规划未来的音乐之路。

这时候的三人还不是全职在做音乐,咏靖在台北比较有时间花在音乐上,仲颖和伯元还在上班,只有每个周末抽空到台北完成录制。

虽然行程比较辛苦,但仲颖和伯元都觉得假日做音乐正好可以转换一下平时上班时的劳累。“主要是心情上的转变,虽然身体很疲累,但心灵上是很满足的。”伯元说。

在创作时,咏靖和仲颖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灵感做出7、8个demo,从中选一个最优的版本。对于咏靖来说,检验歌曲的标准之一就是耐听。咏靖创作一首歌可能要一百遍,直到听到烂掉为止。

“如果某首歌无法听到烂掉我也不会把它写出来,会开始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那么这首歌可能会先放在一边。其实我们都觉得曲比较重要,整首歌的氛围都好,重点是要很耐听。耐听不代表无聊,你要听的是这首歌本质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椅子乐团音乐的魅力,每一首在咏靖的“检验”下,都变得很耐听,当音乐交给听众的那一刻,它的生命又得到了延续。

03

Rollin’ On

我们的时代/把厌世当一种习惯/或许这个世界/没什么值得期待/但那都与我无关/我是一个飞翔的笨蛋/人生本来该是一场狂欢

当暖黄色的灯光亮起,熟悉的《Rollin’ On》在《乐队的夏天2》的舞台上响起,台下乐迷像约定好似的随着这首歌开始左右挥手

《Rollin’ On》是椅子乐团巡演时不变的最后一首歌,在如今厌世哲学充满年轻人的字典时,他们用这首歌告诉所有听众“人生本来该是一场狂欢”。现在这首歌成为他们在《乐夏2》的起点,也帮助他们成功晋级20强。

咏靖坦言,来到《乐夏2》就是为了与更多的乐队分享自己的创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结交了新的朋友。比如他们和傻子与白痴、康姆士之前就在音乐节上有过接触,这次共同作为参赛乐队聚到一起算是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和白皮书是因为第二赛段比赛定下了“饭局”;而和Mandarin交流的更多的则是关于学习音乐的经历。

因为疫情,椅子乐团在录制期间一直没有回台北,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酒店的房间里度过,只有一次是Joyside的刘昊老师邀请他们去位于工体的音乐教室排练。

咏靖打趣说:“那一次算是出了趟远门。除了准备赛段的歌曲以外我们还在做新歌,然后就是在酒店叫外卖吃,生活差不多就是这样。”台上台下,椅子乐团都俨然一副养生的模样。

第二赛段时椅子乐团与白皮书进行PK,两支乐队分别对同一首歌《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进行改编,咏靖发挥自己音乐风格的优势,抓住摩托车这一意象,全新编曲,创作出一首充满台北都市味道的歌。

“骑摩托车和我们的生活的生活体验比较像,想象空间也比较大,选这首歌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在有山有海的地方去兜风的感觉。比如一些老电影,《南国,再见南国》《青梅竹马》里都有这样的场景,所以我想呈现这样的感觉。”对于他们来说,无论什么样的赛制重要的都是将自己的音乐传达给观众,这样就足够了。

这次的乐夏之旅在伯元看来更像是一个超级大的乐队夏令营。“我会觉得乐夏这个机会非常好,大家聚在一起,你可能完全不认识人家,但是你有一个结交新朋友好的机会,同时你也可以听到彼此的音乐,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型的分享会。”

分享、交流是椅子乐团来到《乐夏2》的最大一个原因。仲颖则通过舞台演出有所收获,他观察到一些前辈乐队对舞台的掌控力很强,“不管是音乐还是舞台动作他们都能游刃有余,这是我学习到的。”

而就像《Rollin’ On》,这首在椅子短暂休团后重新创作的歌曲,代表了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咏靖通过这次的乐夏之旅,感受最深的是与团员之间的凝聚力更加紧密了。

“虽然我们认识很久,但是像这种窝在一起一窝就是两三个月的机会还是蛮少的,有点像全新的磨合与成长。这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对我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这就是椅子乐团,有争吵、有磨合、有进步,他们三个“飞翔的笨蛋”带着简单的初衷,不管世界怎样变化始终都保持乐观,通过音乐告诉人们“把握每一个当下,继续Rollin’ On。”